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能在海水里生活吗(说明原因)

如题所述

淡水鱼在海水中是脱水而死的。而 海水鱼在淡水中是被撑死的。

一般说来,地球上海水的含盐浓度为16—47(一般为35),而淡水的含盐浓度只有0.01-0.5,两者相差悬殊。

海水鱼鱼体组织的含盐浓度比外界海水的含盐浓度要低得多,由于海水中有大量盐分,故比重高、密度大。根据渗透压原理,海水鱼鱼体组织中的水力,将不断地从鳃和体表向外渗出。为了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海水鱼便不得不吞食大量海水,以弥补体内的失水。然而,由于大口大口地吞食海水,进入鱼体内的盐分也大大增加了,这样,海水鱼除了从肾脏排除掉一部分盐分外,主要还是依靠鳃组织中的“泌氯细胞”来完成排盐任务。此外,也有一些海水鱼,主要是软骨鱼类,如鲨鱼,则将代谢后的氮化物,以尿素形式贮存于血液中,使血液浓度增高,渗透压也变得与海水相当,这样,也就不存在吞水和排盐问题了。

淡水鱼与海水鱼大不一样,淡水鱼鱼体组织的含盐浓度比外界谈水的含盐浓度要高,也就是说,淡水的含盐浓度低、比重低、密度小,根据渗透压原理,外界淡水将不断地大量进入鱼体,为此,淡水鱼只有通过肾脏,将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

有些鱼类是可以的,如大马哈鱼,七彩鲑鱼,鳗鱼等。这些鱼称为广盐性生物。

广盐性生物指生物可耐受外界广阔范围的盐分浓度变化而能生活的性质。具有这种性质的生物,称为广盐性生物。栖息于河口附近淡海水域的生物,干沙滩及大型水库的生物,往返于江河和海洋的回游鱼类等,均属于此类生物。动物要耐受外界环境盐分浓度的变化,有二种方法,第一是渗透适应型,常见的有栖于淡水海滨的体表渗透性高的无脊椎动物,例如贻贝、沙蠋属(Arenicola)蚕等,它们均能生活于100%至20—30%的海水水域,体液浓度与外界浓度为等渗的。另外,半陆生性的寄居虫能在50—200%的海水中生活。第二是渗透调节型,如鲽类(Pleuronecti-formes)、鲻属(Mugil)、虎鱼属(Gobius)、鳉鱼属(Oryzias)、大马哈鱼属(Oncorhynchus)、鳗鲡属(Anguilla)等硬骨鱼类,均能生活于淡水或10%海水至100—200%的海水中,而其体液浓度维持恒定。无脊椎动物,如栖息于河口的Palaemonetesvarians可在2—110%海水中、栖于内陆碱水湖的Ar-temisia salina在10%的海水至饱和盐水中,能比较稳定地维持其体液浓度而生存。在植物,芦苇等就是属于广盐性植物。

与之相对的就是狭盐性生物,指生物对外界盐度变化的耐受能力不大,往往只能生活于一定盐度的环境中,这性质称为狭盐性。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和外洋性鱼类均为狭性生物,特别是深海生物,因为只生活在盐度一定的海水中,其狭盐性更为显著。淡水动物的体液渗透浓度虽然比外界为高,但许多在比体液浓度高的条件中因缺乏排出浸入体内盐类的能力而不能生存,所以也是狭盐性生物。

引起鱼类洄游的原因很多,外界环境条件是重要的因素,但是鱼类本身生理上的要求则是主要的因素。各种鱼类的生理情况不同,鱼类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和新陈代谢,就必须按照本身的生理要求,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作有规律的洄游。一般可以分为生殖洄游,适温洄游,索饵洄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29
不能.因为海水的含盐量大,淡水鱼到海水中就因渗透压差的变化而严重失水,导致死亡.
第2个回答  2007-06-29
不能`海水的盐份比淡水大淡水鱼到那会脱水死掉
第3个回答  2007-06-29
盐度 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盐类,主要通过水的渗透压影响鱼类的生活,这关系到鱼类的分布、洄游、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很多方面。
1、按照生活于不同盐度的水域对鱼类的划分
从纯淡水直到盐度为47‰的海水,都有鱼类的分布。按生活水域的盐度,可将鱼类划分成四类。
* 海水鱼类 它们适应于盐度较高的海水水域。通常海水的盐度为16‰—47‰之间,如黑线银鲛。
* 咸淡水鱼类 它们适应于河口咸淡水水域,水的盐度在0.5‰—16‰之间。
* 淡水鱼类 它们适应于淡水水域,水的盐度低而稳定,在0.02‰—0.5‰之间。
* 过河口鱼类 它们对盐度的适应有阶段性,属这一类型的鱼类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 溯河鱼类: 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高盐度的海水中生活,在生殖时期由海水经过河口区进入淡水水域产卵,如大麻哈鱼、鲥鱼等。
▲ 降海鱼类: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淡水中生活,至生殖时期由江河下游至河口区,而后进入海中产卵,如鳗鲡。

按照对盐度幅度的忍受能力对鱼类的划分
* 狭盐性鱼类
对于水的盐度要求较严格,只能耐受有限范围的盐度变化。海水鱼和淡水鱼都属狭盐性鱼类。
* 广盐性鱼类
对于水中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强,能忍受的盐度幅度较广。咸淡水和过河口鱼类属广盐性鱼类。当盐度缓慢变化时,广盐性鱼类表现出很高的耐性。如凤鲚。

淡水鱼在海水中是脱水而死的。而 海水鱼在淡水中是被撑死的。

一般说来,地球上海水的含盐浓度为16—47(一般为35),而淡水的含盐浓度只有0.01-0.5,两者相差悬殊。

海水硬骨鱼鱼体组织的含盐浓度比外界海水的含盐浓度要低得多,由于海水中有大量盐分,故比重高、密度大。根据渗透压原理,海水鱼鱼体组织中的水力,将不断地从鳃和体表向外渗出。为了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海水鱼便不得不吞食大量海水,以弥补体内的失水。然而,由于大口大口地吞食海水,进入鱼体内的盐分也大大增加了,这样,海水鱼除了从肾脏排除掉一部分盐分外,主要还是依靠鳃组织中的“泌氯细胞”来完成排盐任务。

鲨鱼、鳐等软骨鱼类采用的方式则有所不同。它们不像硬骨鱼那样喝海水,而是有一套保持体内外渗透压平衡的高超本领。在它们的血液中含有很多尿素,因此体内液体的浓度反而比海水高,这样就迫使它们以排尿的方式排除渗入体内多余的水分。有时我们在吃鲨鱼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般刺鼻的怪味,其原因就是鲨鱼的体内含有尿素。尿素不仅能维持软骨鱼内体液的高渗压,减少盐分的渗入,而且还能起到加速盐分排出的作用。

淡水鱼与海水鱼大不一样,淡水鱼鱼体组织的含盐浓度比外界谈水的含盐浓度要高,也就是说,淡水的含盐浓度低、比重低、密度小,根据渗透压原理,外界淡水将不断地大量进入鱼体,为此,淡水鱼只有通过肾脏,将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

洄游鱼类的渗透压调节
(1)由淡水进入海水
鱼类由淡水进入海水后由排水保盐状态转入排盐保水状态。因此,在淡水中的渗透压调节机制被抑制,而在海水中的渗透压调节机制被启动。
①大量饮水。
②鳃主动向海水排出离子。
③肾小球的滤过率减少,肾小管吸水能力增大,尿量减少。
④血浆的皮质醇浓度升高,提高了鳃上ATP酶活性和由鳃排出的Na+增加
(2) 由海水进入淡水:
由排盐保水状态转入排水保盐状态,海水中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受到抑制,而淡水中的渗透压调节机制被激活,从而维持体内高的渗透压。
①停止吞饮水,Ca2+、Mg2+、SO42-吸收和排出减少,
②神经垂体激素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大,肾小管对水的吸收降低,吸盐加强,排出大量稀薄的尿。
③肾上腺素、催乳素分泌增加明显减少鳃对Na+ 、Cl-的排出量
④启动了离子主动转运系统包括Na+/NH4+,Na+/H+和Cl-/HCO3-的转运交换,从低渗水环境中吸收Na+和Cl-。

http://cache.baidu.com/c?word=%D3%E3%C0%E0%2C%C9%F8%CD%B8&url=http%3A//www%2Ebiotu%2Ecn/bbs/viewthread%2Ephp%3Ftid%3D628&p=9b769a46d39f14ef07a7c4710744&user=baidu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