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学期历史、政治复习资料 要重点昂。。 格纹大哥大姐们。。。

如题所述

一、中外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知识整合
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1、春秋战国(公元前5~3世纪)
总体特征: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
①、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②、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
③、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
④、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
⑤、从思想文化看,呈现出繁荣景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中外联系:春秋战国时期,正值西方(欧洲)古典文化(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繁荣)时代。古典文化倡导的“人文思想”,为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思想武器。
2、明末清初(17~18世纪)
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①.政治领域: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败。
②.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③.民族关系领域:明清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定型。
④.对外关系出现新现象: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了反殖民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
⑤.思想文化领域呈现的特征——承古萌新。“承古”的具体表现:一方面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另一方面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类书——《永乐大典》、《占今图书集成》;丛书——《四库全书》)。“萌新”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人中国。
中外联系:这一时期,欧美国家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中西对比,中国已明显落后于西方。
3、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
总体特征: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中国近代化全面展开。
①.政治领域: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并且取得重大成果;封建帝制的结束、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I临时约法》的颁布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②.经济领域:产生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第二次是一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在列强侵略和近代工业的冲击下,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③.思想文化领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由政治领域逐步转向思想文化领域;1915~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成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迈向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而且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中外联系:这一时期,西方欧美国家正在完成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4、过渡时期(1949~1956年)
国际形势: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对峙局面;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总体特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度
①两个阶段:经济恢复(:1949~1952年)、经济建设(1953~1956年)
②三项任务: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③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民主政治建设开始启动;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与改造并举(即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步进行),建设成就显著,其中东北成为“新中国工业的长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
④外交方面: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受两极格局的影响,新中国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明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5、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作为社会转型期,其变化表现在:
(1).对内改革:①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直接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性质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改革的内容: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由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经济体制的演变看,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管理方式看,由直接计划管理转向间接宏观调控;从经济增长方式看,由分散、粗放型转向规模、集约型。②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对外开放:目的是利用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综合国力;格局是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从沿海到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一是与西方大国开展不结盟的和平外交;努力构建战略协作关系(伙伴关系或互惠关系)。二是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三是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世界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1、14~16世纪
总体特征: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
具体而言:三件大事——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文艺复兴,均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转型表现:
①从一体化进程看,新航路的开辟首次打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被看作人类一体化进程的开端。
②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开始发生或加强,这都标志着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③从社会转型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欧正在逐步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④从思想文化看,文艺复兴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不仅为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而且促使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中外联系: 这一时期,中国处在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下,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的进步,中西方的差距由此开始显现。
2、17~18世纪
总体特征:欧美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这一阶段的历史继承了前一时期(14~16世纪)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
①、政治领域:欧美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英法美通过革命相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确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②.经济领域:欧美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③.思想领域: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出现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即启蒙运动。
④.对外关系;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⑤、科学方面突飞猛进:其中,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
中外联系:此时,中国仍在封建社会的道路上徘徊,中西对比,中国已开始明显落后于西方。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总体特征: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欧美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全面展开。
具体而言:
①.政治领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出现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浪潮;继英、法、美之后,俄、日、德、意等国相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文前道路;这一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固内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
②.经济领域:英法美相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逐步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因国情不同,各国工业化各有特点:英国率先进行且率先完成,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法国的工业革命规模小且进程缓慢,但却成为第二个工业国家;美国起步晚但速度快。
③.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由于欧美国家的对外扩张,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④.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方面看,运动中心由英国转移到法国。1864年在伦敦成立的第一国际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第一个公开的群众性的国际组织;1871年的巴黎公社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中外联系:此时,中国近代化刚刚起步,与西方工业化相比,中国的工业化不仅步履艰难,而且领导权始终未能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4、19世纪末20世纪初
总体特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重大转折表现:
①.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趋势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随着垄断和垄断组织的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②.从经济工业化的角度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化,工业结构由以轻工业为主转向以重工业为主,尤其在德国、美国表现十分明显。
③.从利用能源的角度看,人类由蒸汽时代进人电气时代。
④.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看,资本主义迎来了第一次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不均衡的,可以分三种类型:一是美德高速发展,实力迅速增强;二是英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但实力尚强;三是俄、日,尤其是日本发展很快,但实力与欧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
⑤.从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看,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⑥.从政治民主化的角度看:教材虽没有说明,但应该知道,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现代民主政治日益成熟和定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以英法美为典型.建立起比较健全的民主政治制度;另一种以俄德日为典型,保留浓厚的封建残余,专制色彩较浓。
⑦.从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看。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掀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在斗争中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战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⑧.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过程看,运动中心由德国转移到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社会主义由理想首次变成现实;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了共产国际。
二、“长期热点”:会议
1.中国共产党的会议:
①中共一大(时间:1921年7月23日。上海。内容:党纲党名奋斗目标,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意义:“一大”宣告中共诞生,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②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意义:中共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③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纠正独秀右倾错误,确定土革武反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提出“枪杆政权”思想。意义: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共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了巨大贡献;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④遵义会议(1935.内容:军事上纠正左倾错误,肯定正确主张;组织上选举毛为常委,取消博李指挥。意义:结束左倾统治,确立正确领导;独立解决问题,走向成熟标志;实现三个挽救,生死攸关转折)。
⑤中共七大;1945年,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⑥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内容:转移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
⑦中共八大(1956年。内容:指出主要矛盾——表面是工业与农业、需要与现状的矛盾,实质是先进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提出两个任务——主要任务农业国变工业国,总任务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⑧十一届三中全会(978年底,内容:思想——确定指导方针;高度评价讨论;政治——停止斗争为纲;重心转到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组织——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冤假错案;重评功过是非。意义:天时——深远意义转折;改革开放开端;进入建设新期;人和——路线思想形成;形成二代集体。)
⑨中共十二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⑩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
⑾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代领导核心)。
⑿中共十五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⒀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第四代领导核心)。
⒁中共十七大(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2.中国国民党的会议:
中国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广州。内容: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政治纲领,三大政策是行动方案。意义:两个“标志”一个“促进”——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
3.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秋,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6年初。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的原因:全国人民的压力;共产党的努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力。政协协议内容:改组政府开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整编军队定宪法。意义: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体现了平等协商精神。)
(2)北平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9年9月。通过《共同纲领》)
5.国际会议:
①日内瓦会议 (1954年。中国第一次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
②万隆会议 (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理解“求同存异”方针:“同”是指相同历史、相同任务、相同愿望;“异”是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三、科学发展观
[相关主题]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关注民生;科教兴国等。
[历史解读]
1、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强调仁政,缓和社会矛盾,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其思想实践体现在汉、唐、明清初年减轻剥削、轻徭薄赋。
2、秦、隋两朝国力较强,社会发展,制度创新,但由于没有处理好社会矛盾,统治残暴,不能长治久安。
3、古代的环境保护:孟子等思想家提出"斧斤以时入深林"的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关中地区(今渭河平原,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过度垦殖唐代以后逐渐衰退);古代重视黄河治理。
4、洋务运动只有技术进步,没有制度革新,现代化起步后发展困难,说明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的,更是制度、文化的全方位现代化。
5、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就与失误。经济政治成就有哪些?经济政治失误有哪些?启示: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要注意综合平衡,要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改善人民生活。
6、文革的教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7、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改善人民生活,调动生产积极性;改革不符合生产力水平的体制……
8、建国以来的环境和人口问题:建国后30年没有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以大跃进为代表的失误破坏资源和环境;国民经济增长属于高耗低效的类型。
9、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问题:社会矛盾问题,工人阶级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环境问题,两次工业革命中诞生的近代工业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10、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建设的成就和问题。综合平衡问题,农民生活问题,政治体制问题。
11、罗斯福新政与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扩张。(08年已考)
1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作用是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发展。(与当前各国的发展借鉴作用)
13、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首先形成于美国,主要动力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支柱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可持续发展等特点。经济增长动力的变化,促进了人和数量向注重效益和生活质量转变,出现了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路特征等
四、 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今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将是今年热点中的热点,并且在各地的模拟试题中多有体现。这一问题与历史的切合点较多,可以联系到科技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问题。
背景材料 世界博览会(Universal Expo,Expo 是Exposition的缩写; 也称World Fair或World's Fair)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知识链接
一.科技进步
1.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各自的时间,外传及对西方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产生的影响。
2.近代科技: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产生的影响,能源的变化;交通运输领域的变化,将西方带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尤其是对英国的影响.与此同时的中国仍处在农耕文明下.
第二次工业文明:电力的广泛应用及产生的影响,内燃机的发明及带动的交通运输业的变化,还有新能源的使用.化学领域成就.
3.现代科技:航天领域,计算机领域,生物工程领域.相对论,量子理论带来的科技发展.
二.城市发展
1.中国古代城市: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唐宋城市的变化(时间,空间.官府控制,城市职能)
2.世界古代城市:雅典的工商业的发展
3.中国近代城市发展:主要是掌握近代城市发展的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自然经济解体最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交通优越,便利.
近代城市生活的变迁:趋向:物质生活近代化,丰富多彩,政治生活和社会习俗方面民主、平等、自由、科学观念深入百姓生活。变化原因同城市发展。
4.西方近代城市发展:主要是近代工业革命后城市生活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现代中国城市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对外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和内陆城市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
1.新航路开辟:过程,影响。
2.世界市场的形成:途径,表现,影响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原因、表现、影响
四:关注上海
1、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上海区域历史(高考备考):
(1)半殖半封开始时期:
《南京条约》开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故意曲解《虎门条约》中关于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的款,迫使上海地方官员,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在中国变相攫取并建立了最早的租界。
(2)半殖半封形成时期:
①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洋务派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和洋务派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
②方举赞在上海创办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昌机器厂,最终被英商开办的上海耶松船厂吞并。
③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淞沪铁路,表明近代铁路的起步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①1912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公司,一战期间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业资本家。
②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从1919年6月初起,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
③1920年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④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大会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它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⑤1927年春,北伐军进驻上海。为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前两次失败,第三次在陈独秀、周恩来亲自指挥下,取得了胜利,这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⑥1927年4月12日,在蒋介石指使下,反动武装在上海进行血腥大屠杀,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抗日战争时期:
①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
②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5)过渡时期:
1956年,以荣毅仁等知名企业家为代表的上海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探索和“文革”时期: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①1984年,上海列入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
②上海宝山钢铁公司是新时期代表性的工程项目。
③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元首举行会晤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简称SCO)正式成立,它是一个具有广泛合作领域的区域合作组织。
④2001年10月15日至21日,第九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举办了包括领导人会议、外交和贸易双部长会议等21场会议和活动,中外宾客达1.3万余人。这是中国首次承
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国际活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27
初二政治(下)册各课基本知识点和基本问题精选汇总
第九课 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一、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2)
1.)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2.)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二、“公民”与“人民”的区别是什么?
公民是个(法律)概念,而人民是个(政治)概念,人民的范围不包括敌人在内。公民在(法律)上同“国民”是同意词。公民的范围包括(人民和敌人)。在公民中人民占绝大多数,专政对象(含罪犯)只占极少数。(2)

三、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实现的?(2)
公民的权利是公民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以作为和不作为的方式取得的。一方面,公民有权(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去(实践)某种行为;另一方面,公民有权要求其他公民、国家机关或有关组织(去做)或者(不做)某种行为,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2)
四、为什么说人身权利是公民享有其它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3)
在公民人身权利中,人生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因为公民具有(人身自由),才有可能进行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参加国家管理,享受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3)
五、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人身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内容。(3)
8、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由(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组成。(3)
9、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是国家法律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4)
10、哪些行为是伤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伤害他人的生命,要(承担法律)责任。伤害他人的(健康),包括伤害公民身体的肌肤、器官、机能的,也都为法律所不容,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杀人、殴打他人是对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侵犯,是违法犯罪行为。(排污)使他人中毒致残,(恫吓)他人使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建筑物上的搁置物)坠落砸死砸伤他人,饲养的(动物咬伤)他人等,也是对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侵犯。(4)
11、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当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依法进行(自卫),其他公民有权(制止)侵害行为。公民的身体受到轻微伤时,受害人有权要求侵害人(赔偿医疗费用)等;如果非法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情节严重、危害性大,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责任。(4)
12、我国宪法关于逮捕和拘禁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公民违反法律,需要拘禁,公安机关有权进行(行政拘留)或(刑事拘留)。如公安机关拘留人,应符合法定条件和手续,并不得超过其权限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13、 什么是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
人格尊严权是指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
14、我国法律在保护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 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我国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对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作了相应的规定。侵犯公民的这些权利,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7)
15、什么是肖像权?对此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肖像权。肖像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实写照。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 肖像权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 以营利为目的 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16、 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
凡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如把某人的肖像印在杂志封面上,印在挂历上,或印在广告画面上,未经(肖像本人同意),就构成侵权行为;此外,丑化公民肖像,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 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
17、什么是名誉权?对此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名誉权。名誉就是一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格、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公民的名誉代表公民的(人格尊严)。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任何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 名誉 。公然辱骂他人,捏造事实在背后中伤他人,道听途说加油添醋诋毁他人,都是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为法律所禁止。
18、什么是荣誉权?我国法律对此是怎样规定的?
荣誉权。荣誉是社会、国家、组织给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一般通过(表彰)授予,出于一种(精神鼓励)。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
19、什么是隐私权?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
隐私权。隐私是指涉及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隐私权就是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随意揭露他人的隐私,使他人(精神)受到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甚至为了达到打击危害他人的目的,采取(揭露隐私)的手段,肆意破坏他人的(名誉和人格),都是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20、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的含义是什么?对此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是指公民起居的住所不受非法侵入和搜查,以保障公民的安定生活、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我国法律规定,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住宅。为保证公民这一权利的实现,刑法规定,非法搜查他人住宅或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以非法搜查罪、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论处。
21、司法机关为了执行任务,依法进入公民住宅或依法对公民住宅进行搜查,对此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司法机关为了执行任务,依法进入公民住宅或依法对公民住宅进行搜查,是宪法和法律所允许的,但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执法人员搜查时必须出示搜查证,而且只能针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罪证的人的住所和其他有关的地方。
22、什么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我国法律规定: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拆、毁弃、偷阅他人信件。
23、我国法律上如何保护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 (12)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国家法律保护。公安机关和检查机关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可以对公民的通信进行检查或者扣压,但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对无民事能力的未成年人(指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信件可以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12)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23
shishangzhao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