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自学中医,请问怎么入手?

爱好,不是治病

首先界定什么是科学?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回答上述问题,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科学。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结构、运动变化规律,要经过严格的实践检验。卢瑟福最初提出原子结构的理论,不被世人认同。后经多次实验,证实其正确性,从而为日后的原子弹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

又如阿弗加德罗提出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分子数相同。这种无根无据的说法当然不被认同,只能称为阿弗加德罗假说。经过不断实验,有些是吻合的,假说于是变为学说。后经多次实验证实其正确性,才变为今天高中学生都熟知的阿弗加德罗定理。

中医的核心理论就是阴阳五行之说。也就是说说而已,没有人通过过实验证实阴阳五行的正确性。应该承认古人能提出这等高深的奇思妙想是了不起的成就,值得国人永远骄傲。但从学问层面考虑,阴阳五行还只停顿在假说阶段,所以阴阳五行之说算不得科学。还需要阴阳五行学家不光只是高唱博大精深,要通过艰苦卓绝的反复实验,证实阴阳五行确实存在,甚至用阴、阳,用金木水火土代替元素周期律,用八桂图代替几何学。那时阴阳五行自然就占领科学高地了。

我不仅见证了奇迹,还创造了奇迹。我母亲87岁时患高血压、心律不齐、心衰、房颤(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医生诊断结果),住院治疗一周,病情好转,稳定,办理出院。医嘱:病人情况渐时稳定,带药回家按时服药,二三个月内病情会复发,准备钱到三甲医院做人工心脏泵手术,结果出院当晚母亲就感觉心跳快不舒服,家人决定再送母亲去住院治疗,但她不同意。怎么办?我决定自己开方配中药给母亲治疗。

刻诊:脉细弱,舌淡无苔,其它正常。

诊断:心气虚衰而致惊悸。

治则:补益心气,宁心安神。

处方:养心汤加减。

疗效:服药一剂即感觉舒服,连服十剂,以后每周服二三剂。直至母亲93岁寿终正寝,每月药费二百元左右,五年里生活自理,从不夸入医院大门半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6

中医其实非常简单, 你可以百度一下finalhopes. 聪明与白痴就差两片树叶,所以这就关系到师资很重要。真正优秀的,很多老师呢,都在怪学生,你这个不努力,不好好学,没有兴趣,然后成绩不好。老师都不会自己反省。所以没有笨蛋学生,只有笨蛋老师。你要跟着聪明的老师去学,走对路你才能学好,那视频的传播比文字好太多了,我个人建议你百度一下《倪海厦对话梁冬》先看看你有没兴趣,假如觉的不错,可以淘宝几块钱买一些倪海厦讲的中医五大经典来看,他们包括《针灸大成》《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我举几个例子:我们人75%是水组成的,我们人分两种水,一种是病态的水,就是冷水,这个癌细胞,他癌症、肿瘤、阴实的东西,他非常喜欢冷水。那人身上,允许的水是热水,所以你吐气都是热的。人体75%都是由水组成的,不同的症状代表你身体不同的部位有冷水,比如恶心是代表你两肋两肋中间有冷水,这个水会把胃包住,会给胃压力,那胃的蠕动受到压力的话,就吃不下东西,就恶心,其他以此类推.所有的治疗都是为了把冷水排掉。所有的症状都是在告诉你那里有冷水。比如什么是经络?橘子拨开里面有白白的橘络,经络就好像桔子的桔络一样,没有手太阴肺经,肺的力量就没法运行到大拇指上面去,你如果没有这个络连到,五个指头各司其事,你抓不住东西,最早出来知道经络的人,一定是武功很高的或者练打坐的这种.

中药怎么起作用?比如黄连阿胶汤,阿胶补血,白芍是让血加速回到心脏,但是如何让血补到心脏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个带路的人,我们在食物里面找遍了食物,只有一种东西和心脏一样永远是悬浮在空中,就鸡蛋黄,更多的

怎么学习中医?从哪里入手?

第一步:我个人建议第一步你看《倪海厦对话梁冬》,然后是《观念治疗》,逐步到倪海厦的五大经典》

第二步:倪海厦视频讲《针灸大成》

想实战的话,先就是针灸。因为针灸是一个容易学,然后所有针灸的理论就是按照《难经》里面来的。提到最多就是《难经》,所以整部的《难经》根本就是针灸嘛,你如果读现代的“针灸”不行喽,现代的“针灸”的话,它写的是现代的病理学、生理学……什么,都是按照西医的名词来。比如说你胃溃疡扎什么穴道啊,这都是不对。你要按照古代的真的要去研读《难经》,从《难经》里面的,嚎,再去看针灸,看《针灸大成》啊,很多的,比如说《针灸聚英》呢,嚎,《针灸甲乙经》呢,这种东西,都是很好的古书上面的针灸。然后呢。在针灸很强了以后,因为针灸的涵盖范围有十二经络,嚎,同时呢,五脏的所有的东西,比如说,嚎,肝是青色的,肝主东方啊什么,心脏火……南方是火啊,嚎,主赤色。这针灸里面都讲的很详细。所以这个十二经络很熟的话,那你本身呢,就是能够非常了解这个人体内脏的互动的关系。在你还没有读《黄帝内经》的时候,你已经有基础的观念。再讲你刚才提到的奇经八脉。那十二经络就好像这个竹竿插在地上有十二根,可是这个十二根插了……你插成个圆形的话,你系还是没有用啊,那个竹竿会倒。所以旁边一定要有那个……那个圈圈,嚎,不管那个圈圈是用竹子把它框起来,或者用铁丝框起来,这竹子一定要有,我们有方……主要有这个围起来,啊,围篱围起来。这样子的话才成为一个网,才把它寄养在里面,那,就要靠周围这些东西,才有办法十二经络固定到。

第二步学什么?倪海厦视频讲《神农》

学本草经。你在学《神农本草经》的时候嚎,除了《神农本草经》里面的注解你要懂以外,看古书最好,不要看现代人写的那个《本草纲目》,所以,你先不要去读《伤寒》、《金匮》,先要读《黄帝内经》,先看《神农本草经》,看他的药性怎么写,你要深深地体会到药的本性。如果说我们遇到病人是同时是因为血液,脚是冷的,血没有办法回到心脏里面,我们才会要加位酸味的药,因为酸主酸收,所以就要把黄连跟白芍开在一起。所以,你当你药性很熟了以后,这个时候你再去看《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他是中国传统五千年下来……所以你要读《神农本草经》,一定要读他的药性,他写的很清楚在里面。那《神农本草经》里面提到的,这个药物,他是俯拾可得的,到处都有。因为太便宜,所以反而可能影响到他的这个价值哈。

第三步:应该读倪海厦视频讲《黄帝内经》。

当你有了针灸的基础,有了药物的基础,这个时候你去看《黄帝内经》,你就会发觉到,《黄帝内经》为什么讲寒热,讲什么,你就,光是你看《黄帝内经》,大家在读《黄帝内经》,经典的东西,这儿都是生理,人的生理解剖学,病理学的时候,看起来《黄帝内经》他的章节很多,文字很多,《黄帝内经》来说,在这几种书里面,算是比较厚的,原文是比较厚的。我看《黄帝内经》怎么看的。你看我拿到《黄帝内经》,是个拿到书在看,实际上我在读一张图,他的文字陈述是个地……是个图,嚎,你看这个图的时候,整个身体都开始动,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活活的人的里面身体的运转的方向。所以诸位读《黄帝内经》的时候,看起来表面上是文字,你在读文字,实际上你要把他当成图在读,啊,就好像一个唐伯虎的一个山水画,啊,谁都画的很好,那在读图。读图的话,解释就很多啦,嚎,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人画一个图,有的人看到说,这个画家在画这幅图的时候,当时心情一定是很沮丧的;这个画家在画这个图,心情是很开朗的。所以,因为图嘛,所以臆想的空间……这个意念呢,就想到……想像的空间会比较大。所以说,我们中国的经典之作真的是伟大,他不是文字可以形容的,他根本就是已经到了艺术的阶段,是个图。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什么是相生相克的关系。那你没有针灸的基础,没有《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你看《黄帝内经》,根本就是在看……看字,看无字天书一样,你看不懂的。嚎,但是,你有针炙很好的基础,有《神农本草经》的基础的话,你把《黄帝内经》读得很透的话,实际上你自己就会……你不用看《伤寒》《金匮》,你开出来就是桂枝汤,开出来就是麻黄汤,已经到这个阶段了。所以,当你《黄帝内经》非常了解以后,这个时候你再去看《伤寒论》、《金匮》,你一看就知道张仲景为什么这样子。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你好,首先有中医爱好很好,其次不论是否是爱好还是要专业学,看的书的路子必须是完全正确的,否则入门就错,那下面就没法进行了,下面是我写的入门逐渐能读的书,你有兴趣就看下啊:
  首先,如果一点基础也没有,那麻烦请看《思考中医》,这是李阳波先生和刘力红先生两代人的经验总结。可以说写的是中国的中医古文化,虽然有些偏激和义愤填膺,但书的质量绝对一流。其次呢,请你看《扶阳讲记》,这是四川的卢火神写的,他用现代的语言讲解了先天大道在医学上的应用,已经有些深度了,但这是给初学者一个很好的开头,不要一上来就走错了路。后天法门有很多,而大道则只有一个,把握先天大道,再来先后天贯穿,那就容易多了。
  看完上面两本书,那么就可以看下面这几本分量更深入核心的书吧:
  1.刘止唐先生著:《医理大概约说》,这是道家的命门之所在,完全是神化一气而为之,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发人之未发。

  2.郑钦安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这是示人大道的经典。也是对刘止唐先生医理进一步的阐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3.黄元御著《黄元御全集》中医的根本在哪里,后天如何化生的,着落处在哪里?看完全集,自然明白此中道理,也许你就是中医未来的荷担如来。

  4.彭子益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上下册。这是示人大法的经典。
  也是黄元御先生书籍的简化版本,并且加上了王孟英先生的温病大法的经验。

  5.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这是前贤的经验结晶,有独到的临床价值。特别是对肾阴稳固元阳的固脱作用写的非常的到位,发人之未发,为后世开无数方便法门。

  6.李可著《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这是继承上面书的精华而临床创新的大书!后未见来者!我在看第5遍了,还是觉的意犹未尽。

  7.徐灵胎著:《徐灵胎全集》 中医的全面神通可以到何地步,后天世界的卓识可以到底如何,我在看第4遍,只能说精彩,并且只有你真懂了先天大道,才能真懂徐灵胎先生的后天各法,否则免谈,一定入云雾中。

  8.王孟英著:《王孟英全集》 温病学派的大精华到底在哪里,温病学大家懂火神心法吗,请看此书,为那些滥用寒凉砍伐人阳气的现代温病家门敲警钟,也为那些偏激的火神派的一些过头的人提个醒:这才是真正温病大家的大法!

  书如果看到这里,我相信朋友你至少不会走错路了,中医的大道能否被你入,就看你的悟性,灵性,天赋,喜好以及勤奋程度了。
  再会,朋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1-01
刚刚开始学习中医的人,都是这样想的:我就把中医当做一门爱好吧,不要学着去治疗疾病算了。
刚刚开始学习中医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想的,越学到后面,投入的越多,就越来越不可收拾
从入门到学会一点,从学会一点到能够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再从不满足非法行医到现在走上中医师承之路,鬼知道我经历了多少辛酸。
所以,要么不开始,一旦开始了,兄弟就做好把自己一辈子搭上去的心态吧!
心态摆正了,接下来就是读书了
不要信那些网络上的民间中医鼓吹的玄学中医,咱们还是需要走正统的学术路线。
从最开始的《黄帝内经》开始,树立起最基础的中医生理学知识,然后再开始研究一下《神农本草经》了解了解药性,最后再精读《伤寒论》、《金匮要略》背完这四本书,中医基础就打的很好了,这个时候再去看后世的书,才不会被那些偏激的思想带跑。
基础打好之后,再继续博览群书,广泛的阅读,才能在临床中得心应手。
我现在就处在最后一个博览群书的阶段,同时拜了一个中医师傅,准备在五年之后考取中医医师资格证。
关于这一段经历,一时半会又不能完全说清楚,其中实在是太曲折了,如果对中医师承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私信我,或者我的经历可以帮到你们!
第4个回答  2019-06-06
我跟LZ一样,也是很想学中医。从几年的学习当中也体会了一点,分享一下。
第一本书推荐三秦出版社清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注译》第一篇。理由很简单,通俗易懂地使你知道了中医是什么,从古至今中医上有哪些成就,这些成就对中医的发展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其中李亚军、丁殿利的注译我觉得比单看陈著要好太多了。余者不用看。
(定价9.00元)
其次我是从经典开始看起的,当然是《内经》、《难经》依次看了,《医学三字经》的第一篇都有讲到。但《外台秘要》我认为没必要看,其次为了想了解孙思邈是怎样活到了一百多岁,可能以后还会看《千金方》(两本书的合集,三字经里都有讲的)
但我想有几点要注意:
1、我不是看过就算。看过一本背一本,我看在只在看《内经》但看到哪背到哪。
2、书本与实践结合。书里有些养生的方法,要与其他的书参照。图书馆是个方式、网络是另一个方式。现代的技术给我们学习中医其他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3、还是需要名师指导,当然也需要机缘的。不过,如果你一无是处就算是遇见了名师也会失这交臂的。所以先充实基本功,再想尽办法找名老中医学习。
4、还有一件事,我想也需要提一下。我在网上看到不下千本医学书籍,很多都是明清以来,也有唐宋的书。我觉得这些书先不要看,别说都是精品来不及看,其实很多都是误人子弟的。没有一双慧眼会被这些书污染掉。所以建议还是从经典读起。这需要好的古文功底。比如我现在看的《内经》发现译的就不好,我只单看原文,有时看译注,只为了相互参照一下。我看的《内经》是《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释》郭霭春编著的,当时以为是名家必然是精品,细细读时发现错误百出,还好我的古文有一定的底子,单看译作一定会被误导的。
5、有一个方法无论我看什么书对我都很有用,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用思辨的眼光学习。
最后祝你中医学习顺利、早日成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