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家将同时代的还有哪些猛将

如题所述

宋初功臣大将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李处耘、韩重赟诸家,都是军旅高门世家。其中继世为将者,以张令铎和韩重赟两家为代表。宋初功臣将门中三世及以上为将者,以石守信、王审琦和李处耘三家为突出。石守信曾任三衙最高军职的待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显冠诸将。石守信诸子皆以荫补武职,其中长子在保兴在宋太宗朝,先后历夏绥麟府州钤辖及延州路副都部署等。到宋真宗时期,历知威虏军及澶州等,拜棣州防御使。石保兴之子元孙在宋仁宗朝历并代州兵马钤辖、殿前都虞候及鄜延副都部署及缘边安抚使等,加观察使衔,跻身高级将领之列。石守信另一子保吉,以娶宋太宗之女延庆公主的缘故,在宋太宗朝前已授节镇。宋真宗朝,石保吉曾出任河北诸路行营都部署,驻屯定州。景德初,宋真宗北上亲征,石保吉又承担护驾重任。其子从武都者,也官至武阶中的诸司使。
王审琦在宋初任殿前都指挥使,是当时禁军的重要将帅。其九子皆以父荫补武职。其长子承衍尚宋太祖女昭庆公主,在宋太宗朝授彰国军节度,先后出知天雄军府兼都部署、贝冀都部署等职,为河北驻军重要将领。其次子承衎,历知延、代、并州及天雄军等,“皆兼兵马钤辖”。王审琦其余诸子,则为西上閤门使以下武官。王审琦的第三及第四代后裔中,不乏诸司使、副使及领刺史者。
李处耘是宋初的枢密副使,曾多次以监军的身份参与用兵。其次女为宋太宗皇后,诸子皆继世为将,而以继隆、继和兄弟最为出名。李继隆“以父荫补供奉官”,在宋太祖朝已出任军职。宋太宗即位后,李继隆以外戚身份继续武将生涯,历定州都部署、河西行营都部署及灵、环十州都部署等要职,又先后出任侍卫马军都虞候、都指挥使等三衙将帅之职。景德初,宋真宗赴澶州,李继隆与石保吉同率军担任护驾任务。“公二纪宿卫,四换节旄”,“功臣之号,凡三加焉”。李继和“少以荫补供奉官,三迁洛苑使”,历知镇戎军及并、代钤辖,长期镇守西陲。景德初,参与了对契丹的军事行动。后出任殿前都虞侯,领端州防御使。李继隆另一弟继恂,官至洛苑使、顺州刺史。李处耘的第二代后裔仍继续为将,其中李继隆之子昭亮,“四岁,补东头供奉官”。历并代路副都部署及真定路都部署等,又先后获迁步军及殿前副都指挥使等要职,授节钺,成为又一代大帅。李昭亮之子惟贤,历知莫州、冀州等,终四方馆使、领遥郡团练使。李继隆从子昭逊,至供备库使。
根据以上情况可见,宋初功臣诸将不仅本人为当时禁军的核心将领,而且其子弟也因家门背景在武职上获得顺利发展,遂出现了几代为将的现象。
其次,宋初还有许多开国将领,如王全斌、郭守文、尹崇珂、刘廷让、崔彦进、张廷翰、张琼、杨信、曹彬、潘美、党进、马全义、何继筠、李进卿、李汉超、李谦溥、荆罕懦、贺惟忠、李汉琼、刘遇、李怀忠、米信、田重进、刘廷翰及崔翰等等将领,虽然在地位及特权上不及功臣为高,但由于不断得到拔擢,加之人数更多,于是也涌现出诸多将家,其中既有几代为将者,也有一世多人扬名军旅者。其具有代表性者主要有:何继筠、李汉超、李谦溥、王全斌、马全义和曹彬诸家。
何继筠在宋初以战功拜建武军节席。其子何承矩自幼追随乃父征战,以荫补武职。在宋太宗、真宗朝,长期镇守沧州、雄州等,又兼任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及缘边安抚使,累迁西上閤门使、齐州团练使,为当时河北重要边臣。其诸子也荫补武职。
宋初著名边将李汉超,长期担任关南兵马都监及巡检之职,镇守关南要地,授观察使。其子守恩,“少晓果善战”,随父从军。“汉超卒,擢为骁猛军校,累宫至陇州刺史、知灵州”。后在护送军粮途中,遇夏军伏击而战死,同时死难者还有李守恩之子望之、李守恩之弟守忠等。可见李氏一门从军多人。
李谦溥在宋太祖朝长期任隰州刺史兼晋、隰缘边巡检使,以防御北汉,官至济州团练使。李谦溥弟谦升至如京副使,李谦溥长子允则历镇定高阳三路行营兵马都监、知镇州及潞州等,终宁州防御使。李谦溥次子允正“以荫补供奉官”,在宋太宗、真宗朝,先后任并代马步军钤辖、鄜延部署及知定州兼镇定都钤辖等,积官客省使、遥郡团练使。“累典边任”。
王全斌在宋初以参加平定李筠之叛,拜安国军节度。乾德二年,王氏作为主帅指挥了征服后蜀的战役。王全斌诸子多为武职,其中王审钧官至崇仪使、富州刺史,曾任广州兵马钤辖等,“以击贼死”。王审钧之孙凯,在宋仁宗朝累迁侍卫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等,授节度观察留后。王凯之孙诜,娶蜀国长公主,官至留后。
马全义为宋初勇将,从征李重进,“录功居多,改龙捷左厢都校、领江州防御使”。宋太宗时,其子知节以荫补供奉官,年仅18岁便奉命监彭州兵。后参加了镇压李顺造反的行动。咸平初,改知秦州、延州兼鄜延驻泊部署等。景德间,迁任签书枢密院事、枢密副使和知枢密院事等,成为参与大政的武将代表。后因与大臣王钦若等不和,出知天雄军、贝州兼部署等,授彰德军留后。据王安石记载:马知节死,其子洵美“终西京作坊使、英州刺史”;另一子之美,“终内殿承制、閤门祗候”。马知节孙辈十六人,其中“庆宗今为右班殿直,庆崇今为文思使、知恩州”。
这批将门中最为突出者还是曹彬家族。曹彬出身后周外戚,又为周世宗亲信,但由于入宋后处处表现得忠谨谦恭,从而赢得三朝的信赖,先后出任征讨南唐的主帅和雍熙北伐的主力大将,两为枢密使,死后追封济阳郡王,可谓极武将之荣。正因为曹彬的受宠,加之曹氏门规较严,其子弟便在武途中获得显著发展。仅曹彬死时,其亲族、门客及亲校就有十余人被授官。据李宗谔《曹武惠王彬行状》。记载:曹彬七子:璨、珝、玮、玹、玘、珣及琮,惟有玘为文官,其余六子皆为武臣。曹彬诸子以璨、玮及琮在军中的地位最高,影响也最大。
曹璨,“以父任为供奉官,彬为上将,璨常从行”。在宋太宗时代,曹璨曾长期在河北、陕西前线出任边将。宋真宗朝,曹璨历殿前都虞候、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殿前都指挥使等三衙要职,授节钺,“在禁卫十余年”,为当时高级将领的代表。史称:“璨起贵胃,以孝谨称,能自奋厉,以世其家。”。曹玮为宋真宗时代的西北前线大将。当其年仅十九岁时,便在乃父的推荐下出任同知渭州。其后历知邠州兼环庆路兵马都钤辖、知秦州兼泾原仪渭镇戎缘边安抚使、鄜延路副都部署以及环庆秦等州缘边巡检安抚使等,为一时名将。天禧四年,曹玮为宣徽北院使、签书枢密院事,授节度观察留后,又参与最高军事决策。后因遭宰相丁谓所忌,被贬出朝,改知天雄军及真定府、定州都部署等,拜节镇。曹琮则早年为其父节镇下衙内都指挥使。曹彬卒,“特迁西头供奉官、閤门祗候”。以后也有与乃兄相同的经历,在宋仁宗朝至侍卫步军及马军副都指挥使,成为继曹璨之后的禁军三衙将帅。
因资料所限,可查到的曹彬第三代后裔人数虽然不算少,但已不完整,并且其事迹也多不详。现据有关史料考证可知,曹氏第三代中为武臣者有:曹璨之子仪,曹玮四子僖、倚、偀、倩,曹琮之子佺、修,曹玘之子佾及傅等人。而真正可称为武将并有事迹者主要有仪、僖、偀及修几人。据宋人记载:曹仪曾出知邠州,迁军职至侍卫步军都虞候,出为泾原副都部署。景祐元年,当其同宗女被册为宋仁宗皇后时,曹仪遂成为外戚,“乃请解军职,而易廉车之任”。曹僖武职至礼宾使,曾知西北前线的仪州事,又曾上治夏之策,可见为边将无疑。曹偀官至供备库副使,死于对西夏的战争中。曹修则历洛苑副使兼閤门通事舍人等武职,曾任“广南西路同体量安抚经制贼盗”,为南疆带兵武将。另外,曹佾、傅昆仲乃宋仁宗曹皇后同胞兄弟。其中曹佾自右班殿直历殿前都虞候、知澶州、河阳等,授节钺,封济阳郡王,死于宋哲宗时期,可谓极武臣之荣。曹傅则官至荣州刺史。其余同辈官高者为皇城使、防御使,低者为大小使臣。
在曹彬第四代及以后的子嗣中,任将职者仍绵延不绝。曹佾之子评至平海军节度使,在宋徽宗朝曾任马军副都指挥使;另一子诱至安德军节度使,曾在宋徽宗时以枢密副都承旨的身份权勾当侍卫马步军司公事。曹诱之孙湜,尚宋徽宗女崇德帝姬,继为武职。曹璨、玮及琮的后裔,也有统军为将者,其中曹诵在宋哲宗、徽宗时期,曾任侍卫马、步军司主官。曹琮之孙诗,又娶鲁国大长公主,继为武职。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到北宋灭亡之际,曹氏后人曹曚仍以外戚身份为禁军大将。如宋钦宗曾说:“曹曚戚里,岂识兵事。”。郭倪《侍卫马军司题名记》又作曹濛。还有史料记载:靖康元年正月,“李纲充亲征行营使,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曹蒙充亲征行营副使” 。以后,马军都指挥使曹蒙与给事中王云出使金军营。据宋人王明清云:“曹武惠诸子,名连玉字。玉字生人字;慈圣光献,昆季也。人字生言字,言字生日字,日字生水字,水字生丝字。”。可见曹蒙当为曹曚之误。如作曹曚,便意味着曹彬一门在北宋为将五代,若作曹蒙,则说明曹氏六世将门。从曹彬到曹曚数代统军,曹氏将门可谓与北宋王朝相始终。
再其次,北宋建国初,前朝遗臣故将虽因不属于赵宋勋臣、亲信,无法得到重用,但因一部分人在特定时期内得以留用,加之地位颇高,故不仅其本人在短期内扮演了将帅角色,而且其后裔中也不乏跻身武将者。如魏仁浦、吴廷祚、符彦卿、韩令坤、慕容延钊、王景、郭从义、武行德、侯益、孙行友、赵晁及折德扆等,其中以吴廷祚、慕容延钊、侯益及折德扆诸将家为突出。
慕容延钊在后周末任殿前副都点检,因在赵匡胤代周后听命新朝,遂迁殿前都点检。曾在出征荆、湘地区的行动中出任主帅之职。其弟延忠至磁州刺史,延卿至虎捷军都指挥使。其子德业至卫州刺史,德钧至尚食副使。而其次子德丰八岁即补山南东道衙内指挥使。“延钊卒,授如京使”。宋太宗朝,慕容德丰长期守延州、灵武等地。咸平时,迁客省使,历知镇、贝及瀛州等,加颍州团练使。慕容延钊从子德琛,“以延钊荫补供奉官”,曾任并代钤辖等,加遥郡刺史。慕容延钊的第三代后裔虽然继续为武职,但地位已降至使臣。
侯益出身旧藩镇,宋初,其五子中除一人为文官外,其余皆居武职。其中仁愿至左金吾卫大将军、蓬州刺史;仁遇,西京内园使;仁兴,右屯卫将军。仁愿之子延济,至西京作坊使、康州刺史。而侯益次子仁矩一系最显。侯仁矩在宋初历祁、雄二州刺史,“治军有方略”。其子延广,“仁矩卒,补西头供奉官”,出护延州军兼缘边巡检。淳化时,侯延广知灵州,以对付李继迁势力。至道间,病死于知灵州兼兵马都部署任上。其子至东染院使,其孙继为武官。
折德扆一门既是北宋将门世家中的突出代表,也是旧藩镇和蕃将中的特殊家族。折氏出身党项族,自唐末已产生了代表人物折宗本。从后晋开始,折从阮便成为割据府州的藩镇后周时,折从阮与其子折德扆并为节度使。宋初,折德扆听命,遂继续留用。折德扆死后,其后裔长期镇守府州,以抗击西夏的进攻。其中折德扆长子御勋、次子御卿还获授节钺,五世孙可适为宋神宗和哲宗朝名将,长期转战西北,历知镇戎军、泾原副都总管等职,迁侍卫步军都虞候,拜节镇。史称:“虽不无世卿之嫌,自从阮而下,继生名将,世笃忠贞,足为西北之捍,可谓无负于宋者矣。”。
最后,宋太宗朝以降,新成长起来的将领(尤其是皇帝潜邸出身的亲信)逐渐成为武将群体中的核心力量,其后嗣因同样获得各方面的特权和机会,这就为其从军为将创造了优越的环境,遂不断孕育出新的将门之家,如王超、高琼、范廷召、葛霸、丁罕、张凝、曹利用、冯守信、张耆、夏守恩、狄青、刘平、赵振、姚兕、种世衡、王珪、宋守约、刘仲武、苗授、和斌及刘延庆等将家。而在这些家族中尤以王超、高琼、姚兕、种世衡诸家为代表。
王超为宋太宗和真宗朝禁军大帅,曾任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和河北前线主帅。其子德用在宋仁宗朝出为大将,入居枢相。王德用弟德基,官至延州观察使、鄜延经略使;德恭,官至蕲州刺史。“鲁公(王超)之孙二十八,皆以材武闻于时,继登显仕,或遥领州郡,或擢在横班。”。其中王德用之子咸融,官至左藏库使、眉州防御使;王德用长子咸熙早卒,生二子,“伯讳泽,以强敏习知民政,累典州郡,终皇城使。仲讳渊,字巨源,结发为右侍禁、閤门祗候,七迁至皇城使、閤门通事舍人,更历烦使,出权陕州兵马钤辖”。后迁西上閤门使。王渊死,其子四人官居内殿崇班、供备库副使以下;长孙补三班奉职。苏颂评价道:“尝读前史,观国朝以来将相大臣子孙保有其家室迨数世而不坠门法者,不十数家,而建雄军节度使、鲁国武康王公(即王超)其一也。”。
同样历仕宋太宗、真宗两朝的禁军大将高琼,其后嗣为将的情况更为突出。《宋史·高琼传》称高琼有继勋、继宣、继忠、继密、继和、继隆及继元等七子。其中继勋在宋真宗朝,历鄜延路钤辖等。宋仁宗即位后,高继勋再历侍卫步军及马军副都指挥使等要职,先后出任泾原路副都总管、真定府定州路都部署等,授节钺。可谓继乃父之后又一位禁军高级将领。高继宣“以恩补西头供奉官”,历泾原路钤辖兼安抚使等,授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眉州防御使。又据王珪于熙宁九年记载,高琼共有14子,继勋、继宣之外诸子从武为将情况概略为:继忠,四方馆使、荣州团练使;继和,崇仪副使;继伦,西头供奉官;继密,内殿承制、閤门祗候;继隆,引进使、陵州团练使;继元,东上閤门使、嘉州刺史;继荀,右侍禁;继芳,供备库使、忠州刺史;继顒,左侍禁;继丰,供备库使、昌州刺史;继敏,内殿承制;继昌,西头供奉官。当时高琼孙辈情况为:“西京左藏库副使遵度等六十三人”;曾孙辈:“左班殿直士先等一百四十五人”;四世孙:“东头供奉官公庠等七十一人”;“来孙:右班殿直世祚等十三人”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高琼孙辈以下后人的任职情况,仅为王珪于熙宁时所见,自然不表明最后的官爵,同时各代又只提及最长者,则其余级别更高者也不能显现。如高遵裕“以父任累迁供备库副使、镇戎军驻泊都监”。后虽为宋英宗高后从父,仍历秦凤路沿边安抚副使、知镇洮军及熙州等,加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长期在西陲前线领兵作战。高琼四世孙公纪至集庆留后。高琼五世孙世则在北宋末为东上阁门使,曾随康王赵构出使河北,充参议官,至华州观察使。
姚兕之父姚宝原为普通武将,战死于定川砦之役。姚兕在宋神宗朝历鄜延、泾原都监及鄜延路总管,累迁东上閤门使、通州团练使。其弟麟,“亦有威名,关中号‘二姚’”。宋徽宗朝,姚麟迁至殿前都指挥使,成为北宋后期著名禁军将领。姚兕之子雄、古,也是当时有名的边将。其中姚雄“年十八即佐父征伐”,在宋徽宗朝至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授节钺。史称:“熙河十八年间更十六帅,唯雄三至,凡六年”。姚古“亦以边功,官累熙河经略”。靖康元年,勒兵勤王,为河东制置使。姚古之子平仲,早年在西北为将,靖康间率军赴开封勤王,出任种师道麾下都统制,以夜劫金营失败而被贬。从姚宝算起至姚平仲,姚氏在北宋中后期为大将凡四世。
种世衡为宋仁宗时期陕西前线著名边将,殉职时任环庆路兵马钤辖。其子古、谔、谊,“皆有将材,关中号曰‘三种’”。种古以乃父殉职之故入仕,历知镇戎军及环庆路钤辖等;种谔,“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历知泾州及鄜延副总管等,迁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加凤州团练使;种谊,历熙河副将、知兰州等,迁东上閤门使、保州团练使。在种氏第三代后裔中,种朴“以父任右班殿直”,历熙河兰会钤辖兼知河州及安抚洮西沿边公事,后战死;种师道“以荫补三班奉职”,历泾原都钤辖及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等。从童贯讨伐燕京,为都统制,拜节钺。以得罪当权者致仕。靖康元年,出任同知枢密院、京畿两河宣抚使及河北、河东宣抚使等;种师中历知庆阳府、秦州、侍卫步军及马军副都指挥使,加奉宁军承宣使。靖康之难中,种师中任河东路制置副使,战死沙场。元人修史时指出:种氏一门自种世衡立功青涧,“至师道、师中已三世,号山西名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11
萧挞凛,辽国名将。萧思温族侄,父亲是马群侍中萧术鲁列。萧挞凛从小通晓天文,986年,担任诸军副部署。988年,萧挞凛担任南院都监,993年,随萧逊宁东征王氏高丽,次年进封兰陵郡王,南京统军使。1002年,擒获宋将王先知,攻克遂城、祁州。1004年,随萧太后、辽圣宗南下侵宋,萧挞凛为辽军主将,在澶州之战中,遭到宋军威虎军头张瑰以床子弩射出大箭击中额头身亡,萧太后辍朝五日,迫使辽军与宋议和,签订澶渊之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0-11
孟良,焦赞
第3个回答  2015-10-11
岳飞追答

不过没一个好下场,宋朝,呵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