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文 多闻数穷 多言数穷

看到两个版本的道德经,一个版本是多闻数穷,一个版本是多言数穷。闻和言差异很大,请求高人指点。

《道德经》八十一章约五千言余言,流传至今不仅版本繁多,且经两千余年反复传抄错谬在所难免。如:时下通行版《道德经》六十二章首句:“道者,万物之奥,……”;而“马王堆汉墓帛书《德经》道第二十五”首句为:“道者万物之注也,……”。“奥”与“注”一字之差,其义相去远矣:奥——玄奥,形而上之抽象概念;注——注流,形而下之具体实像。又如:第一章中:“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的断句历来有争议,通常断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而宋儒王安石却断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若无老子在第四十章和第五十二章的重复强调,或许可以认为是王安石凭空想象。老子在第四十章复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五十二章续云:“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天下自“有”始,“有”为天下之“母”。由此可以确认王安石断句才是正确的。
其实,《道德经》是论述古人对自然起源与形成直接观感的著作,各章内容只在对自然的起源、形成、规律等作前后呼应地反复强调,并以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实例加以反复对照、比喻,以警示世人:顺自然规律者生、逆自然规律者亡。今人之所以会有诸多曲解、误解,甚至自欺欺人将其视为纯理论著述,多是因为单纯地站在了形而上的立场去阅读、理解所致。结果,无论《道德经》的章句内容是形而下的具体描述,还是形而上的对照、比喻,全部被曲解成了抽象的道理。
“多闻数穷”也好,“多言数穷”亦罢,仅为同义词耳,即:物极必反。换言之:物极必反,不如守中。这也是中庸之道的出处。
阅读《道德经》需经常前后对照,且万不可断章取义,如:“多闻数穷,不如守中”或“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少了“不如守中”就可能去咬文嚼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25
多言数穷,是传世本的版本。民间流传的版本基本上都是这么写的。
而“多闻数穷”是1973年马王堆出土了汉初老子甲乙本,当中2个版本的老子,内容均为“多闻数穷”。
但是也不知道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原文。很可能应该取“多闻数穷”,因为年代很早,而又有2个版本一起佐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25
我看到的版本是“多闻数穷”。
《道德经》之五章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之间就如同一个容器,里面越空虚,所盛东西就越不会出来(屈与出相呼应) , 若是经常去搬弄它,即便没有多少东西,也很容易让其中东西掉出来。 百姓一旦见多识广,君主对付的办法就会越来越少,不如让百姓安守现状,君主也安守现状,就能使国家太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