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孔螽斯

1.在我所居住的区域里的螽斯是白面孔的。无论在其善于歌唱,还是在其庄严的丰彩上,它都可以算得上是蚱蜢类中的首领。它生有灰色的身体,一对强有力的大腮,以及宽阔的象牙色的面孔。
2.如果要想捕捉它,这并不是什么难做到的事,也并不烦人。在夏天最炎热的时候,我们常可以见到它在长长的草上来回跳跃。特别是在岩石下面,那里有松树生长着。
3.希腊字Dectikog(即白面孔螽斯、Decticns的语源)的意义是咬,喜欢咬。白面孔螽斯因此取了这个名字。
4.它确实是善于咬的昆虫。假如有一种强壮的蚱蜢抓住了你的指头,你可是要当心一点儿,它会把你的指头咬出血来,咬得你生疼,甚至有时疼痛难忍。它那强有力的颚仿佛是凶猛的武器。当我要捕捉它时,我必须非常小心提防它,否则随时都有被它咬伤的危险和被它咬破的可能。它那两颊突出的大型肌肉,显然是用来切碎它捕捉的、硬皮的捕获物时用的。
5.把白面孔螽斯关在我的笼子里,我发现蝗虫蚱蜢等任何新鲜的肉食,都符合它们的需要。特别是那种长着兰色翅膀的蝗虫,尤其适合它的嗜好。
6. 当把食物放进笼子里时,常常会引起一阵骚动。特别是在它们饿极了的时候,它们一步一步的很笨重地向前突进。因为受长颈的阻碍,它不能很敏捷地行动。有些蝗虫立刻就被捉住,有的乱飞,乱蹦,乱跳,有的急了跳到笼子的顶上,逃出这螽斯所能捉捕到的范围之外。因为它的身体很笨重,不能爬得那么高。不过蝗虫也只能是延长它们自己的生命而已,最终也无法逃脱被白面螽斯蚕食的恶运。它们或因疲倦、或因被下面的绿色食物所引诱,纷纷从上面跑下来,于是立刻就会被螽斯所捕获,成为其口中之美食。
7.这种螽斯,虽然智力很低下,然而却会用一种科学的杀戳方法。如同我们在别的地方见到的一样,它常常先刺捕猎物的颈部,然后再咬住主宰它运动的神经,使它立刻失去抵抗的能力。和其他肉食动物一样如哺乳动物虎、猎豹等等,它们都是先将所捕捉的猎物的喉头管咬住,使其停止呼吸,丧失反抗力后,再一点点地享用它的肉体。
8.这是一种很聪明的方法,因为蝗虫是很难杀死的。有时虽然蝗虫的头已经掉下来了但它的躯体依然还能够跳动不已。我曾经见过几只蝗虫,已被吃掉一半了,还不断地乱跳,居然被它逃走了。
9.因它嗜好蝗虫,以及有些对于未成熟的谷类有害的种族,所以这类螽斯多一些,对于农业也许有相当的益处。
1.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你认为文中所写的这种动物为什么叫"白面孔螽斯"?
2.第七段主要运用了______说明方法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白面孔螽斯的?重点介绍的是什么?
4.第8段中"这是一种很聪明的方法",与前文哪一个语句相照应?"这"具体指怎样的方法?请用自己的语言作简要概括
快快快啊!最多十分钟!有悬赏分啊!

白面孔螽斯是昆虫纲动物。

螽斯中国北方称其为蝈蝈,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身体多为草绿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质,较脆弱,前喙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

后翅多稍长于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雄虫前翅具发音器。前足胫节基部具一对听器。后足腿节十分发达,足跗节4节。尾须短小,产卵器刀状或剑状。

外形特征

1、触角

螽斯的外表粗看很像蝗虫,别称蝈蝈、螽斯儿,看稍仔细便可以发觉,它们的身甲远不比蝗虫那样坚硬,更重要的是,它们有着细如丝,长过其自身的触角。而蝗虫类的触角又粗又短。

2、腿部

雄虫的翅脉近于网状,其触须细长如丝状,黄褐色,可长达80毫米,后腿长而大,健壮有力,其弹力很强,可将身体弹起,向远处跳跃。

3、听器

能够发出声音的只是雄性螽斯,雌性是“哑巴”,但雌性有听器,可以听到雄虫的呼唤。雄性左前翅Cu2脉粗大,鼓起,腹面特化为发声锉;右前翅基部特化为镜膜。雄性第10腹节背板特化为各种形状,或非特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螽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2

螽斯的外表粗看很像蝗虫,别称蝈蝈、螽斯儿,看稍仔细便可以发觉,它们的身甲远不比蝗虫那样坚硬,更重要的是,它们有着细如丝,长过其自身的触角。而蝗虫类的触角又粗又短。

螽斯中国北方称其为蝈蝈,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身体多为草绿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质,较脆弱,前喙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后翅多稍长于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雄虫前翅具发音器。前足胫节基部具一对听器。后足腿节十分发达,足跗节4节。尾须短小,产卵器刀状或剑状。体长 10–50mm,多为圆柱形,略侧扁。头为下口式。触角一般长于体长。复眼 1 对,通常单眼不明显,少数种类单眼明显。

咀嚼式口器,下颚须较长,分 5 节,下唇须 3 节。前胸背板发达,多为马鞍形,有的向后延伸,有的较短,通常前缘稍向前凸,后缘圆角形;有的沟后区隆起。中胸与后胸腹板有的较平,有的骨片隆起。前、中足为步行足,后足为跳跃足,足的背、腹面具刺和距。跗节 4 节,除露螽亚科外,第 1–2 跗节均具侧沟,有的具跗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22

白面孔螽斯是群居动物。

螽斯(拉丁学名:longhorned grasshoppers,别名:蝈蝈),直翅目螽斯科节肢动物。它分布于山坡以及河谷盆地,多栖息于草丛、矮树、灌木丛中。

其体长在40毫米左右,身体多为草绿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质,前喙向下方倾斜,后翅多稍长于前翅。

触角一般长于体长,复眼1对,通常单眼不明显,咀嚼式口器,下颚须较长,前胸背板发达,后缘圆角形。

1、蝈蝈膀一般翅短且厚,革质化程度较强。

2、蝈蝈膀都是左膀在上,右膀在下,都是左搭翅,没有右搭翅。也只有左搭翅才能叫的响,摩擦出声。

3、蝈蝈的左右膀在构造上不同,左膀下面有摩擦脉与刮片,摩擦脉末端处有刷毛;右膀上面有凸起的摩擦脉,更为明显的有透明的发音镜,在发音镜的左侧边缘有特别厚的凸起新月形的摩擦边。

4、蝈蝈的前翅侧区宽大厚长,特别发达,大多呈翠绿色,与革质化的黄褐色前翅背区、臀区相连接,构成了一个直角,组成芒鸣的音箱。故双翅磨擦鸣叫声音响亮,音量大大超过蟋蟀,但蝈蝈的后翅已完全退化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0-22

螽斯中国北方称其为蝈蝈


螽斯的外表粗看很像蝗虫,别称蝈蝈、螽斯儿,看稍仔细便可以发觉,它们的身甲远不比蝗虫那样坚硬,更重要的是,它们有着细如丝,长过其自身的触角。而蝗虫类的触角又粗又短。雄虫的翅脉近于网状,其触须细长如丝状,黄褐色,可长达80毫米,后腿长而大,健壮有力,其弹力很强,可将身体弹起,向远处跳跃。


蝈蝈的前翅侧区宽大厚长,特别发达,大多呈翠绿色,与革质化的黄褐色前翅背区、臀区相连接,构成了一个直角,组成芒鸣的音箱。故双翅磨擦鸣叫声音响亮,音量大大超过蟋蟀,但蝈蝈的后翅已完全退化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1、喜欢咬
2、举例
3猎食
4如同我们在别的地方见到的一样,它常常先刺捕猎物的颈部,然后再咬住主宰它运动的神经,使它立刻失去抵抗的能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