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抗击匈奴,屡败秦军千里之外,他是谁?

如题所述

李牧是战国后期赵国人,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其他三人是白起、王翦、廉颇。两个秦国,两个赵国。其他三人的故事广为人知,白起是“人屠”,长平一战杀掉赵国45万人;王翦几乎一人灭六国;廉颇小学都学过,跟蔺相如“将相和”,传为千古佳话。唯独李牧,对他的故事知之甚少,其实,李牧是中国史上最全能的战神。

李牧早年事迹不详。战国时期,赵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逐渐崛起,时常劫掠赵国边境地区。李牧奉赵王的命令,长期驻守于代郡、雁门郡,以防备匈奴的袭扰。李牧在当地享有军政特权,可以截留驻防城市的租税作为军费。李牧优待兵士,下令每天宰牛犒赏士兵,教授他们骑马射箭,还命令士兵悉心看守烽火台,屡次派出间谍侦察敌情。

匈奴每次派军队袭扰时,李牧下令坚壁清野,收拢军队退入营垒固守,胆敢出战者一律斩首。几次三番,匈奴的袭扰都无功而返。由于李牧数年不出战,匈奴认为李牧胆怯,就连赵国的边防士兵也认为李牧胆小怕事。赵王屡次责备李牧怯战,李牧充耳不闻,依然如故。赵王发怒,另派将领接替李牧。新将一改李牧坚壁清野的作战策略,匈奴来袭时主动出击,结果败多胜少,损失极大。赵万不得已请李牧官复原职,但李牧称病不出。赵王无奈,强迫李牧前去赴任,李牧要求赵王不得干涉他的军事策略,赵王应允。

李牧官复原职后,按照原来的军事策略,坚守不战,匈奴一无所获。经过数年的经营,李牧的边防军兵精马壮,军队士气高涨,士兵宁可不要赏赐也情愿与匈奴决一死战。李牧精选战车1300辆,战马13000匹,勇于冲锋陷阵的步兵5万人,善射的弓兵10万人,准备与匈奴决战。李牧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先派大批牧民驱赶牲畜放牧。匈奴派小股人马进行劫掠,李牧佯装战败,故意将几千人丢弃给匈奴。获得小胜后的匈奴开始轻敌,单于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广布奇兵,从左右两翼包抄匈奴,一举击破匈奴10万骑兵。李牧乘胜攻灭襜褴,击破东胡,降服林胡,匈奴单于落荒而逃。此后十余年,匈奴再也不敢进犯赵国边境。

李牧的赫赫功业是对匈奴的战绩上,此前的赵国一直受匈奴威胁。赵军屡败于匈奴,以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知耻而后勇。赵军从装备和作战方式上高度学习匈奴,建立了让六国震惊的骑兵部队。但骑射终非汉人所长。任赵国骑兵如何在中原纵横驰骋,对匈奴战争依然是屡战屡败。毕竟,以骑兵对抗匈奴,对于当时骑兵战法还相对幼稚的汉人来说,无疑是以己之短击彼之长。这种情况直到李牧戍守长城后才得以改变。本来李牧被发配北疆,是赵王中了秦国反间计的结果。但感谢秦国的反间计,因为李牧的到来,从此中国有了农业民族战胜游牧民族的第一个成功战例。

李牧真正意义上的与匈奴一战只有一次,但仅仅是这一次,就打的匈奴几乎十年不敢南下。此战中李牧将孙子兵法的智慧发挥到极致,先是连败五阵,丢弃牛羊辎重无数,将匈奴主力从他们擅长的草原引诱到汉人所擅长的长城外围来进行决战,并以示弱于敌的手段麻痹对手。接着火速出击,深夜集合人马,夜袭匈奴大营,把那些在马上纵横的匈奴骑士在睡梦中杀死。

同时重装战车包围匈奴营地出口,以密如蝗虫的箭矢射杀匈奴逃亡者。此战打的匈奴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几年难以恢复元气。更重要的是,此战是汉族军队步骑车兵协同作战的经典战例,为日后汉政权与匈奴作战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可惜李牧下场不大好。事先已经知道赵王要杀他,单骑出逃,结果逃到半路居然被赵王派来的追兵追上并杀掉,死不得其所。如果李牧逃掉,肯定不甘心隐姓埋名,不知道哪一个国家会受益呢?

李牧和秦军也曾一战。秦军出井陉之后,直接攻击区域是在滹沱河之南。在这里赵国布有一系列的城邑,在赵国失去了太原盆地之后,滹沱河下游,成为了沟通赵国南北的必经之路。由于赵国的防御重点在南北两线,即云中、雁门的赵北长城,以及邯郸一带的赵南长城,秦军主力在滹沱河南岸并没有受到太大阻力,很快就攻克了宜安、赤丽两座城邑(今天石家庄东,藁城市西南)。如果秦国愿意的话,他们应该是采取稳扎稳打的方式,扩大战果,以滹沱河为依托,将赵国一分为二。

当年的中山国正是凭借有小黄河之称的滹沱河之险,和赵国进行了长达百年的对抗。问题是现在的秦军,希望通过一场大决战快速消耗掉赵国的有生力量,并不愿意和赵国再耗下去了。因此秦军并没在试图沿滹沱河一带,据渡口以设防,而是放李牧大军渡河,以图在野战中获胜。如果秦军一战而胜的话,那么无论是赵国的核心区,还是北三郡都不会再有象样的抵抗了。从战略上来看,这比将赵国的有生力量阻在滹沱河以北,逼迫赵国向北做战略撤退,然后再发起新的攻击要更更合算(取滹沱河以南的赵土算中策;一战而尽灭赵军主力算“上策”)。

秦军想到的诱敌出战就是继续攻击赵国在滹沱河南岸的据点,也就是在已经攻取的宜安、赤丽两邑之侧的“肥累”邑。从秦军的角度看,这依然是一个两手准备的战术,如果赵军弃营而出救援肥累的话,那么就正合了秦军与赵军决战于野的打算。预先探查好赵军的出击路线,并选好合适的地形预留兵力,就很可能又是一次经典的围点打援之战;如果赵军仍然坚守不出的话,那么秦军就会顺势攻取肥累,并在继续在滹沱河以南地区攻城掠地,扩大战果。

从表面上看,李牧又一次选择了保守战术,在秦军主力战于肥累之下(肥下)时,依然坚守不出。这让攻击肥累的秦军认定,赵军这次是吸取和赵括轻敌冒进的教训,决定把保守的“乌龟”战术进行到底了。有鉴于此,秦军主力开始加紧了对肥累城的攻击,将佯攻变身成为了主攻。当然,即使秦军已经认定赵军准备打一场持久战,他们也必然会由井陉方向增兵,并维系好补给线。不过现在,秦国东征的主力部队,完全可以乘势扩大一下自己的防区,以让自己在将要到来的持久战中,拥有更大的纵深(现在的纵深太小,不利于长期对抗)。  

如果李牧真的准备象当日的廉颇那样,将主要精力放在打造数条防线,并做好持久战准备的话,那么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另一场“长平之战”,只是始终不敢主动出击的赵军,应该不会再给秦军机会包饺子了,时间也肯定会拉得更长。不过李牧作为战国最优秀的战术家之一,保守并不是他的性格。如果秦军仔细研究李牧大胜匈奴的战例,就会发现这位军事家的战术性格就是“扮猪吃虎”。即一方面以保守的姿态麻痹对方,让对手以为自己决没有主动出击的胆量和能力;另一方面却在内部做好充足的准备,选择适当的时机突然反击,一战而解决问题。

当秦军上下都相信李牧不可能主动出击的时候,李牧所率领的赵军终于出动了。不过他并没有象秦军预想的那样,选择去救援被围的肥累,而是出其不意的攻击了秦军的大本营。鉴于秦军主力早已运动到了肥累城下,蓄势已久的赵军很快就占据了秦军的大营,并俘获了秦军的全部辎重。可以想见,正在攻击肥累的秦军主力听到大营被攻击的消息,心情应该和当年在长平,被秦军从中断开的赵括有得一比。无论是在什么时代,在战争中敌人攻取后勤基地,或者中断补给线都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对于李牧来说,预料到秦军主力得知消息后会马上回援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和赵失肥累不同(无损赵军主力),秦军如果失去了随军携带的辎重,很快就会陷入混乱,赵括在无粮补充的情况下能够坚持四十六天,秦军可不想去挑战这个纪录。况且秦军即使是想就此放弃这次攻击,回到太原盆地,也必须开始西撤了。既然这一次料敌在先的是赵军,那么赵军反过来打一次围点打援的经典之战就不足为奇了。为了能够有足够的兵力与秦军展开决战,邯郸城里的赵军也已经秘密向北移动。 

最终,两路出击的南、北两支赵军,对秦军主力所展开的钳形攻势取得了完美的战术效果,除掉秦军的主帅和部分亲随以外,余者皆陷于赵军之手。本来这种决战正是秦军所期待的,不过那是在秦军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而现在,准备充分的显然是赵军。如果我们能够理解无粮之后的长平赵军,那么“容易”就被秦军所“坑杀”,就不难理解失去了后勤补给的秦军,是怎么由下山猛虎变成一只纸老虎的。 不管战略形势如何,

李牧的这次胜利无疑都为积弱已久的赵国打了一针强心剂。赵国上下甚至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位军事天才身上。而赵王所能够给予李牧的最高荣誉,就是封李牧为赵国的“武安君”,最起码在赵人心目中,李牧的战绩足以和秦国的战神白起相媲美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3
赵国的李牧。他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军事家。擅长通过分析局势来找到破局之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