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看 建党伟业的新闻稿

单位团委员组织看的建党伟业,我已经写了几份但都被退回了~
不是观后感!是新闻稿。而且不是写电影内容的,是写这次活动的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恰恰是这种抗争精神,持续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前赴后继。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成立,彻底实现了数代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很多人一直在认真思索这样一些问题:在纷繁复杂、动荡多变、思潮澎湃的近代社会中,是什么力量让我们选择了共产主义信仰?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辉煌90年背后的密码是什么?很多领域的专家、学者甚至是社会工作者都一直在调查研究并试图找到答案,形成了诸多著作和研究成果。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张珊珍教授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的《建党伟业》一书以特殊的写作风格和对于大量史料的占有把握,使得该书成为同类作品中难得的翘楚之作。

  《建党伟业》一书有三个特点:一是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史学著作。张珊珍教授摒弃“假大空”传统说教模式,也没有拘泥于高、大、全式的写史方法,而是像讲故事一样把史实融入书中。尤其是客观地展现了自1911年到1921年这十年中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特殊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变化,突显这个不同凡响的历史时代,以及在这个特殊时代下各种历史人物对社会构建的设想。特别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后,中国社会何去何从?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灵光乍现”的革命?谁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建党伟业》这部书会将这些答案一一呈现。

  二是本书截取了一个时空断面来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历史的必然。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取得了一定意义上的成功了,但是并没有完成国家独立的任务。反倒是革命之后纷至沓来的各种思潮、主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时间让人眼花缭乱,不知何去何从。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乱象丛生的社会舞台上,作为“舶来品”的马克思主义一枝独秀,吸引了众多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并最终成为他们拯救中华民族、改造中国社会强大的思想武器。《建党伟业》重点讲述了13位中共一大代表的个人生平,尤其是他们走出一大会场之后不同的人生轨迹,进而揭示了建党之路的艰难与曲折,也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特殊和复杂。年轻有为的王尽美为革命事业英年早逝,才华横溢的书生李达历经坎坷两次入党,而见风使舵的周佛海,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些代表们的不同人生际遇,让读者在扼腕叹息之余,仿佛置身于当年大浪淘沙的社会大变革中;同时,从这些早年马克思主义者各自人生际遇,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所面临的种种复杂的社会现实及其所走过的艰辛道路。

  三是《建党伟业》没有为了某种结论去做定性的描述。张珊珍教授以开放式的章节结构,在上篇“世纪风云”中从辛亥革命未完成的任务和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派别的斗争讲起,思维严谨、条理清晰的运用史实描述了推翻清政府以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以及后来的北洋政府依旧奉行军阀割据、帝国主义依旧瓜分、侵略中国等等历史事件,说明压在旧中国头上的“三座大山”依旧是中国贫穷、落后、挨打的根源;而下篇“开天辟地”里面着重讲述了先进知识分子怎样找到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和如何运用这一先进的思想武器建立一个先进组织的过程。

  张珊珍教授凭借良好的史学功底和独特的写作视角,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向警予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描绘了中国近代社会风起云涌的革命、思潮,以及在纷繁芜杂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从筹备到成立并扬帆起航的一系列过程。《建党伟业》这本书,始终围绕这些历史史实的先后顺序,节节相扣,一气呵成,让人读起来荡气回肠,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王启峰 寇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25
尽管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历史趋于客观公平,但是在短短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时间内,历史就是胜利者的教科书,也包括胜利者的宣传片,比如《伟业》。

http://www.mossfly.com/beginning-of-the-great-revival-film-review.html
第2个回答  2011-07-07
去门户网站上找
第3个回答  2011-06-25
呵呵..这个不好找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