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求解历史题罗斯福新政

材料一:1931年这一年因一显著特征而不同于“战后”前几年,也不同于“战前”前几年。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J·汤因比
材料二:我一直在想着我们的人民,无论是上班的还是失业的,思考着他们的生计问题,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和退休养老问题。你我都赞同安全是我们的最大需求,就业机会、企业合理盈利的机会……所以,我决心尽一切努力帮助你们获得这种安全……否则这种安全是不会长久的。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政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内森·米勒《罗斯福传》
材料四: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富兰克林·罗斯福
(1)材料一中“因一显著特征”是指在这之前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1分)其“显著特征”又是什么?(3分)
(2)罗斯福对“西方社会制度”的拯救实施了什么具体措施?(4分),材料二至材料五中针对罗斯福政策争议的要点是什么?(2分)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揭示这些“有争议论点”的本质。(20分)
主要是第三问 在线等 急求

1、材料一中“因一显著特征”是指在这之前发生的历史事件是29~33年经济危机。其“显著特征”又是破坏性大、涉及范围广、时间长。

2、罗斯福对“西方社会制度”的拯救实施了:
政府整顿金融业,支持大银行重新开业,淘汰小银行,强令州银行加入联邦储备银行;为解决大规模失业的问题,政府举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扩大消费需求;在工业方面,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在农业方面,先后颁布两个《农业经济调整法》,设立农业经济调整署,适量缩减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价格,并调整农业信贷机构。
材料二至材料五中针对罗斯福政策争议的要点是(材料五缺)
材料二是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其实是为了捍卫所谓的“安全”,即国家、制度的安全;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不是真的在“迁就工人”,打击了富人的利益;
材料四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真的能够“永远地纠正”吗?难道经济危机会永远不再发生吗?

3、材料围绕罗斯福新政到底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展开了激烈争论。从材料看,争论的双方在本质上都要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反对者的认为新政是搞社会主义,显然有失偏颇。他们仅从过于“迁就工人”,侵害资本家利益出发,抓住国家干预经济,违背自由竞争原则,认为新政和《社会保障法》抄自的《共产党宣言》。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们完全是处于利益关系,更没有看到新政的本质。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材料一汤因比所说30年代“显著特征”——经济大萧条,以及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怀疑和动摇,显然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而材料二中罗斯福之所以“一直在想着我们的人民”的生计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安全”问题,即资本主义制度的长久巩固。而在材料四中他进一步地强调“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并“永远纠正制度的”缺点,以及“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等等,则进一步道出了新政的目的和实质。罗斯福新的政实质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前提下,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缓和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生产关系的调整。
而罗斯福之所以在当时关注民生,与罗斯福个人的身份直接相关。从材料看,他作为国家元首,必须关注联邦国家的安危;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必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作为一位民选总统,他也必须平衡各阶层的利益,通过解决民生问题,刺激就业和消费。所以,新政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国家最高利益。
尽管如此,新政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因此,也不可能“永远地”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综上所述,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要看其表象,还要透过现象看其本质。针对罗斯福新政实质的评价,不仅要运用唯物史观,从其发生的背景、目的、措施和影响方面来分析;而且也要运用辩证史观,以历史动态发展、一分为二的眼光来认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发生变化,它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22
那我就主要回答第三问:
20世纪20年代快结束时,欧洲似乎正安定下来处于一个和平、安全和相对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一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彻底破坏了,由此产生的经济混乱和大规模失业逐渐损害了前几年所已取得的和解的基础。各地政府在日益增长的贫困和不满情绪的压力下兴亡更替。这种政治上的不稳定直接地、灾难性地影响了国际形势;有些政府把对外冒险作为改变国内紧张局势的手段,另一些政府则因自己国内的紧迫问题而无视这种侵略行径。因此,大萧条是两次大战之间时期的分界线。1929年以前的几年是充满希望的几年,欧洲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相反,1929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一个,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大萧条的影响和意义因苏联的几个五年计划而增大。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五年计划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
因此,五年计划和大萧条在两次大战之间的时期里居有突出的地位,它们一者衬托了另一者,两者都产生了至今仍可感觉到的影响。
第2个回答  2011-01-22
3问的本质就是削弱了资本主义专政,而引入了社会主义的元素,是资本主义的政权占在了中立偏左的路线上。虽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重视民生但它的政治立场,和其存在的阶级基础没有变,它的本质没有变,任然是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
第3个回答  2011-01-22
本人观点:
1.那个事件应该是美国的金融危机吧,网上有详细介绍我就不说了。显著特征应该是指金融危机的性质。不太确定。
2.(1)罗斯福新政实质:
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知道,以消除经济危机。新政的中心是对工业的调整。罗斯福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日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2)我们可以看到,罗斯福新政并非简单的经济改革,而更象是一场未挑明的政治改革,是对垄断势力的一次外科手术。在这场斗争中,垄断势力(利益集团)与普通民众相互妥协,从而共渡难关。
3.我认为本质应该是:制度与阶级矛盾吧,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9974002.html
网址看看,应该能看出点什么吧,本人不太会总结,希望能帮助到你,如果满意望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1-22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特征: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2)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3、调整农业政策 4、推行“以工代赈”
争议要点:社会保障制度
(3)1、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本家的利益来推行社会保障制度
3、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4、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上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5、改革社会制度威胁到了资本家的地位
(这是大概的主干知识,然后再加上你自己的理解和适当的事实就可以了)
希望能帮到你哦!
加油~
第5个回答  2011-01-22
(1)大萧条事件 显著特征是指“美国爆发得大萧条经济危机向世界蔓延开来”。
(2)采取了罗斯福新政,颁布实施《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挽救社会危机得以工代赈以及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要点是罗斯福推行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3)本质:罗斯福新政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内部调整并没有改变其社会性质。
它只是资本主义制度在受到现实的严峻挑战下的一次自我更新和完善,其社保制度的出发点是为了挽救社会危机,缓和阶级矛盾,缓解经济危机,是罗斯福为首的资产阶级左派的一次对于凯恩斯主义等理论得实践。其政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吸收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苏联实践的一些成果,它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面对剧烈的社会主义潮流和法西斯主义潮流得一次创新。不能因为罗斯福新政涉及到国家宏观调控以及改善工人阶级得劳动环境将其简单的看作是罗斯福再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