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现代主义新潮小说的探索

关于当代文艺思潮的考试题

意识流小说。改革开放以来,作家的放眼世界,
对西方文艺大胆借鉴。在小说界,首先是意识流手法
的借用。“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艺中的一种创作手 法,多表现人性中非理性、下意识的东西,有助于心灵
世界的刻画。率先尝试这一艺术手法的是王蒙和茹
志鹃,他们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中的艺术形式和技
巧,舍其哲学意蕴,代之以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的
意识流中没有绝望的病态的心理,而表现积极向上的
人生情绪,故又称为‘东方意识流”、“中国意识流。”如
王蒙的《春之声》r,1,描写了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刚从
西德考察归来,在探亲途中挤在闷罐车里的一段经历
和感受、作者没有像传统小说那样按时间顺序去描
述乘车回家的过程及见闻,而是突破时间限制,着重
表现人物坐在闷罐车中的意识流动。由“恍”的一声
车门关上写起,他的大脑开始自由联想。这种联想没
有任何内在逻辑性,完全是一种对故乡,对童年,对亲
人,对工作,对政治的原发型自由联想,再现了一位饱
经沧桑却满怀憧憬的知识分子心灵面貌。《春之声》
改变了传统小说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外貌来塑造人
物形象的手法,直接深人到心灵深处,运用大脑的自
由联想和内心独白,使客观事物与主观表现相统一,
体现了王蒙的创作思想。
荒诞小说。如果说王蒙等对西方现代文艺思潮
的引进和借鉴,多停留在技巧和方法的层面,其艺术
观和世界观并非真正具有现代意识,那么刘索拉、徐
星、残雪、莫言、马原、洪峰、余华、苏童等作家作品的
出现,则标志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始:
他们的小说中多有对生存荒诞感的表现,具有文化批
判、社会批判的积极意义。1 985年,刘索拉的(你别无
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问世,表现了一个新颖而
又为当时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人生追求—寻找白
我。在《你别无选择》中,一群艺术学院的大学生,玩
世不恭,放荡不羁,但在怪诞言行的外衣下,可以发现
他们的迷惘、愤感、沉沦,也有抗议、挣扎和拼搏,带有
积极的挑.钱和反叛意味。作者超越了社会政治道德
主题,而去探索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并以持有的
方式表达了生存荒诞感。残雪的作品把对荒诞感的
表现推向极致。《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等充满
病狂梦魔的作品,在荒诞怪异的幻想中显示绝望,表
现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一种无法消除的恐惧和焦
虑。在她笔下,毛毯会飞,耳朵能长出桂花树,作者以
一种变形的虚构来描写精神真实
寻根小说、1985年韩少功提出文学“寻根”的口
号。他主张:“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
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如果割断传统,
失落气脉,老是从内地文学中移植一些主题和手法,
势必是无源之水,很难有新的生机和生气、’.al他发表
的小说《爸爸爸》(女女女》《归去来》等都体现了文化
寻根精神,并对此后形成的寻根文学思潮产生了重大
影响。寻根小说家们不是正而地描写现实人生,而是
写古旧的文化遗存,通过主观化的处理,以现代意识
反思传统文化。《爸爸爸》展示了生活于“夷蛮之地”
的鸡头寨中,一个族类的历史及其赖以生存的原始文
化形态。主人公丙息,始终只有原始性的智力和语言
系统,是这个封闭、蒙昧、野蛮的文化生态环境中的产
物,是封闭、僵死的文化生态的一种象征、在创作上
明显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同时还吸收了魔幻现实主
义手法描写原始的自然景观和迷信风俗,神秘莫测,
亦真亦幻。
新写实小说。1989年《钟山》第3期推出“新写实
小说大联展。”它们在创作方法上仍以写实为主,但特
别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状态的描绘,直而惨淡的人
生。虽属现实主义范畴,但决非现实主义小说的简单
回归,而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借鉴并吸收现代主义
各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刘恒、刘震云、池莉、方方等
作家的作品,大多表现普通人、下层人的生存状态和
生命形式,试图揭示出一种文化心态的积淀,具有深
刻的哲理思考和文化探寻、如池莉的《烦恼人生》fsJ
展示了当代中国一普通工人的一天生活、吃饭、赶车、
上班、带孩子、做家事、睡觉、做梦等,无疑是无数中国
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所
]5
难以超越和摆脱的困境。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
够超越个人自我情感来审视人类普遍生存状态,烦恼
中不乏追求。这也是池莉作品的独特之处,她能于沉
重灰暗的人生画而中透出活力和亮色,在烦恼中隐含
着对生活、对生命的追求和挚爱。
都市市民小说。王朔的小说是随着商品经济的
发展而兴起的城市平民文化的产物,市民趣味很厚。
他的创作及其在社会上的巨大反响,构成八十年代中
后期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日趋多
元化的趋势r。其主要作品有《顽主》、《我是你爸爸》、
《千万别把我当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等。
王朔擅于描写那些没有固定职业的都市青年形象,既
不愿循规蹈矩,又不愿付出艰辛去开创事业,却惯于
在自嘲中阴险地嘲讽整个社会。王塑小说代表了都
市民间文化中虚无、颓废的一面,具有极强的文化颠
覆性。

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以其独有的先锋性向
正统文学观念提出挑战,加快了文学观念的更新,促
进了文体审美形式的变革。同时,拓展文艺表现范
围,与人类生活相关的一叨内容,大到国际风云变幻,
小至日常琐事,都被纳人作家笔端,极大地扩展了文
学思维。尤其是后现代主义以一种“宽容”的姿态肯
定了生活中的黑暗乃至罪恶,于是,假丑恶亦普遍渗
人文学作品之中,不再处于陪衬地位,而越居主导的
地位,打破了和谐的审美观念,有其创新意义。

但同时,我们应警觉到,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极端地抒写个性,张扬自我,只关注身边琐事,对事件进程,对人物命运不作动态描写,而只作现有状态的描绘,看不见一点亮色,缺乏对未来的远景透视,忽视时代、社会赋予作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我们以新写实小说家为例,他们中不少人在生活的挤压下,缺乏高远的眼光,很难感受到时代伟大灵魂的跳动。池莉说:“我上下班得挤三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车老坏,路老堵塞,可我又拼命想早点到,一天三餐饭,柴米油盐永远是轮番着缺乏,肉鱼蛋不是买不着就是买不起,我却又想Iff饭、菜都做得营养丰富,色香味俱全。我得买菜做饭洗衣,打扫房间;太阳出来了得赶紧晒被褥....一这种真实的生活感受体现了作家的敏感多思,但在感受这种悲哀时,却对时
代大潮中涌动着变革生活的激情无动于衷,对时代新人为开创美好生活的奋力拼搏,疏忽在外。他们的眼
光只触及庸常人生,而缺乏对时代建立更为科学积极的思维。
对于王塑们的玩世不恭,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对于肩负有追求伟大文化目标的作家们来说,更应选择使命感和殉道精神。虽然世俗化是当今文化的强大潮流,但精英文化也应洁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可替代的使命。在这方而,张承志们则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633083.html?si=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