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人物评价各3偏,800字一篇,有人帮我找吗?暑假作业,唉~~

  急  急   急~~~~ 快开学了,那位仁兄帮帮忙,感激不尽~~~~~

一.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是最为复杂的,很难用一句话两句话给他作结论。“奸诈”,可以说是曹操比较突出的性格特征,但正如“多愁善感”说明不了林黛玉一样,“奸诈”也远远不能把曹操这一形象的丰厚意蕴囊括无余。
曹操形象复杂性格的出现,是罗贯中有意识的艺术追求。法国文学家雨果说,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有“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观察一切事物的那种至高无上的才能”。罗贯中正是这样一位作家。他在保持曹操形象的“定性”的同时,写出了其情感的丰富性和性格内在的复杂性,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从而使该形象获得了真实性、审美性和永久的艺术魅力。
1、鲜明独特、反差巨大的性格。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最具有典型性,不仅鲜明独特、而且反差巨大。作品一开始,作者便借用汝南许劭之口规定了这一人物的“主导情感”:“乱世之奸雄”。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概念的抽象描述,而是用大量生动的具体描写赋予这一概念以丰满可感的血肉。曹操替父复仇进攻徐州时,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失去了理智的曹操近乎疯狂,滥杀无辜,显得特别残暴不仁,但当他在行军途中目睹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时,却又动了真情实感;“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对淮南袁术、河北袁绍、荆州刘表、江东孙策、益州刘璋等群雄的评价入木三分,表现出敏锐的目光和过人的胆识,但却对刘备后园种菜、闻雷失箸的韬光养晦之计毫无察觉,又显得十分愚顿;曹操一方面极力搜罗人才,对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却又嫉妒人才,斩杀聪明过人的杨修;在曹氏集团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曹操屡败屡战、百折不挠,充分展示了自己乐观向上的精神,但“梦中杀近侍”又显露出内心的狐疑和空虚;曹操有时广开言路,从谏如流,甚至打了胜仗还要奖赏事前劝阻之人,有时则刚愎自用、无比骄横,故有濮阳之狼狈,赤壁之败绩;“焚书不问”、“赦免张辽”、“义释关羽”,曹操的宽宏大度令人叹为观止,而荀彧、荀攸这些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智谋之士稍有冒犯,便翻脸不认人,其气量之狭窄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人物就是这样在时空的变迁中,展现着自己的丰富侧面。这些乍看起来互不见容的侧面融为一体,形成了曹操多姿多彩的性格世界。
作者在写出曹操诸多性格鲜明而巨大的反差的同时,还提供了形成这些反差的真实可信的内在依据。曹操生逢乱世,置身于你死我活的政治舞台上,较之常人其社会关系更加特殊;曹操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权势欲,有志于“削平天下”,其生存意志比常人更加强烈;曹操的文韬武略,不仅芸芸众生难望项背,而且当时的群雄即使是刘备、孙权也无法相提并论,不得不曲居其下让他三分。凡此种种,决定了曹操这个人物既可以建树重大的德行,也可以制造重大的罪恶,他的性格内部的冲突更加尖锐而多样,诸多性格之间的辩证内容更加丰富而突出。罗贯中对曹操性格诸元素相反相成的表现,符合生活与人物性格的逻辑,体现着艺术的辩证法。
2、复杂多变、正反交叉的性格。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是最为复杂多变的。以“赦免张辽”这一情节为例,曹操初欲手刃张辽,暴露出易于冲动和气量狭窄。但听了刘备、关羽的劝谏,又马上一改前态,掷剑而笑,并“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显现出惊人的反应控制能力和过人的度量。他爱惜张辽之才是真诚的,但说什么“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就显得十分虚伪了。这一方面是为了掩饰自己有失风范的丑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抵消刘备、关羽救保张辽的影响。曹操从拔剑到掷剑、从恼羞成怒到笑脸相迎,张辽由阶下囚到座上客,是在转瞬之间完成的,反映了即使是在一件小事上,曹操的性格元素也是表现得异常活跃和丰富的。
曹操的性格之中,反中有正,正中有反,是正反交叉的。曹操攻破下邳,首先想到的是先差人进城安民,稳定民心;击败袁绍之后,深感河北百姓之苦,尽免其当年赋税。这些举措,不能全以“虚伪”视之,作为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与一味杀伐的董卓不同,深知以民为本的道理。但攻冀州时,号令三军不得骚扰百姓,如有杀人鸡犬者,如杀人之罪,“于是军民震服,曹操亦心中暗喜”,则又见出他爱民的伪善。曹操性格中的“豁达乐观”,大多表现为胸襟开阔、积极进取、不计前嫌,但赤壁之战中几十万军队顷刻间“灰飞烟灭”,不得不率领残兵败将落荒而逃,此刻他反而三次大笑,这时的乐观就是一种强打精神、可笑可怜的自我解嘲了。
再如曹操的“奸诈”,并不是那种鸡鸣狗盗式的小聪明、小伎俩,而是包含着很高的智慧,所以有时并不觉得可憎可鄙,而是显得很机智、巧妙,让人虽不能心悦但却能诚服。就连鲁迅也说,罗贯中“要写曹操的奸,结果倒好象是豪爽多智”。以“望梅止渴”为例,说他奸诈、愚弄将士也可,因为梅林毕竟是虚造的幻影;说他机智、爱护将士也可,因为在行军途中将士缺水口渴的情况下,他巧妙地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达到了将士“不渴”的目的,奸诈中有机智,愚弄中有爱护。其余事例,如“装病谗叔”、“刺卓献刀”、“借头稳军心”、“割发权代首”、“跣足迎许攸”等,也是如此。既有奸诈狡猾、虚假伪善的一面,也有机智勇敢、以身作则、求贤若渴的一面。
曹操所犯下的过错,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在结束军阀割据、追求国家统一当中所犯下的过错。曹操的一生,功是大于过的。
三.曹操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的社会动乱中,曹操本来“名微而众寡”,凭着他的强烈的进取心和权势欲,凭着他的雄才伟略,一跃成为那个时代的佼佼者,确立了“乱世奸雄”的地位。尽管曹操有这样或那样的许多错误,但他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一、诸葛亮——智绝(“智”的代表)
第35回水镜曰:“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 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寻章摘句之流,非经纶济世之才也。”这经纶济世之才就是诸葛亮。
(一)诸葛出山
1、第34回蔡瑁捏造刘备反诗:“数 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2、第35回引苏轼古风一篇, 单咏跃马檀溪事。诗曰:
老去花残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停骖遥望独徘徊,眼前 零落飘红絮。暗想咸阳火德衰,龙争虎斗交相持;襄阳会上王孙饮,坐中玄德身将危。 逃生独出西门道,背后追兵复将到。一川烟水涨檀溪,急叱征骑往前跳。马蹄蹄碎青玻 璃,天风响处金鞭挥。耳畔但闻千骑走,波中忽见双龙飞。西川独霸真英主,坐下龙驹 两相遇。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临流三叹心欲酸,斜阳寂寂照空山;三分 鼎足浑如梦,踪迹空留在世间。
3、水镜曰:公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乎?其谣曰:八九 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
毛宗岗评:“泥中龙”、“池中龙”、“波中龙”,凡写无数“龙”字,总只为引起“伏龙”一人而已。
毛宗岗:读《三国志》者,必贪看孔明之事,乃阅过三十五回,尚不见孔明出现,令人心痒难熬。(至36回“元直走马荐诸葛”中才由徐庶亲口说出“伏龙”即诸葛孔明。)
(二)三顾茅庐
见单福作歌而以为孔明;
闻报水镜来而以为孔明;
见崔州平而以为孔明;
见石广元、孟公威而以为孔明;
见诸葛均、黄承彦而以为孔明;
毛评:正如永夜望曙者,见灯光而以为曙也,见月光而以为曙也,见星光而又以为曙也。又如旱夜望雨者,听风声而以为雨也,听泉声而以为雨也,听漏声而又以为雨也。《西厢》曲云:“风动竹声,只道金佩响;月移花影,疑是玉人来。”玄德求贤如渴之情,有类此者!孔明即欲不出,安得而不出乎?
此卷极写孔明,而篇中却无孔明。盖善写妙人者,不于有处写,正于无处写。写其人如闲云、野鹤之不可定,而其人始远;写其人如威凤、祥麟之不易睹,而其人始尊;且孔明虽未得一遇,而见孔明之居,则极其幽秀;见孔明之童,则极其古淡;见孔明之友,则极其高超;见孔明之弟,则极其旷逸;见孔明之丈人,则极其清韵;见孔明之题咏,则极其俊妙。不待接席言欢,而孔明之为孔明,于此领略过半矣。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毛评:淡泊宁静之语,是孔明一身本领。淡泊,则其人之冷可知;宁静,则其人之闲可知。天下非极闲极冷之人,做不得极忙极热之事。后来自博望烧屯,以至六出祁山,无数极忙极热文字,皆从极闲极冷中积蓄得来。
(三)隆中对——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 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 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 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 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 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将军欲 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 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后人有诗赞曰:“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四)赤壁之战
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到第50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小说用了8回的篇幅写“赤壁之战”。这既是为了充分的表现这场在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突出这场战役在“三国鼎立”中的关键作用;也是为了充分展示诸葛亮的“智绝”。
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和周瑜,草船借箭,定计火攻,七星坛祭风,智算华容。
周瑜只是诸葛亮的侧面陪衬,蒋干中计、苦肉计都被诸葛亮识破,此后三气周瑜,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
(五)七擒孟获
毛宗岗评:孙权之兵,曹丕所欲借以攻蜀者也;孟获之兵,亦曹丕所欲借以攻蜀者也。孔明之通吴,非注意于东,而注意在北;孔明之征南蛮;以非注意于南,而注意在北也。
“七擒孟获”是北伐的前奏。
(六)六出祁山
骂死王朗;空城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造木牛流马;上方谷地雷阵;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等。
司马懿屡屡称诸葛亮是“天下奇才”,“吾不如孔明也”。
诸葛亮临终前说: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亡矣。
作者的理想是仁政、明主、贤相、英才相结合的理想社会。但这个理想在强大的“天意”面前被击得粉碎,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幻灭,道德的失落,价值的颠倒所感到的一种困惑和痛苦。诸葛亮最后壮志未酬,饮恨而终,成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在诸葛亮身上,寄予了作者的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国演义》也是一部悲剧。

二、关云长——义绝( “义”的化身)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
下邳降曹:曹操赞曰:“财贿不足以动其心,爵禄不足以移其志”,“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来去明白,乃天下之丈夫也”。
华容释曹:后人诗赞:“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如日,名誉震乾坤”;“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功名”。

三、曹操——奸绝
曹操“奸绝”表现之一:政治上玩弄权术
• 黜袁术僭(jian)号之非而愿为曹侯,则有似乎顺;
• 不杀陈琳而爱其才,则有似乎宽;
• 不追关公而全其志,则有似乎义;
• 窃国家之柄而姑存其号,异于王莽之显然弑君;
• 留改革之事以俟其儿,胜于刘裕之急于篡晋;
曹操“奸绝”表现之二:奸诈残暴、嗜杀成性:
• 坑杀降卒;血洗徐州;“衣带诏”株连家族,勒死孕妇;恩将仇报杀吕伯奢;
• ○疑而杀人: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 ○梦中杀人:贴身侍卫
• ○佯醉杀人:乐官师旷。
• ○借刀杀人:名士祢衡
• ○伺机杀人:行军主簿杨修
○借“物”杀人:管粮官王垕

天杀星 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宋江被发配江州,吴用写信让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认识。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救下了宋江与戴宗,三人一起上了梁山。上梁山后,李逵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此时其老母已瞎,翻越沂岭时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怒杀四虎。后李逵请卢俊义喝酒,卢俊义想推辞,他却要“眉尾相结,性命相扑”。他对宋江情分最重,对他的话言听计从,可是当知道宋江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时却绝不轻饶,要和他大动干戈,后来却发现是一场误会。 在众好汉中,李逵一直反对招安。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之一,绰号 “黑旋风”,具有农民的纯朴、粗豪的品质,反抗性很强,对正义事业和朋友很忠诚,但性情急躁。是刚直、勇猛而又鲁莽的人物典型,元代以来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故事。

性格特点
李逵的性格特点是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慷慨大方,重义疏财,率直粗矿,勇而有谋,胆大心细 !
因宋江前些日子,正月十五闹元宵去会李师师,在时间上具备了作案条件,刘太公夫妇连夜的啼哭,声泪俱下控诉“宋江”,故李逵一口认定是宋江所为。因而,李逵径直回到梁山泊,直奔忠义堂,砍倒杏黄旗,扯碎了“替天行道”四个字。又当众痛骂宋江:“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又对柴进道:“若到那里对翻了之时,不怕你柴大官人,是米大官人,也吃我几斧。”李逵疾恶如仇,即便是自己兄弟,只要口是心非,只要是做了对不起民众的事,就要吃他李逵一斧头。当然,宋江自然不会去掳刘太公的女儿,至多去京城风流风流,去潇洒潇洒。砍倒杏黄旗,扯碎“替天行道”,当面遭李逵辱骂,宋江是不会太放在心上的,只能算做李逵犯下的错误。
李逵毕竟是李逵,小肚鸡肠,优柔寡断便不是李逵。鲁莽耿直之间透出的是李逵的英雄本色。仗义耿直,莽撞性急,愚忠的他从不计较后果,天塌下来也不管他的事,李逵乃真豪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09
赵云,三国中武功第二(仅屈于吕布之下),蜀国第一,忠勇刚正,蜀国五虎将之一
周瑜,吴国大都督,文武双全
庞统,号凤雏,三国中谋略弟四,蜀国第二(仅屈于诸葛亮,司马懿,周瑜之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7-09
找百度百科里的人物名片嘛,那里文字多,800字都不够写的。
百度搜索,诸葛亮,赵云,刘备等名人就不要找了,别人写得会类同。找法正,刘禅,鲁肃等冷门但有能力的人物。
水浒传可找混江龙李俊,潘金莲,朱仝等冷门人物,这些人有优点也有缺点,百度里都评价得很齐。
第3个回答  2011-07-09
我勒个去
楼主自己做吧
一共2.4W字
谁没事闲的啊
自力更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