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原则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2、方针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3、过程

采取三个互相衔接的步骤和形式,从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进一步建立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扩展资料: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年10月至1953年,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并以草案的形式发给各地党委试行。

此后,各地党委加强了领导,使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到1952年底,全国农业互助合作组织发展到830余万个,参加的农户达到全国总农户的40%,其中,各地还个别试办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3600余个。

第二阶段:

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第二阶段,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发展。1954年春,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9.5万个,参加农户达170万户,大大超过了中央提出的数字。4月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第二次农村工作会议。

会议分析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形势,指出农村将相继出现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高涨的局面。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民入社,国家从各方面大力支援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同年秋,全国新建农业生产合作社13万多个,加上原有的共22.5万多个。

第三阶段:

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时期。1955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对党的农业合作化的理论和政策作了系统阐述,并对合作化的速度提出新的要求。

报告还严厉批评了邓子恢等人的“右倾”。10月4日至1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要求到1958年春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基本上普及初级农业生产合作,实现半社会主义合作化。

会后,农业合作化运动急速发展,仅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在全国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到1956年底,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高级社的达总到农户总数的87.8%,基本上实现了完全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30
基本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基本方针是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第2个回答  2011-07-10
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必须通过实行农业合作化来增产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第3个回答  2011-07-10
原则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仿真 积极稳步推进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1-0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