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怎么样?

我在2010年《求学》杂志大学排行榜上看到浙江传媒学院在全国文学类排名第85,但有人说这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不咋样。请问有没有在贵校的,具体情况到底如何?

浙江传媒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汉语言专业是很好的,该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是3星专业。依托浙江传媒学院的教育资源,该专业的师资力量强大,学习环境优美,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了解该专业:

1、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9人、讲师17人,博士41人,有兼职教授5人,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3人,有驻校作家(含编剧)6人,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3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

2、基础设施。学院有浙江省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浙江传媒学院研究中心4个(茅盾研究中心、网络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艺术学理论与影视批评中心、创意写作中心)。拥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实验室1个,浙江省财政专项资金实验中心2个,校级实验实训中心1个。

3、学术实力。学院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等科研项目60余项,近五年来,教师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50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创作出版了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20余部。

扩展资料:

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专业水平高,学科实力强。现有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2个(戏剧与影视学之戏剧戏曲学、影视艺术理论与批评)。

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1个(戏剧影视文学)。浙江传媒学院一流学科2个(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理论),浙江传媒学院重点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开设浙江省第一家秘书学本科专业。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中,戏剧影视文学为4星专业,在全国84所高校中排第六;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为3星专业。

参考资料来源: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学院简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09
你好,浙江传媒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汉语言专业是很好的,该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是3星专业。依托浙江传媒学院的教育资源,该专业的师资力量强大,学习环境优美,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了解该专业:
1、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9人、讲师17人,博士41人,有兼职教授5人,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3人,有驻校作家(含编剧)6人,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3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
2、基础设施。学院有浙江省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浙江传媒学院研究中心4个(茅盾研究中心、网络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艺术学理论与影视批评中心、创意写作中心)。拥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实验室1个,浙江省财政专项资金实验中心2个,校级实验实训中心1个。
3、学术实力。学院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等科研项目60余项,近五年来,教师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50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创作出版了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20余部。
扩展资料:
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专业水平高,学科实力强。现有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2个(戏剧与影视学之戏剧戏曲学、影视艺术理论与批评)。
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1个(戏剧影视文学)。浙江传媒学院一流学科2个(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理论),浙江传媒学院重点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开设浙江省第一家秘书学本科专业。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中,戏剧影视文学为4星专业,在全国84所高校中排第六;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为3星专业。
参考资料来源: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学院简介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28
一、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及其各专业简介
文学院是我校设立最早、办学历史悠久的院部之一,其前身是建立于1986年的语言文学基础部。学院现设中文系、影视文学系、对外汉语系、文化传播系等4个系。目前在校生规模达800余人。

学院拥有多个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平台,其中“戏剧戏曲学”学科为浙江省重点A类学科,“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为省级研究基地,“戏剧影视文学” 为浙江省重点专业。学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其中 “影视剧创作”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专职教师5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2人,副高职称教师近20人,博士20余人。2名教师获 “国务院特殊津贴”, 5名教师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1名教师被评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多名教师荣获全国首届广播电视“十佳百优”理论工作者、浙江省名师等荣誉称号。

学院学术研究实力较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厅局级科研项目50余项。学院重视产学研一体化,多年来有近20部电影、电视剧及广播剧剧本被投入拍摄、录制,作品先后获得中国华表奖最佳编剧奖、捷克维克多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全国及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等;由学院教师自编自导创作完成电视电影3部,其中《明月前身》、《盖世武生》等已被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收购播出。

专业介绍
1、汉语言文学专业(含涉外文秘等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以及较强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现代传媒技能,能在教育科研部门、文化出版部门、新闻媒体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中文教学与研究、文学评论、文化传承、宣传策划、新闻传播、文秘等语言文字运用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马克思主义文论、写作、比较文学概论、民间文学、美学原理等。
其中涉外文秘方向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能够在文化、教育、新闻媒体等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文字运用工作尤其是兼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能在外事、经贸、文化产业、涉外企业及社会其他行业从事涉外秘书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论、美学原理、写作等。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秘书学概论、秘书文化学、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秘书实务、公文写作等。
其中文化遗产方向主要培养在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本着“厚基础、重实践”原则,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以及较强的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具有综合人文社科知识、较高管理素质和良好的现代传媒技能,能够在文化产业、博物馆、政府文化管理部门、文物管理与研究机构、海关、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单位从事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文学概论、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古代文化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国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田野调查的理论与实践、文化遗产的公约与法规、民俗学、考古学、博物馆学、中国民间文化、审美文化学、旅游文化学、博物馆教育等。

2、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含编剧与策划等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熟悉国家关于戏剧影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市场规律,具备戏剧影视文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较强的影视剧本策划创作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及其文化艺术事业发展需要,能在各级各类广播电视系统、影视制作公司、影剧院(团)和相关研究机构、音像出版社等从事广播影视剧创作、广播影视文学类节目创作与策划、理论研究、编辑出版等方面工作,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影视剧创作、影视叙事艺术、中外电影史、中外戏剧史、中外文学史、美学原理、影视美学、影视作品解读、经典影视戏剧剧本分析、媒介创意与策划、媒体写作、摄影摄像、视听语言、专题片创作、视觉文化、现当代文艺思潮等。
其中编剧与策划方向主要培养在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本着“厚基础、重实践”原则,培养具有扎实的戏剧影视文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较强的影视剧创作与策划能力,培养具有综合人文社科知识、较高管理素质和良好的现代传媒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电影公司、文化公司、影院、剧团、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出版社、网络媒体等单位从事文学创作、剧本编写、栏目开发、节目制作与宣传策划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文学概论、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原理、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视听语言、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中外电视发展史、文学叙事学、文学改编、话剧创作、短剧创作、电影脚本创作、电视剧创作、影视美学、影视文化学等。
其中剧评与传播方向主要培养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本着“厚基础、重实践”原则,培养具有扎实的戏剧影视文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一定的影视剧创作能力及较强的影视剧评论、宣传、推广能力,培养具有综合人文社科知识、较高管理素质和良好的现代传媒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影公司、文化公司、影院、剧团、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出版社、网络媒体等单位从事戏剧评论、影视评论、广告宣传与策划推广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文学概论、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原理、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视听语言、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中外电视发展史、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戏曲评论、戏剧评论、影视剧评论、电影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小说评论、新闻评论、传媒文艺批评、影视美学、影视文化学等。

3、对外汉语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思想品德优良、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培养能在国内外有关政府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有: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等。

二、浙江传媒学院简介:

浙江传媒学院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直属的一所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人才的高等院校,是目前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两个主要基地之一。建校30多年来学校为中央和地方电视台、电台、影视制作等传媒行业单位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素有“北有北广,南有浙广”之称。

学校位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市。学校两个校区分别坐落于钱塘江畔的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和江南名城桐乡市。学校总占地1286亩,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下沙校区占地786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桐乡校区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7万平方米。

学校现设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化创意学院、文学院、音乐学院、影视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3个二级学院和大学外语部、社科部、公体部3个教学部,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摄影、表演、动画、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工程等43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播音与主持艺术和广播电视编导2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开设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动画4个“3+2”专升本专业,面向浙江省高职高专优秀应届毕业生招生,学制两年,公办标准收费,毕业后发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证书。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逾9700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全校教职员工总人数860余人,正高职称的有85人,副高职称的有190人,有7名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才1名,第二层次培养人才5名,第三层次23人。省第二批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1名。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9人。

学校专业特色鲜明,教学实验设备先进,现有影视后期制作实验室、播音主持与导训实验室、数字影视特技实验室等18个实验室,74个分室。新建成的移动式电视高清导播(直播)实验室即八讯道高清电视转播车,配置业界最先进的技术设备。目前学校单价在800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达1.38亿元,已建成的22层演播大楼投资1.3亿元,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其中有1200平方米、400平方米、300平方米、200平方米等各种规格演播厅17个,是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基地。图书馆建筑面积4.14万平方米,各类纸质图书文献馆藏量已近百万册,电子图书47万余册,音像视听资料4.7万多件,已成为我国区域性广播影视资料中心。学校还与全国广电系统合作,建立90多个教学科研基地,积极构建学生专业实践和就业的平台。

近年来,我校的国际合作成绩斐然,先后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瑞典、韩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4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合作项目涉及本科交换生、短期交流生、毕业生留学、教师进修与交流、合作办学、国际学术活动等方面。目前,我校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分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瑞典进行交换学习,交换生人数在逐年增加。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雄厚的师资,一流的设备,优良的学风,使我校的毕业生深受业界及社会好评,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许多毕业生成为广电传媒领域的精英骨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浙江传媒学院正以昂扬的姿态,本着植根浙江,面向全国,紧贴传媒,服务社会的宗旨,不断推进学校向着以广播电视为重点,以艺术类专业为主干,文经工管协调发展,以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国内知名的综合性本科院校为目标阔步迈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6-28
我是传媒的但是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我一个老乡在那个专业,传媒社科部的老师有几个挺棒的。反正从她那我知道的就是,这个专业不像我们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一样忙碌,挂科的可能也不大。其实文科这种东西,主要靠你自己阅读广泛来积累,所以我觉得不能太在意学校能给你多大提升。
第4个回答  2011-06-28
还不错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