没绯闻、不炒作,84老艺术家焦晃,凭什么是演钟南山的最佳人选?

如题所述

01、青葱校园岁月

1936年,焦晃出生在北京,自小家庭优渥,父亲毕业于燕京大学、出任中央银行襄理,母亲也是当地的第一代女教师。

只是,在焦晃出生的第二年就爆发了卢沟桥事变,从北京到重庆再到上海,战争的动荡让焦晃从六岁开始就跟家人一路颠簸南下。

在八岁那年,焦晃在重庆偶然看到陈白尘的《禁止小便》和宋之的《国家至上》,从此便深深迷恋上了舞台上的艺术。

因为在北京长大,焦晃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重庆读到小学四年级时,还被老师推荐给当地的剧组,在其中饰演一个抗战报国的角色。

即使当时的焦晃因为认字不全,把“原谅”读成“原惊”在剧组闹了笑话,但亲身演戏的快乐却让他从此难忘。

初中时,焦晃又跟随家人来到上海,他加入学校的戏剧组,活跃在校内的各种戏剧活动中。

在戏剧组的经历让他更坚定了未来的方向,不顾父亲的反对,当时焦晃立志要考上海戏剧学院。

他一边广泛阅读各种文化类书籍增加自己的人文素养,一边通过打垒球等运动保持身材体型。

最终,在1955年,焦晃如愿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如果说焦晃之前的经历是让他对戏剧产生了兴趣,那么,在上海戏剧学院的经历则是真正让他对戏剧有了敬畏。

当时焦晃所在的班级不仅有熊佛西、朱端钧等中国名师教授,还有来自前苏联的专家列普科夫斯卡娅。

在列普科夫斯卡娅的第一堂课上,她让焦晃和另外几名男生去木工间搬回来一堆三角、方块等各种形状的木头,作为见面礼物。

“这是一套放大了的积木,可以用你们的想象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场景,在里面建立生活。”她告诉班上的每一位同学:

“你们观察过吗?小孩在扮家家的时候,从来不是为了观众而存在,而是为了对手而存在。从现在开始,你们就要像小孩对待游戏那样,纯粹、真诚地对待演戏。”

列普科夫斯卡娅的一席话贯彻在焦晃之后戏剧生涯的每一场表演中,敬畏观众,敬畏舞台,永远真实。

除此之外,列普柯夫斯卡娅还经常让学生们自己构思、编排和表演即兴小品。那段时间,焦晃和同学们每天早晨从睁开眼睛开始,就进入了表演。

班里19个同学,分成好几个“剧组”,开始各演各的,但如果在校园里遇上了,就要互相配合,迅速融入对方的小品中。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焦晃这边正和其他同学演《祝福》,碰巧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另一组同学走过来,他们刚好演到红军士兵查验证件,焦晃就得马上掏出学生证,接受“检查”,剧情、台词完全自由发挥。

瞬间就得“入戏”,这对他们的反应力、适应力和想象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在上戏的那段日子,可以说是焦晃年轻岁月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02、感情受挫,人生低谷

1959年,焦晃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如愿进入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

在剧场跑龙套时焦晃认识了第一任妻子陈小姐,郎才女貌,再加上对话剧共同的兴趣,很快,两人就走进了婚姻。

感情幸福,从事的又是自己所热爱的,那个时候一切都简单又美好。

然而,后来,焦晃的人生落入低谷,妻子也离开了他,远走他乡。

人生最好的年华被迫与舞台隔绝,再加上妻子的薄情,这一切让刚刚涉世没多久的焦晃深受打击,伤痛难以释怀的他曾一度想过轻生。

后来,焦晃又去乡下工作,即使是在那段放弃话剧的岁月,他也没有真正放弃表演,每天在下地做工时,焦晃都在心底练习表演。

虽然下乡的工作很艰苦,但焦晃却因祸得福遇上了爱情。

在乡下,他结识了知青周小姐,二人相似的境遇和在困苦中的互相陪伴让两人很快陷入热恋并结婚。

可这段婚姻也没有坚持太久,二人就各奔东西了。

再度失败的感情彻底击垮了焦晃,让他彻底崩溃。幸好这时母亲闻讯及时赶到他身边,才让他没有以死解脱,走过了这段人生低谷期。

03、苦尽甘来,一戏封神

凡是无法击垮你的,终究会让你更加强大。

熬过了那十年,进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天照拂到他身上,焦晃又重新回到了话剧舞台。

自八十年代,焦晃赶排了《东进!东进!》、《无事生非》等一批经典话剧。

他站在台上,身上多了几分岁月的陶炼,几分人生的沧桑。然而,当聚光灯漫过帷幔,洒到舞台上时,人们又看到了十年前那火一样的眼神。

之后,焦晃又参演电视剧《雍正王朝》、《汉武大帝》,获得众多奖项。但荧幕带给他的收入与名声要胜过舞台,他也丝毫不留恋。

除了这几部历史向的正剧外,焦晃鲜少再接剧本,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话剧舞台上。

被允许回到舞台时,距离他退休只有十五年。在近古稀的年纪,焦晃和时间赛跑加速,《正红旗下》、《钦差大臣》,他几乎一年一部舞台大戏。

一到排戏,焦晃就把铺盖搬来,住在上海青年话剧团里。朋友们回忆说,焦晃分秒必争,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据统计,从1977年到1992年退休,焦晃陆续参演了《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悲悼三部曲》、《吝啬鬼》、《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一个黑人中士之死》等11部话剧,赢得了“莎剧王子”的美誉。

2009年,上戏表演系1959届的老同学们决定重演当年没完成的毕业大戏——果戈里名剧《钦差大臣》。

剧组每天给来排练的演员100元补贴,这100元就够来回打个车、中午吃顿盒饭,最后的报酬是每人20000元。

排演《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焦晃只比其他演员多拿1000元。他还不允许抬高票价,这个戏最高票价480元。

制作人急了,这票价成本受不了啊。

焦晃说,“我不管。当年看我戏的那些初中生,现在都是60开外的老头老太太了,退休金很少,让他们拿那么多钱来看戏,我不干。”

焦晃对报酬完全不在意,他享受的是舞台,是艺术本身:

“钱这个东西,真是没有底的。那些没有艺术追求的戏,给我多少钱我都不干。再说,我要那么多钱做什么呢?演员演戏、投入创作,重要的是享受一个过程。对我来说,人生的任何喜悦都没法和和创作的喜悦相提并论。”

与对钱漠然相对的态度不同,焦晃对话剧完全称得上是吹毛求疵。每一件琐事,他都亲力亲为。

即使是退休后,剧组每排演一部话剧,从策划、筹资、监制、市场定价,甚至演出结束后布景、道具的出路,焦晃都要动心思。

他找朋友,将《虎行匍匐》的服装、道具存放到了一所学校仓库里;《钦差大臣》的服装、布景放在一个朋友的工厂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戏服拿回家,想着这套服装还可以再排部罗马戏,“不然,放哪儿都得要钱。”

在事业取得成功后,在感情上,焦晃梅开三度,吸引了女记者陈晓黎。在陈晓黎的主动追求下,焦晃再次鼓起勇气走进婚姻,两人生下一女,生活幸福美满

04、清癯风骨,一生热爱

2015年,在第九届中国话剧金狮奖颁奖典礼上,组委会将最高奖项“终身荣誉奖”颁给了当时已经78岁的焦晃。他们赞誉他为“现实主义话剧表演的坚守者和实践者”。

焦晃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塑造了一个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形象。从未有过炒作,从未有过绯闻,一辈子老老实实演戏,本本分分做人。

五十多载戏剧人生,正如90后的戏迷在给他写的诗中描述的那样:

“瞧那老头儿/在舞台上晃了五十余载/清瘦得只剩下戏了/哟嚯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7
因为焦晃的气质和钟南山院士的气质非常相像,沉稳又不失风度,确实是扮演钟南山的不二人选。
第2个回答  2021-02-07
因为他身上的气质和钟南山非常的像,而且他的年龄和他从事的行业也是最佳人选。
第3个回答  2021-02-06
《雍正王朝》中焦晃简直把康熙演活了,再到《乾隆王朝》《汉武大帝》,焦晃都把皇帝的那种神态,举止刻画着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可以说演什么像什么。焦晃跟钟南山都可以称得上是业界的泰斗,一个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医疗事业,一个则把心血全部洒向了他热爱的话剧行业,虽然焦晃出演过许多电视剧,都是他却依然强调他只是客串;在年龄及形象上焦晃简直与钟南山相符,他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经历了建国再到文革等等的诸多事件,其那种阅历和智慧是别人所没有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