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如题所述

  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实践,贵在实效,应结合实际加以运用,要在具体落实上下功夫。就我省而言,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集中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GDP的增长相关度过低。要让我省人民过上体面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必须采取超常措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应当着力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领导干部为官一任,最大的政绩是造福一方百姓,干任何事情都要想着为老百姓带来好处,从人们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切实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好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尤其是着重解决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这样一些人们最关心、最急迫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顺群众的情绪,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量力而行。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转变政府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和加快转变。不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就将受到很大制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就将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加快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要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政府机构设置、职能明确、资源配置等方面,强化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这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要用制度来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需要转变观念,更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制度建设。要把五中全会提出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落到实处,需要建立和健全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明确规定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要与GDP增速基本保持同步,让老百姓的钱包跟着GDP一起鼓起来。这样才能使各级政府真正做到对事关民生的工作决不松懈,对涉及民生的问题决不推诿,对落实民生的政策措施决不敷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8
如何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优先发展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