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学思潮的主要审美特征是“”,“”,“”

如题所述

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它所带来的是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在文学观念上,否定传统的作为封建体系产物的“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观点,表现人生、反应时代的积极的思想。在文学内容上,体现民主、人道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在语言和形式上,摒弃了文言文等僵化的传统格式,用白话写作,接近人民大众,创造了既与世界连接,又具民族特色的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实现了文学的现代化,从而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光辉的第一页。
胡风曾试图对五四文学的传统与左翼文学的规范作出理论整和。他把五四文学的传统解释为以“鲁迅为代表的创作实践,从苏联传来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以及以大众化为中心的革命文学运动”,换句话说,他所做出的努力是把左翼文学的实践经验归纳到五四文学传统中去,企图由后往前,达到二者的统一。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二者的关系是一种改造上的继承。如五四文学强调的启蒙教育就被左翼文学改造为“改造教育”,并对“教育”的功用加以继承,这就是左翼文学政治功利性的由来。(值得注意的是,五四文学实际上是知识分子,即精英阶层对民间大众的启蒙教育,而左翼文学提倡的对作家本身的改造,其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文学创作和发展,从而更大程度的发挥文学的功能。这样看,二者的方向性大体上都是自上而下的,只不过后者更为复杂些了)。所以,二者的同意并非是后来的现实去规范前者的历史,而是先前历史对后世现实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23
批判、发现、革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