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抗争的故事

如题所述

  刘子宁原名刘亚玲,1985年毕业于江西大学中文系(现南昌大学中文系),有过从政和经商经历。1998年12月14日,突发脑溢血,做过三次手术后坚强地活了下来,成了一位肢体二级残疾的偏瘫病人。从2000年起开始下床练习走路,2002年起开始写作,为便于书写,改名刘子宁,其散文集《在行走中聆听心跳》已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在这张由刘子宁的儿子刘紫遥拍摄的照片中,刘子宁头部的假骨部位清晰可见,但他的乐观自信更引人注目。——编者

  按平均寿命75岁来说,这里的主人翁今年46岁,但他说,如果他命大能有75岁的寿命,他从现在起,还要与命运抗争30年。

  一个肢体二级残疾的偏瘫病人,说出这样的话,不禁让人对他肃然起敬。他,就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新余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集《在行走中聆听心跳》的作者——刘子宁。

  从远处看他,魁伟的身材不再挺拔,拄着拐棍、拖着整个左边偏瘫的身子挪动,速度是那样迟缓,举手投足间是那样迟钝。但就是这样一位肢体二级残疾的高危偏瘫病人,几年来以超凡的毅力比常人少睡了2920多个小时(按平均每人每天7点起床,刘子宁每天都是5点准时起床到户外进行锻炼,7年算下来可能还不止这个数),但却比常人多走了4600多公里的路。巨大的付出,也使他有了丰益的收获,他从一个不能站立、不能迈步、不能行走的偏瘫病人,如今拄着拐棍,基本上可以行走自如。

  从近处看他,你会发现,尽管严重的脑溢血使他的左眼有一个视觉盲区,但正面而视,他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是智慧和坚强的光芒。与他面对面交谈,你会被他睿智的思想、果断而犀利的语调所吸引。也许是受的磨难太多太多,他的语言习惯一般是低调冷性快速的,只是当一些复杂的或是过去久远的问题要他作答时,他就会抬起那只还能活动的右手,用食指指着脑门慢慢地思考一阵,然后把指头指出去,指向何方,无所定处,也许是你,也许是他,那呆滞的样子看起来让人心痛。试想,一个高考时数学得满分的人其脑子的反应能力可想而知,其头脑之灵活也是不言而喻。

  1981年,已当了5年工人的刘子宁,一举考入江西大学中文系。在学校,他不仅学习好,文体方面也胜人一筹,但凡学校有球赛,不论是乒乓球、蓝球、足球或是排球场上都会有他矫健的身影出现。在田径场上,由他创造的中文系跳高纪录,在他毕业离校后还保持了多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