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箫 作品

有《歌声》、《北极星》

《山屋》、《岛上的季节》、《马》、《说忙》、《羽书》、《我还没见过长城》、《论忘我的境界》、《客居的心情》、《说日常生活》、《山野的桃花》、《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以及《难老泉》、《天涯》、《忘年》等。

吴伯箫(1906-1982), 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1982年8月病逝。

吴伯箫是我国卓有成就和深具影响的散文家,1925年在北京求学时开始创作,一生作品200多篇,主要收在《羽书》、《烟尘集》、《黑与红》、《潞安风物》、《北极星》、《出发集》、《忘年》等文集。

扩展资料

《记一辆纺车》散文,吴伯箫作。

1962年发表。作者通过回忆在延安时代用过的一辆纺车,描绘当年纺线比赛的欢快场面,叙写艰苦岁月中劳动生活的乐趣,颂扬了抗日军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描写细腻,语言质朴,感情深沉。

《菜园小记》写的是作者对延安蓝家坪开荒种莱岁月的深情回忆。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为了扼制我党我军的发展,在陕甘宁边区聚集重兵,对延安军民 实施严密的经济封锁,边区军民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甚至到了“每天要买到蔬菜就买不到 油盐柴火,要买到油盐柴火就买不到蔬菜的地步”。

在艰苦的年月里,边区军民响应毛主席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他们自己动手开荒、种地,纺棉、织布。

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坚持了抗战,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伯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2

吴伯箫的作品主要有:《歌声》、《一坛血》、《记一辆纺车》、《难老泉》、《菜园小记》、《歌声》、《北极星》等。

1、《歌声》

六十年代初,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应人民日报的要求,吴伯箫同志先后写了《北极星》、《记一辆纺车》、《歌声》等二十多篇散文,后收为集子《北极星》。在这些散文中,作者热情宣传了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和作风,歌颂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激励人民战胜困难,夺取新的胜利。这组散文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浓郁的时代色彩,并有着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2、《一坛血》

写于1945年5月。作品反映的是聊城、博平、沙区的阚庄自卫队抗击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国民党降将齐子修部队的事件,巧妙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卖国行径,愤怒控诉了侵略者灭绝人寰的野蛮兽行,表现了中国人民不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性格,以及人民的新觉醒,认识到了共产党才是民族和人民利益的代表。

3、《记一辆纺车》

1962年发表。作者通过回忆在延安时代用过的一辆纺车,描绘当年纺线比赛的欢快场面,叙写艰苦岁月中劳动生活的乐趣,颂扬了抗日军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描写细腻,语言质朴,感情深沉。

4、《难老泉》

“难老泉”,听听名字就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不必看见,就仿佛已经看见了。那喷涌的水源,那长流的碧波,永远是活泼泼的,青春常在的。在《滕王阁序》里王勃慨叹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比较起来,这难老泉实在值得叫人赞赏羡慕。

5、《菜园小记》

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散文热”当中,但绝不是一篇赶时髦的追风之作。1959—1961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三年困难时期”。那时物质生活条件也出现了严重困难。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号召大家共同奋斗,战胜这临时的困难。《菜园小记》发表在这时候,也有回忆历史,激励人们继承光荣传统,发奋努力,迎接新胜利的目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吴伯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9

吴伯箫主要收在《羽书》、《烟尘集》、《黑与红》、《潞安风物》等文集。

吴伯萧被当代评论家认为开创了现代散文的"豪放派"。

吴伯箫, 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文化大革命”中被开除党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写作》主编、中国写作研究会会长等职,并参加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领导工作。

1981年10月,出访英国,不久,当选全国文联理事。1982年8月病逝。

扩展资料

写作风格

吴伯箫散文的特色之一,是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从平凡中引伸出深刻的内涵。

吴伯箫一般不即兴成文,而是积累了一段时间的感情之后,再回过头来,追述从前的经历。因此,他的散文在平淡的叙述下蕴藏着深厚的情感,象他亲身经历的延安生活,是15年之后才写成散文的。这样写成的作品,经过一番回味、洗炼之后,浮光掠影变得清晰明确,片面感受便汇成了完整的印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吴伯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9

现代名篇:《山屋》、《岛上的季节》、《马》、《说忙》、《羽书》、《我还没见过长城》等。

抒情散文:《论忘我的境界》、《客居的心情》、《说日常生活》、《山野的桃花》等。

表现延安生活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难老泉》等。

一生作品200多篇,主要收在《羽书》、《烟尘集》、《黑与红》、《潞安风物》、《北极星》、《出发集》、《忘年》等文集。

个人简介:

吴伯箫(1906-1982), 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文化大革命”中被开除党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写作》主编、中国写作研究会会长等职,并参加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领导工作。1981年10月,出访英国,不久,当选全国文联理事。1982年8月病逝。

扩展资料:

吴伯箫的散文不论是怀念延安生活,还是倾述对社会主义的热爱,都宣扬了继承革命传统,促人积极向上的主题。

吴伯箫散文的特色之一,是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从平凡中引伸出深刻的内涵。如《记一辆纺车》中,从“农村用的手摇纺车”引伸出“与困难斗争,其乐无穷”的延安精神。

吴伯箫师范大学读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写了《白天与黑夜》、《塾中杂记》等文,发表在《京报》、《晨报》上。后来又写了《羽书》、《马》等,收在生活出版社出版的《羽书》集子里。抗战后参加革命,1938年到延安,曾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担任过东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解放后,他主要从事语文教材编审的领导工作,长期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并坚持散文创作。

参考资料来源:吴伯箫-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24
吴伯箫(1906.3.13-1982.8.10)原名吴熙成,山东莱芜人。192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同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了处女作《白天与黑夜》。1931年大学毕业,曾在青岛大学、山东教育厅工作。这时期发表的散文结集为《羽书》。1938年到延安,进入抗大学习。曾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教育厅长。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抗战胜利后任联大中文系副主任,1951年任东北教育学院副院长,1954年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著作书目:
《羽书》(散文集)1941,文化
《黑红点》(散文集)1947,东北
《潞安风物》(报告文学)1947,香港海洋书屋
《出发集》(散文集) 1954,新文艺
《烟尘集》(散文集)1955,作家
《北极星》(散文集)1993,作家
《忘年》(散文集)1981,百花
《吴伯箫散文选》1983,人文

翻译书目:
《波罗的海》(诗集)德国海涅著,1957,新文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