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在盘点相声名家中为何不提马三立

如题所述

我不想答你这个问题,只是想让你白一下,没听过马三爷的对口相声,就可以说老人家只会说单口相声吗?你听的相声太少了,对相声了解的也太少了,《买猴》听过吗?《开粥场》听过吗?《文章会》听过吗?《卖挂票》听过吗? 解放前,马老先后与耿宝林、刘奎珍、侯一尘、张庆森搭档,解放初与张庆森搭档,反右及文革期间受迫害,平反以后,年届古稀的马三立和王凤山搭档,在王凤山先生去世后,再也找不到和马老年龄、艺术造诣相当的搭档,也就说单口相声了。尤为难得的是,老人在无人捧哏的情况下,又积毕生之功,编创表演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单口小段:《逗你玩》、《家传秘方》、《检查卫生》、《八十一层楼》、《追》等等。这些小段一方面融合了传统相声讽刺、幽默的固有特点,一方面又带有马派相声的特色,有着浓郁的市井气息,因此,一经推出,历久不衰,形成马三立艺术创作上的另一高峰。马三立先生在相声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对相声艺术优秀传统的全面继承。如果说侯宝林先生的主要贡献是在相声革新方面的多项突破和发展,马三立的突出成就则来自于他对相声艺术传统精神的全面把握与深刻继承。

他早年表演的传统相声,主要是最见演员功力的“贯口”活儿与“文哏”段子,如《夸住宅》、《地理图》、《吃元宵》、《文章会》等等。其表演“活儿宽、路子正,哪段儿都有新东西”。中年之后,在表演对口相声的同时,马先生也擅演单口相声,并且常能使所演节目给观众带来“余音绕梁”的美感。当时乐了还不算,“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还会乐”,真正做到了使自己的艺术脍炙人口、隽永流芳。在艺术趣味上,他在舞台表演上的“口风”追求现场运用,他曾说:“我不喜欢拿好架势才出场,也不喜欢用大喊大叫、超刺激的怪声、怪气、怪相找噱头。我要用语言和形体动作把观众引入我为他们提供的特定环境,使观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我用‘包袱’把观众逗乐,又要使观众在感觉上并不以为我是有意识地在逗他。”正如古人诗句所谓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正是马三立在相声表演艺术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与追求。有时间可以搜一下:《秘方》《吃饺子》《马虎人》《八十一层楼》《写对子》《开会迷》《相面》《情绪与健康》《西江月》《黄鹤楼》《夸住宅》《偏方》《大乐特乐》《逗你玩(儿)》《对对子》《三字经》《拉洋片》《算卦》《找糖》《美容院》《开会》《钓鱼》《起名的艺术》《卖黄土》《让座》《苏三不要哭》《十点钟开始》《似曾相识的人》《法语的误会》《大上寿》《迎春曲》《买猴》《讲卫生》《练气功》《白事会》《吃元宵》《扒马褂》《卖挂票》《开粥厂》《天王庙》《摇煤球》《学外语》《八大改行》《病从口入》《文章会》《说瞎话》《老头醉酒》《追》《汽车喇叭声》《查卫生》《相声的魅力》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6
提不了,马三立属于泰斗级人物,不是他这个级别可以提的,马三立的相声已经达到顶峰,题材批判和教育意义都很深远,并且完全没有污秽和低俗语言,这个如果随便提了,提的好还行,提的不好容易成为千古罪人。
第2个回答  2019-01-22
他们这些人和郭德纲比起来确实略逊一筹,不是极端,他们肚子里的东西确实没有老郭多。
第3个回答  2016-10-03
你没见郭德纲一直提马志明,对少马爷及其崇拜,马三立那属于相声泰斗了,不用刻意拉出来评价了
第4个回答  2019-08-14
不用提 辈分比他师爷都大 业务能力和年代成反比 一代不如一代 旧社会的人 讲相声就是吃饭 撂地表演 说不好就没饭吃 砸了场子以后没人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