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三国 黄巾之乱发生前后的历史

如题所述

前:东汉末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广大农民与豪强地主及封建国家的矛盾激化。黄巾起义正是在农民斗争蓬勃开展的基础上爆发的。
经过: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冀州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太平道的首领,自称“大贤良师”,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农民中宣扬教义,进行秘密活动。10余年间,徒众达10万 ,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分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 。张角广泛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又在各处府署门上用白土涂写“甲子”字样,作为发动起义的信号 。中平元年(184,甲子年)初 ,张角命于三月五日同时起义。但预定起事前一月,因叛徒告密,张角派人飞告各方提前起义。于是36方“一时俱起”,众达数十万人。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灵帝慌忙调集各地精兵,进剿黄巾军。各地豪强地主也纷纷起兵,配合官军镇压起义,其中著名的有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孙坚、刘备等。
结果:黄巾军主力被镇压后,分散在各地的黄巾军余部和其他起义军的斗争仍在继续,一直到汉献帝时,历经20多年,才被全部镇压下去,此时,东汉王朝早已经名存实亡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19
黄巾之乱始于184年。汉灵帝刘宏是167年当上皇帝。汉灵帝即位后,汉王朝政治已经十分腐败了,天下旱灾、水灾、蝗灾等灾祸泛滥,四处怨声载道,百姓民不聊生,国势进一步衰落。再加上宦官与外戚夺权,最后宦官推翻外戚窦氏并软禁窦太后,夺得了大权,又杀正义的太学生李膺、范谤等100余人,流放、关押800多人,多惨死于狱中,造成第2次党锢之祸。而昏庸荒淫的灵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还一味宠幸宦官,尊张让等人为“十常侍”,并常说“张常侍乃我父、赵常侍乃我母”,宦官杖着皇帝的宠幸,胡作非为,对百姓勒索钱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可谓腐败到极点。
这里不得不说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汉灵帝是河间王的后人,父亲只是个解渎亭侯。从小不在洛阳长大,生活并不富裕。所以这个穷怕了的皇帝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钱财。为了敛财,汉灵帝刘宏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多元化、极端无耻化的历史新道路。早宏喜欢搞产业化运作,一次捞个够不是目的,目的是一生捞不完。凡是任何和钱有关的他都插一脚,卖官卖侯这些都是小意思。甚至有段时间内朝廷的大臣在上朝时上奏都要交钱。国内灾祸连连,他却富得流油。可以说他一人的财产要比整个大汉国库要多得多得多。
正因为朝堂上亲奸佞,朝堂外只顾收钱。大汉才会民不聊生。
黄巾起义爆发后。大汉派出了皇甫嵩与朱儁等大将进行镇压。后又举张温为太尉镇压叛乱。其中就有皇甫嵩屠杀10万黄巾俘虏的事件。灵帝因为害怕,听从了十常侍的建议,做出了一个真正毁灭汉朝的决定。允许各郡县招募私兵。从此,大汉真正走向了乱世争霸,群雄逐鹿的局面。
第2个回答  2011-07-19
前是灵帝昏庸,专宠宦官,民不聊生,历史上农民起义差不多都是因为国家无能,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生活幸福的话谁没事起义玩啊。。。。。。后面就是官军围剿黄巾贼,引起乱世争霸的开端了~
第3个回答  2011-07-19
董卓篡权
第4个回答  2011-07-19
群雄割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