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萧红小说人文情怀的内容

详细内容

  内容提要

  萧红是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极富才华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萧红的小说创作正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从而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使小说取得另一种特殊意义的存在。萧红小说正是以其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的文体风格在我国现代文坛上独占一隅,构筑了一个独具韵味的艺术世界。
  本文由导言和三章组成。
  导言:回顾和评价了萧红创作和萧红研究的概况,指出以往萧红研究中普遍存在的误区,即历来的研究者总是习惯于以左翼文学的标准来考察评价萧红的文学创作,而较少顾及萧红这一独特创作个体的精神特质。这一误读最终削弱了萧红小说的审美意义和丰厚意蕴。鉴于此,本文拟定把这位自传型作家的生命活动和创作内涵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研读,以期真正挖掘出萧红小说的美质。
  第一章:萧红的一生是被家庭、爱情和社会所放逐的一生,在她的内心深处,始终深藏着难以排解的无家的悲凉感。可以说,寂寞情绪和无家情结困扰了萧红,同时也造就了萧红,成就了她的许多艺术佳构。她把自己的孤独与忧伤、寂寞与怅惘,通过审美沉思转化为作品的情感基调和美丽的诗魂。
  第二章:萧红是一个有着自觉的主体意识和强烈的悲剧意识的作家,她坎坷曲折的经历和由此而来的看待生活的独特方式和对人生的独特发现,是形成她小说悲剧意蕴的重要基因。与其他现代女性作家不同,萧红创作伊始,便以先觉者的焦灼姿态去观照现实的苦难人生。萧红在抒写人类苦难命运时,更多地是关注人的生存形态和生命价值。她笔下的乡土世界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本体,人们以群体的方式存在,重复并加固着传统习惯的积淀,世代延续中看不到生命的流动和发展,更没有充满生命活力的改革和创造,而是呈现出一种死寂的生命状态。萧红紧紧抓住乡民们对生与死的极度麻木与轻视的态度进行突出的展现和深刻的剖析,于无尽的悲悯中透露出沉重的批判。在萧红的悲剧意识中,妇女命运是她思考的核心问题。她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体察入微地表现着女性的不幸,以她深邃的内在质询探索着女性的命运:一方面,萧红着意表现女性所必须经历的生育苦难;另一方面,则从性爱描写的空缺中,揭示两性不平等关系及男人对于女人独立人格和人的尊严的践踏。可以说,作为萧红对人生的整体的悲剧性体认的结果,悲凉犹如一层淡淡的色彩,浸润着她众多作品。事实上,悲凉感已成为萧红把握、理解世情的独特方式。她不但抒写了美好短暂和人生悲凉空落的永恒轮回的悲剧,而且还把这种悲凉感写进了笔下人物深刻的人生迷惘里,从而传达出了对于人类生命的一种普泛而深远的悲剧感受
  第三章:萧红以她独特的艺术感受力和表达才能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这种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主要表现在:超常规的文体语言。萧红擅长于以一种极自然的陌生语言去描写她所熟悉的一切。她对语言的超常规运用使小说语言呈现出新鲜自然、稚拙浑朴的美学情趣,形成了独特的“萧红味”;自传式叙事方法。萧红在本质上是一位自传型和情感型的作家,自传式叙事方法是她自觉的审美选择与追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自传性的怀旧笔调;其次,是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它们给萧红小说带来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了小说的情感容量;散文化的文体结构。萧红小说突破了传统小说以线性的时间关系和因果关系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方式,而代之以对于富有情致的场景和片断的细腻描写。萧红对于时间因果关系的有意淡化和空间化结构形式的突出展示源于其独特的情感心理和创作意图。她的小说在开放中仍有紧凑的结构性,贯穿其中的深刻而悲凉的人生哲学作为潜隐的情理线索,赋予了小说内在的秩序和结构;四诗化的风格。萧红作品内蕴浓郁的诗情。在她最具风格的小说中,都有一个作为抒情主体的“诗魂”的自我形象存在,其丰富的艺术情愫构成了作品抒情成份的主要来源。情境、氛围和意味作为萧红作品最富传统特色的美感范畴,是其小说诗意美质的最显著的体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