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离骚2九辩3神话4楚辞5风雅颂6赋比兴7《尚书》8《春秋》9《吕氏春秋》10《国语》

如题所述

1.《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是一受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全市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两千五百字。《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他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主旨是忠君爱国。

2.《九辩》,《楚辞》篇名,是一首感情深挚的长篇抒情诗,共有250多句。王逸定为宋玉作。其基本思想是表达"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诗中对现实的黑暗也有一定的反映。
《九辩》现传本子中,有分为九章的,也有分为十章的。今参酌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分为十章。
《九辩》,《楚辞》篇名。王逸定为宋玉作。明代焦□《焦氏笔乘》、清代牟庭相《楚辞述芳》及吴汝纶在《古文辞类纂》评语中,均以为屈原作,但所提出的理由还不足以推倒王逸之说。关于《九辩》名称的意义,王逸释“辩”为“变”,是对的;但又说“谓陈道德以变说君”云云,则不确。王夫之说:“辩犹遍也。一阙谓之一遍。盖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楚辞通释》)此说较为通达,今多从此说。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5.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6.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
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7.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胜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

8.《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史纲,它本为鲁国国史,按照鲁国十二个国君的顺序提纲挈领地记载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14年(前722——前481)共242年发生在鲁国和春秋各国的历史大事。其记事特点谨严简约,被看作是我国的记事文之祖。

9.《吕氏春秋》是秦在统一以前,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纂而成的一部杂家代表作。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后代又简称其为“吕览”,共二十余万字。汉书艺文志称其为“杂家”,即认为它是先秦以来阴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各家思想的折衷和调和。

10.《国语》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共二十一卷,因以“国”为目,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一般认为它是纪录有关“邦国成败,嘉言善语”的书,故名《国语》。司马迁认为作者是左丘明今人多认为是战国初年熟悉各国史料的一位历史学家编订的。追答

找很久的资料才找到的,满意就请给个采纳吧

追问

追答

谢谢你的采纳

追问

感谢你的回答才对

追答

不客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