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

如题所述

奥斯曼-土耳其在 19 世纪,就受到来自欧洲国家的巨大压力,国土不断收缩。同时,这个国家还在不断的吸纳从欧洲涌入的难民:那些因为不断涌出的欧洲民族国家,而被赶出家园的穆斯林。同时,在自己的核心地区,巴尔干,还有新的民族主义力量涌动,要打出新的民族国家。

凯末尔所做的,就是顺应时代,完成了一个从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维系旧帝国的纽带,伊斯兰教,被推到了后排,人民主权被推到了前排。

但是,这个过程相当的痛苦,也需要天时地利。

首先,凯末尔是个胜利者。他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在加里波利之战中,击败数国联军成名。土耳其在一战中虽然未胜,但至少没输。这很重要。在一个处于节节败退中的帝国,改革者必须能用军事上的胜利,来证明自己。1906-1908 年 Young Turks 革命没能走到底,就是因为缺少这样的胜利。

其次,民族国家的形成非常血腥。

奥斯曼-土耳其是一个帝国,帝国的意义在于包容,犹太人,基督徒,或许地位低,但有自治权,能取得相当的经济成功。

土耳其是民族国家,其意义在于平等。作为民族国家,平等意味着内部的同一性,也就意味着要把国家内部不属于自己民族或信仰的人驱逐出去。

土耳其的诞生,意味着几百万基督徒要被一下子驱逐出去,也可能有几百万穆斯林被赶回来。这也是现代土耳其和欧洲在文化上的重要矛盾:大屠杀在土耳其是禁忌,他们至今不愿承认自己在一战期间直接或间接的清洗掉了上百万的亚美尼亚基督徒。

第三点,土耳其的成功转型,时运使然。

一战后,传统上的土耳其的敌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俄国算是暂时出局了。英国法国没有力气了,同时帝国解体,土耳其把中东的大片土地送给了这两个国家来分割,满足了他们对资源的需要。说白了,以土地换和平吧。

这样一来,只有希腊一个国家,是土耳其真正要对付的。凯末尔战而胜之。

于是土耳其是成功建国了,但至今,其实还在还当年的债。

在同时期,中国也在做类似的事。但我觉的,让土耳其成功的这几点,中国要么没有,要么做不出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7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20
  于土耳其国内的评价
  凯末尔在各方面试图使土耳其走向西方、走向现代,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目标。土耳其民族通过他的努力,摆脱了内部和外来的束缚,开始向工业化、现代化迈进。
  凯末尔虽然使得土耳其人从君主制封建体制走向了民主共和,但是也走向了其个人强权与独裁的另一个极端。
  凯末尔认为,当时伊斯兰社会有许多的生活方式,太过宗教化且不够进步,与共和制度和现代进步是对立的,与现代民主制度是矛盾的。凯末尔本人拥有的民族英雄光环和一支对其绝对服从的军队。在军事力量支持下,凯末尔依靠暴力和强权推行全盘西化政策,在社会各个方面,以西方为蓝本进行一系列强力的改革,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
  由于凯末尔的独裁指导思想,导致了土耳其政坛至今仍存在独裁政府与军方的长期干政。
  穆斯塔法·凯末尔对于土耳其的影响可谓巨大,至今在土耳其,无论哪个党派执政,都宣称自己是凯末尔的继承者。纵观近现代中东地区的历史,也没有任何一个能与其比肩的人物。
  于世界其他国家的评价
  凯末尔改革开创了同时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国家民主改革这一趋势的先河。
  跟随凯末尔改革的脚步,许多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后,广泛进行了改革运动。主要有阿富汗的阿马努拉改革(1919-1929)、伊朗的礼萨汗改革(1925-1937)、埃及的柴鲁尔改革(1924年)、埃塞俄比亚的海尔·塞拉西一世改革(1930-1935),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1934-1940)。
  凯末尔改革很早也曾引起中国人的注意。192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新土耳其》一书,该书比较了土耳其与中国,立意于取法凯末尔改革的精神。只可惜,这种关注未能变成社会共识。虽然凯末尔领导的革命对当时的中国人有影响,国民革命时期的孙中山,以及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袖之一蔡和森,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在其后,凯末尔领导的带来社会真正本质变革的改革,由于历史的复杂因素,长期以来没有进入中国社会主流的视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