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的的简介

谁能用50字以内或50字写出诺贝尔的简介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一、诺贝尔的生平
(一)其一: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896年),瑞典化学家发明家和工业家,诺贝尔奖金创立人。 1833年10月21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1841年至1842年间,他在斯德哥尔摩圣雅可比教会学校学习。1843年至1850年间,在俄国首都圣彼得堡跟俄罗斯和瑞士籍家庭教师学习。1850年至1852年,诺贝尔先后到欧美诸国进行广泛的旅游、学习,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年仅16岁的他已精通英语、德语、法语、瑞士语、瑞典语和俄语,为他今后的创造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位发明家,在俄国拥有大型机械工厂。1840—1859年其父在圣彼得堡从事大规模水雷生产,这些水雷及其他武器曾用于克里木战争。他发明了家用取暖的锅炉系统、设计了一种制造木轮的机器、设计制造了大锻锤、改造了工厂设备。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为了表彰伊曼纽尔·诺贝尔的功绩,破例授予他勋章。在父亲永不停息的创造精神影响和引导下,诺贝尔走上了光辉灿烂的科学发明道路。
诺贝尔在圣彼得堡长大和求学后去法国和美国深造。学成返回瑞典从事化学,尤其是炸药的研究与发明。诺贝尔父子在斯德哥尔摩市郊建立试验室,首次研制出解决炸药引爆的雷汞管。1863年开始生产甘油炸药,由于液体炸药容易发生爆炸事故,1866年他制造出固体的安全猛烈炸药“达那马特”,这一产品成为以后诺贝尔国际性工业集团的基石。1867年又发明安全雷管引爆装置,随后又相继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多种。他毕生共有各类炸药及人造丝等近400项发明,获85项专利。这些发明使诺贝尔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诺贝尔通过制造炸药积累大量财富,他购入瑞典B.哥尔斯邦军火化工厂性大部分股权,创建了诺贝尔化工公司,在西欧各国开设生产炸药性两个托拉斯,拥有在俄国巴库开采石油的诺贝尔兄弟公司。
去世前于1895年立下遗嘱,将其财产性大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万美元)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 5种奖金(1969年瑞典国家根行增设经济学奖金),奖励当年在上述领域内作出最大贡献的学者。从1901年开始,奖金在每年诺贝尔逝世日12月10日颁发。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不愿意写传记,他认为不会有人去读那些关于一个人的文章。
诺贝尔对自己个人的评价是——“最大的优点:保持他的指甲干净,对任何人都从不构成负担。最大的特点:没有家庭,缺乏欢乐精神和良好胃口。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请求:不要被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拜财神。生平重要事件:无。”
诺贝尔一生在死神的威胁下为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动力,在讲述自己一生的科学技术成就时他只用了简短的几句话——“本文作者生于1833年10月21日,他学问从家庭教师处得来,从没有进过高等学校。他特别致力于应用化学的研究,生平所发明的炸药有:猛炸药、无烟火药、‘巴立斯梯’或称C89号,1884年加入瑞典皇家科学会、伦敦的皇家学会和巴黎的土木工程师学会。1880年得瑞典国王创议颁发的科学勋章,又得到法国大勋章。”
1833年10月21日,阿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出生。按照瑞典人的命名习惯,阿尔弗雷德是名,诺贝尔是姓。不过按照后来约定俗成的叫法,诺贝尔家族的姓后来通常也就用以指阿尔弗雷德本人。
诺贝尔出生时家庭因一场大火破产,他父亲曾担心他活不长,因为他似乎连呼吸和吃奶的力气都没有,幼年一直生活在病弱的阴影中。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学校生活仅止于小学。他到了上学的年龄时,被送进了斯德哥尔摩的圣雅各布高级卫道士小学念了几个学期的书。在这所小学里他所有的功课以及品德都得了最高分,是82个学生中得到最高分数的3个学生之一。
1842年,诺贝尔随家人到俄国彼得堡生活,父亲给三兄弟在家里办了一个诺贝尔家庭学校。此后的六七年内,爱好诗歌的诺贝尔一直做着“雪莱梦”,但父亲很反感,认为诗歌不过是懒散女子的消遣,一个有出息的男子汉不应当也不屑乐于此道。在家庭学校内,对诺贝尔理科教育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教师齐宁,他是俄国当时最著名的化学家。
1850年,诺贝尔17岁时,父亲为了家族事业的发展,决定送诺贝尔到欧洲各国和美国去见见世面,同时考察欧洲国家和美国在机械、化工方面的现状和进展。直至他21岁才回到彼得堡。这期间,他开始接触硝化甘油炸药的制造技术。1863年,诺贝尔返回瑞典,与父亲及弟弟共同研制炸药,因意外爆炸事故炸毁工场,炸死弟弟,政府禁止他们再进行试验。他因此一度把实验室设在了斯德哥尔摩市外马拉湖的一条驳船上。
1866年秋的一天,雷酸汞的爆炸试验成功了,它即是今天用途广泛的雷管。此后诺贝尔在炸药方面的一系列发明使他成为“现代炸药之父”。
诺贝尔于1891年因法国政府的排斥被迫移居意大利的圣雷莫,这时他已58岁了,到他1896年病逝于此的6年间,在圣雷莫他不断致力于各种各样的新发明,涉及到化工、机械、电气、医疗等领域。
诺贝尔一生到底完成过多少发明、获得过多少专利?据诺贝尔的助手索尔曼所作的不完全统计,诺贝尔一生所获得的专利为351项。
1896年11月28日,诺贝尔跌倒在他的书房内,仆人见状,立即把他抬上二楼的卧室。当请来的医生赶到时,诺贝尔的大脑已局部坏死。他除了能用他的母语瑞典语嘟嘟哝哝讲一些话之外,已完全不能用他熟悉的法语和意大利语讲话。在场的助手、医生和仆人全都是法国人和意大利人,他们除了听懂了电报这个单词之外,谁也听不懂他的临终遗言。同年12月10日凌晨2时,诺贝尔因脑溢血与世长辞,终年63岁。
诺贝尔临终时,没有一个亲友在身边,甚至连他喜欢的助手索尔曼也远在瑞典。恰如他生前所担心的:“在我临终时,也许没有一个亲友在我身边,好心地替我合上眼皮,在我耳边最后说一句安慰我的话。”
一代科技巨星,就这样在世纪之末的星空陨落了。
(二)其二:
1、技师家庭
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
每年的这一天,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隆重的授奖仪式,把诺贝尔奖的奖状和奖章,授予世界各国的得奖人。
全世界都关心这一盛大的典礼。人们把获得诺贝尔奖金,看作是科学上的极大荣誉。
诺贝尔奖金是根据瑞典化学家艾尔福雷德·诺贝尔的遗嘱,用他的遗产设立的。从1901年开始,每年颁发物理、化学、生理(或者医学)、文学与和平事业五种奖金。从1969年开始,增设了经济学奖金。
诺贝尔是安全炸药和无烟火药的发明人。他毕生研制炸药。用自己的全部心血浇灌这一科学之花,使它根深叶茂,硕果满枝。他赢得了大量的专利权,积累了众多的财富。他在1896年逝世之前,决定把3300万克朗作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分奖给世界上的杰出人物,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他在遗嘱中说:“这奖金不论国籍、人种和语言,只发给确实对人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
诺贝尔活了63岁。他一生都是在艰难险阻中努力奋斗度过的。
诺贝尔的父亲伊墨纽·诺贝尔,是一个普通的机械师。他很早就在工厂做工,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学过化学。可是,他喜欢化学实验,一有空就制造炸药,并且对建筑学也有见解,是一个热心科学的人。
1833年10月21日,一个瘦弱的婴儿在这个家庭诞生,他就是后来的炸药大王诺贝尔。诺贝尔从小体弱多病,意志顽强,不甘落后。
诺贝尔的父亲很关心小诺贝尔的兴趣爱好,常常讲科学家的故事给他听,鼓励他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有一次,诺贝尔看见父亲在研制炸药,睁着溜圆的大眼睛问:“爸爸,炸药伤人,是可怕的东西,你为什么要制造它呢?”父亲回答说:“它可以用来开矿,筑路,许多地方需要它啊!”诺贝尔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对,我长大了也要做炸药。”
诺贝尔的母亲娅赛,是一位有文化教养的妇女,性格爽朗,聪明善良,乐观而又有自信心。她对孩子既严格又慈爱,经常带着诺贝尔做一些浇花、锄草、清除垃圾的劳动。
1841年,诺贝尔8岁,进了当地的约台小学。在学校里,他学习努力,经常名列前茅。
这时候,诺贝尔的父亲因谋生困难,已经到邻国芬兰去工作了。他和母亲仍然留在斯德哥尔摩。
没有多久,诺贝尔的父亲创制的一种水雷,被俄国公使知道了。公使参观了他的产品,十分赏识,盛情邀请他到俄国去工作,并且送他到彼得堡(列宁格勒)。他创制的水雷,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被俄军用来阻挡英国舰队的前进。
1842年,诺贝尔全家移居俄国的彼得堡。9岁的诺贝尔因不懂俄语,身体又不好,不能进当地学校。他父亲请了一位家庭教师,辅导他兄弟三人学习文化。老师经常进行成绩考核,向父亲汇报学习情况,诺贝尔进步很快。学习之余,他喜欢跟着父亲,在工厂里做些零碎活。
诺贝尔跟着父亲,看父亲设计和研制水雷、水雷艇和炸药,耳闻目见,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萌发了献身科学的理想。父亲也非常希望他学机械,长大后成为机械师。
1850年,17岁的诺贝尔,便以工程师的名义远渡重洋,到了美国,在有名的艾利逊工程师的工场里实习。实习期满后,他又到欧美各国考察了4年,才回到家中。在考察中,他每到一处,就立即开始工作,深入了解各国工业发展的情况。
诺贝尔从小体弱多病,加上他又特别勤奋,1854年的夏天,他的病越来越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放下工作去医治。治病期间,他给父亲去信说:“我希望不久能结束这种游牧生活,开始活动内容较多的新生活。目前这种生活,消磨我的时间,实在令人讨厌。”没有等病完全好,他就投身工作和学习了。
诺贝尔的父亲是1859年搬回瑞典的。当时,许多国家迫切要求发展采矿业,加快采掘速度,炸药不能适应这种需要,是一个急待解决的大问题。了解各国工业状况的诺贝尔,坚定了改进炸药生产的决心。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了:法国发明了性能优良的炸药。其实,这个消息是不确切的。
原来,法国有名的军械专家皮各特将军,在研究改进子弹的射程和速度时,发现用现有的炸药,不可能有更好的结果,必须改良炸药。于是,陆军部组织力量,着手研究炸药了。这件事,促成了诺贝尔全力以赴,研究炸药。
诺贝尔一天到晚关在实验室里,查阅资料,一次又一次地做着各种炸药试验。他的父母明白搞炸药的危险,对他改变专业很不高兴。有一天,父亲对他说:“孩子呀,你的职业是搞机械,应当集中精力干份内的事,别的方面还是不要分心为好。”诺贝尔说:“改进炸药是很重要的,一旦用在生产上,就会给人类创造极大的财富。危险当然免不了,我尽量小心就是了。”
从此,诺贝尔经常向亲戚朋友,宣传解释改进炸药的重要意义。这样,同情、赞助他的人越来越多,连反对他的父母,也被他的坚强意志所感动,只好默认了。
2、研究炸药
在诺贝尔之前,很多人研究和制造过炸药,中国的黑色火药早已传到欧洲。意大利人苏伯莱罗,在1847年发明的硝化甘油,是一种威力比黑色火药大得多的猛烈炸药。但是,这种炸药特别敏感,容易爆炸,制造、存放和运输都很危险,人们不知道该怎么使用它。
1862年初,诺贝尔的父亲试图用硝化甘油制造出更好的炸药。他想:硝化甘油是液体,不好控制,要是把它和固体的黑色火药混合在一块,按说可以做成很好的炸药。他反复试验,结果发现:这种炸药放置几小时后,爆炸力就大大减弱,没有实用价值。
老诺贝尔失败了。诺贝尔继续了他的研究。
过去,人们是用点燃导火索的办法,来引起黑色火药爆炸的,安全可靠。但是,这种办法却不能使硝化甘油发生爆炸。硝化甘油既容易自行爆炸,又不容易按照人的要求爆炸,所以在发明以后的十几年间,除了用来治疗心绞痛外,并没有人把它当炸药用。
1862年的五六月间,诺贝尔做了一次十分重要的实验:
在一个小玻璃管内盛满硝化甘油,塞紧管口;然后,把这个玻璃管放入一个稍大一点的金属管内,里面装满黑色火药,插入一只导火管后,把金属管口塞紧;点燃导火管后,把金属管扔入水沟。结果,发生了剧烈的爆炸,显然比同等数量的黑色火药的爆炸要猛烈得多。这表明所有的硝化甘油已经完全爆炸。
这个情况启发了诺贝尔,使他认识到:在密封容器内,少量的黑色火药先爆炸,可以引起分隔开的硝化甘油完全爆炸。
1863年秋,诺贝尔和他的弟弟一起,在斯德哥尔摩海伦坡建立了一所实验室,从事硝化甘油的制造和研究。经过多次的试验,这年的年底,诺贝尔终于发明了使硝化甘油爆炸的有效方法。
起初,诺贝尔用黑色火药作引爆药;后来,他发明了雷管来引爆硝化甘油。1864年,他取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
初获成功之后,接着来的,是巨大的挫折。1864年9月3日,海伦坡实验室在制造硝化甘油的时候发生了爆炸,当场炸死了5人,其中包括诺贝尔的弟弟。
这个祸事发生以后,周围居民十分恐慌,强烈反对诺贝尔在那里制造硝化甘油。结果,诺贝尔只好把设备转移到斯德哥尔摩附近的马拉湖,在一只船上制造硝化甘油。
几经波折,1865年3月,诺贝尔在温特维根找到一处新厂址,在那里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硝化甘油工厂。
3、炸药家族
在诺贝尔前进的道路上,真是荆棘丛生。世界各国买了他制造的硝化甘油,经常发生爆炸:
美国的一列火车,因炸药爆炸,给炸成了一堆废铁;德国的一家工厂,因炸药爆炸,厂房和附近民房,全部变成一片废墟;“欧罗巴”号海轮,在大西洋上遇到大风颠簸,引起硝化甘油爆炸,船沉人亡。
这些惨痛的事故,使世界各国对硝化甘油失去信心,有些国家,甚至下令禁止制造、贮藏和运输硝化甘油。面对这种艰难的局面,诺贝尔没有灰心,他深信完全有可能解决硝化甘油不稳定的问题。
一年过去了。诺贝尔在反复试验中发现:用一些多孔的木炭粉、锯木屑、硅藻土等吸收硝化甘油,能减少容易爆炸的危险。最后,他用一份重的硅藻土,去吸收三份重的硝化甘油,第一次制成了运输和使用都很安全的硝化甘油工业炸药。这就是诺贝尔安全炸药。
为了消除人们对硝化甘油炸药的怀疑和恐惧,1867年7月14日,诺贝尔在英国的一座矿山做了一次对比实验:他先把一箱安全炸药放在一堆木柴上,点燃木柴,结果,这箱炸药没有爆炸;他再把一箱安全炸药从大约 20米高的山崖上扔下去,结果,这箱炸药也没有爆炸;然后,他在石洞、铁桶和钻孔中装入安全炸药,用雷管引爆,结果,都爆炸了。这次实验,获得了完全的成功,给参观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诺贝尔的安全炸药,确实是安全的。
不久,诺贝尔建立了安全炸药托拉斯,向全世界推销这种炸药。从此,人们结束了手工作坊生产黑色火药的时代,进入了安全炸药的大工业生产阶段。
1873年,诺贝尔的安全炸药托拉斯,在巴黎设立了一个总办事处,附设一个实验室。他在这里做了许多实验,改进炸药的制造方法。
诺贝尔的安全炸药比黑火药的威力大得多,又安全可靠,所以销售量直线上升,逐渐风行全世界。1867年卖出11吨,到1874年,就卖出了3000吨。
安全炸药也有缺点。缺点之一,就是爆炸力没有纯粹的硝化甘油大。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有的地方,仍然冒险使用硝化甘油做炸药。
怎样找到兼有硝化甘油的爆炸力,又有安全炸药的安全性能的新炸药,一时成为许多发明家努力寻求的目标。这一回,又是诺贝尔首先获得了成功。
有一天,诺贝尔在实验室工作的时候,手指被割破了,顺手用一种含氮量比较低的硝酸纤维素敷住了伤口。那天晚上,因为伤口疼痛,不能入睡,他躺在床上琢磨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如何才能使硝酸纤维素同硝化甘油混合。
硝酸纤维素,是用纤维素同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互相作用制成的,是一种很容易着火的东西。因为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比例不同,作用的时间长短不同,生成的硝酸纤维素的含氮量有高有低。诺贝尔很早就想把硝化甘油和硝酸纤维素混合起来,制成炸药,一直不能成功。
现在,诺贝尔从敷料能够吸收血液这件事得到了启发,忽然想到能不能用含氮量较低的硝酸纤维素,来同硝化甘油混合呢?他一骨碌爬起来,忘记了手指的疼痛,跑到实验室,一个人做起实验来了。他把大约一份重的火棉,溶于九份重的硝化甘油中,得到一种爆炸力很强的胶状物——炸胶。
第二天,当诺贝尔的助手华伦巴赫上班时,一种新型的炸药——炸胶已经制成了。华伦巴赫又惊又喜,十分佩服他这种如醉如痴的干劲。
经过长年累月的测试,1887年,诺贝尔把少量的樟脑,加到硝化甘油和火棉炸胶中,发明了无烟火药。直到今天,在军事工业中普遍使用的火药,都属于这一类型。
无烟火药比黑色火药的爆炸力大得多,而且爆炸时燃烧充分,烟雾很少,所以人们称它为无烟火药。
制造炸药,一要爆炸力强,二要安全可靠,三要按照人的要求随时爆炸。诺贝尔制成了安全炸药、无烟火药,又制成了引爆用的雷管,很好地解决了这三大难题。
人们称诺贝尔是炸药大王,他是当之无愧的。
诺贝尔研究炸药,始终重视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上去。他认为:只有在生产上取得实际效果的发明,才是有用的。所以,他的发明能很快应用在生产上,并且立即得到实在的经济收益。
1863年,诺贝尔发明了硝化甘油引爆剂。当年秋天,他就在自己家里的实验室,开始制造硝化甘油和引爆剂;1865年,就在斯德哥尔摩郊外,建起了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厂。
1866年,诺贝尔制成了安全炸药,第二年就投入了生产。3年后,年销售量由11吨增加到424吨,7年后,激增至3120吨。
诺贝尔开创了科学研究成果迅速地应用于生产的先例。
4、博学多才
炸药发明家诺贝尔,知识丰富,兴趣广泛,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对电学、光学、机械学、生物学、生理学都相当了解,时常把自己的研究,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加以思索。他说:“各种科学彼此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为了解决某一科学领域里的问题,应该借助于其他有关的科学知识。”
诺贝尔一生共得到各种各样的专利权355项。晚年,他做过人造丝和人造橡胶的试验,虽然没有成功,但对后来的发明,却有不少帮助。
一提到诺贝尔,人们都称赞他是伟大的发明家,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个诗人和文学爱好者。他喜欢阅读瑞典、英、法、德、俄文的各种文学名著。他特别喜欢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在他写的一篇抒情诗中,有过这样的句子:
“我只知道专心读书探索大自然,吸取渊博而浩瀚的知识宝泉。”他还写过
《兄弟与姐妹》、《最快乐的非洲》等小说,笔调清新,词句优美,独具一格。
5、临终遗言
诺贝尔一生劳累,晚年体力衰弱,又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1896年,他的病情严重恶化,生命垂危。在这最后时刻,他念念不忘的是科学。
当有人把试验样品送给诺贝尔看时,他仍然支撑着消瘦的身体认真观察,提出改进意见。他在回信中写道:“你送来的样品很好,那种纯硝化纤维的炸药确实好极了。不幸的是,我的病情加重,连写这几个字也非常吃力了,好像死神正在张着双臂欢迎我。只等病好一点,我将重新投入研制工作。”
遗憾的是,诺贝尔的愿望没有能实现,在几十个小时之后——1896年12月10日,这位科学的巨匠,在意大利桑里莫医院与世长辞了。
诺贝尔一生从事发明创造,家财万贯,但是他一直过着独身生活,没有结婚。临终时,他说:“把这金钱,用在学术上和人道上吧!”
诺贝尔去世后,他的名字,他那百折不挠的研究精神,以及他出资设立的诺贝尔奖金,一直激励着全世界的科学家向新的高峰攀登。
从1910年到现在,成百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金。在他们当中,有发现X射线的伦琴,研究放射性和原子核的卢瑟福,发现镭的居里夫妇,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玻尔,发明无线电报的马可尼,以及普朗克、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美籍著名学者杨振宁、李政道和丁肇中,也因在宇宙和基本粒子研究方面的重大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二、诺贝尔的大事记

1833年 他1 岁 十月二十二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父亲破产
1840年 他7 岁 父伊马奴耶鲁将家小留在故乡,而到俄国圣彼得堡(今之列宁格勒)找工作。
1841年 他8 岁 入小学
1842年 他9 岁 父亲工厂的生意兴隆,全家迁到圣彼得堡。意大利圣雷莫诺贝尔旧居
1843年 他10岁 父亲发明的鱼雷受到俄国政府的重视,获颁奖励金三千卢布。弟弟耶米尔诞生。
1850年 他17岁 为研究化学,而留学美国。
1852年 他19岁 在巴黎他深爱的少女去世,而怀着悲伤的心情回到圣彼得堡。
1853年 他20岁 父获俄皇颁授奖牌。因积劳成疾而到德国的埃格温泉养病。
1854年 他21岁 英、法、土耳其、澳大利亚的联合军对俄战争开始。(克里米亚战争)。伊马奴耶鲁所发明的鱼雷,被埋设在芬兰湾。被西宁、特拉普两博士鼓励做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
1856年 他23岁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兵败,因此使父亲的工厂陷入困境。因水计量器的改良,而获得专利权。
1858年 他25岁 为筹措父亲的事业资金而去伦敦。
1859年 他26岁 父亲事业失败,双亲带着弟弟耶米尔回到斯德哥尔摩。
1860年 他27岁 一边与二哥鲁特伊喜在转售的工厂中工作,一边从事硝化甘油炸药的研究。这一年冬天,生了场大病。
1863年 他30岁 发明硝化甘油炸药用的雷管。十月,得到硝化甘油炸药的专利,跟父亲在斯德哥尔摩办厂。
1864年 他31岁 硝化甘油工厂爆炸,弟耶米尔惨死。因此取缔炸药愈严密,以致关闭瑞典工厂,而在德国建厂。十月,成立[硝化甘油炸药公司]。
1865年 他32岁 在德国汉堡设立火药公司,在克鲁伯建厂。
1866年 他33岁 硝化甘油爆炸事件不断在世界各地发生,因此各地争相取缔,硝化甘油公司陷入困境。但因此发明了甘油炸药。
1867年 他34岁 五月,获得英国的炸药专利,从这一年开始,年产量为十一吨。新的诺贝尔雷管发明成功。
1867年 他35岁 从美国开始,在欧洲各地开设诺贝尔公司,炸药事业鼎盛。跟父亲同时获得瑞典科学研究院的亚斯特奖。
1870年 他37岁 克鲁伯火药工厂爆炸,造成重大损失。普法战争开始,炸药初显威力。
1871年 他38岁 在英国创办炸药公司。法国也允许制造炸药,而和保罗·鲍合作创业。
1872年 他39岁 父伊马奴耶鲁病故。
1873年 他40岁 定居巴黎。 大哥罗贝尔特在巴库发现油田。
1876年 他43岁 雇用斯陀夫人(190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843—1914年)为秘书,之后逐渐热衷于和平运动。
1878年 他45岁 完成可塑炸药。五月,加入哥哥们的石油事业,成立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
1882年 他49岁 到俄国和哥哥鲁特伊喜会面。
1884年 他51岁 被推荐为伦敦皇家协会、巴黎技术协会、瑞典皇家科学协会的会员。
1887年 他54岁 取得喷射炮弹火药的专利。
1889年 他56岁 母亲安莉耶特在故乡斯德哥尔摩去世。
1890年 他57岁 受法国人迫害,而离开居住十八年之久的巴黎,搬到意大利圣利摩,在当地创立研究所。
1893年 他59岁 成为瑞典芜普撒勒大学的荣誉教授,讲授哲学。
1895年 他62岁 于十一月二十七日立下遗嘱,诺贝尔奖因此产生。
1896年 他63岁 十二月十日的晚上,在圣利摩的米欧尼德庄永眠。
1901年 逝世后五年 十二月十日依照诺贝尔的遗嘱,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届诺贝尔颁奖典礼。

三、诺贝尔的伟大贡献

诺贝尔,一个致力于发明和事业的人,往往忽略了自己。他全心投注于事业上,但也常极有兴趣去关心文学和劳动问题。曾写诗和小说,是个文艺气息浓厚的人! 他自称是和平主义者,主要的工作却是发明火药,火药的发明却又使战争的损害更剧烈。可见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他最后捐出了所有的遗产,做为诺贝尔奖的基金,不可否认的,他对于这个社会有着莫不的贡献。
他的遗产大约是三千三百万克伦,而从1901年开始,遗产所孳生的利息,便被当作“诺贝尔奖”的基金。
颁奖仪式每年于诺贝尔逝世的那一天,也就是十二月十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发。
世界上,像这样的奖还有很多,但是,唯有诺贝尔奖才代表世界最高的荣誉,得奖人也才算是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誉。
诺贝尔奖是按照诺贝尔最后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20
诺贝尔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虽然于一八九一年正式定居在圣雷莫,但这并不是说,在一八九一 年至一八九六年他的晚年期间,他已经安于已得的名誉,或者只是在阳光明媚的地中海休养 地消磨时间。这不是他的品性。从他在那里寄出的很多信件中可以看出,他因工作需要而进 行的没完没了的奔走,即使现在也不能让他平静下来。他访问了他的工厂和公司所在的几个 欧洲首都和很多地方。巴黎占了他出访次数的一半,并且他在那里逗留得最久。尽管法国政 府和报刊对他进行过迫害,他同这座首都仍然有着很多联系。他尽可能地避免卷进政治和商 业纠纷,但是如果一旦陷入这些纠纷中去了,他也无所畏惧,并且很快地用嘴和笔来进行斗 争。如果他认为事情不对头地威胁到干扰他的研究工作时,他还有一手消遁的决窍。他用旧 了的能够卷起来的笔记本和信笺,他自己设计的自来水笔,这在当时肯定是独一无二的新玩 艺儿,以及一只特制的手提箱,所有这些东西,都曾伴随他旅行,并且表明他即使在火车、 轮船和旅馆的房间里,也都要埋头于工作。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法国政府和炸药龚断当局演奏的那场对那种远非无烟的炸药 进行政治宣传的插曲,已经沉静下来了。巴布和巴拿马丑闻的时代已经消逝,使人烦恼的线 状无烟炸药诉讼案也完结了。这位发明家的巨大商业事务有利地发展着,并且带来了很大的 收入。新的总经理们和独立经营的公司与卡特尔,分担了他肩上的许多沉重工作,特别是现 在,他已辞掉了所有董事会的职务。 这位以圣雷莫为大本营的花甲老人,已经被他生活中的遭遇弄得疲乏不堪。然而,虽然 感到劳累,他却仍然认为还有很多事情在等待着他去完成。那些急需解决的有兴趣的问题, 给了他坚持工作的力量。他在这个时候曾经说过:“我断断续续地工作着。有时我感到孤 戚,然后接着再干。我常常是那样工作着,但对于那些我觉得最后必将成功的事情。我会始 终抓住不放。”这就是典型的诺贝尔。

这位发明家信任的乔治•费伦巴克,被看作是在多产的巴黎年代一位精通理论的化学家,他不愿意离开他的故乡。因此,诺贝尔允许他领取退休金离职;他又聘请了英国人 休•贝克特,作为新的实验室首席化学家;他的这座实验室,建立在圣雷莫别墅的大花园里,是用最新的德国仪器装备起来的。

在一八九三年,他还聘请了二十三岁的瑞典炸药化学家拉格纳•索尔曼(1870— 1948),他是刚刚离开美国的技术工作岗位回来的。实践证明,这是很重要的一步。索尔曼 这位天才,谦虚而又廉洁高尚的人,不仅成为诺贝尔自己所说的:“我的几名得意的人之 一”而且成为他的遗嘱的主要执行人。在实现这项使世界受益的异乎寻常的遗嘱方面,他是 那些有功劳的人之一。他以不倦的努力,常常是在引人注目的情况下,克服了在建立诺贝尔 基金会的道路上、以及在接收这份遗嘱中所包含的用来授奖的基金方面所遇到许多困难与障 碍。他还终生献身于诺贝尔在很多方面遗留的事务工作。

诺贝尔在圣雷莫建筑了一座伸向海里的小码头,用来进行炸药和火器试验;他在那里进 行了五年高度紧张的工作。诺贝尔生前没有完成的几项重要发明的基础工作,就是在那里做 的;后来,这些发明被别人接着试验成功,并且在某些重大事件中起了推动作用。 诺贝尔在炸药领域的最后发现,即所谓“改进型无烟炸药”(瑞典注册的首次发明专利 权是一八九六年第7552号),是适应某些特殊目的而进一步发展了的混合无烟炸药,它就 是在这座实验室里搞出来的。如果要彻底地讲清这项发明,就要涉及大炮和内弹道学的技术细节;所以在这里只能简单地说,它的目的是“增加抛射体的初速,而不增加武器内部的最 大压力;这样做是通过在炸药燃烧时诱导出一定加大了的递增力,从而当抛射体在枪炮腔膛 内前进时,能够保持住压力,而且整个弹道作用能够增加。这种前进的炸药消耗来自两个方 面:从机械方面来说,是通过在燃烧过程中炸药小丸表层的累进增加;从而化学方面来说, 则是通过单独的炸药小丸,它被做成各种各样的层次,这种多样的层次使得内层的燃烧率更大,从而在燃烧过程中能够增加效果。”

制造和试验改进型炸药,是在诺贝尔的几座工厂里开始的,主要是于一八九五年至一八九六年间,在这位发明家于博福斯附近的比耶克博恩新建的那座瑞典实验室进行的。 诺贝尔作为一个发明家的兴趣,决不是仅限于炸药,他具有高度的想象力,这是那些真 正的发明天才必不可少的品质。他不仅有能力,而且急于将他那些卓越的思想,落实到自己周围的事物上。这包括着种类繁多的科目和应用化学——电气化学、光学、机械学和炮学、 生物学和生理学。提到的这些,还只是技术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象他的父亲伊曼纽尔一样,他的创造力有时竟走得远到异想天开的地步。这通常是在一刹那间,故意这样做的。据他的助手们说,他有时划不清那些空想的主意与划时代的发明设想之间的界线。当他在某个 主题方面的知识较浅薄的时候,例如某些大炮的建造方没,以及某些生物和生理问题,当然 他就较难分清这种界线了。 随着岁月的消逝,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将很多这些不同的想法,变成了专利发明。申请取得的发明专利权的总数字,无法准确地说出来;但在清算他的财产时搞出的那张数字接近 的登记表中,包括他在各国取得的不少于三百五十一项发明专利权,这是来自一个头脑中的令人惊佩的数字。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起,并且作为混合无烟炸药研究的直接结果,诺贝尔自己对于火 器技术方面的兴趣越来越大。据他一再对索尔曼和其他人所说的话,这个特定方面吸引了他 的兴趣,主要是精神上的问题。与些同时,由于他天性强烈地厌恶战争和暴力,很不合常理 的是,他变成一位越来越强烈反对实际使用这些发明的人。他在这时候曾经写道:“就我这方面来说,我希望能把所有的枪炮、它们的附属物和一切东西,都送到地狱里去,那里是展 览和使用它们的恰当地方。”虽然如此,在他的晚年期间,他的理论和试验工作仍然在这方 面作了很多改进,诸如含有硝化甘油的导火线,枪炮的无声发射,金属的淬火与焊接,抛射 体的稳定、旋转与冷却,它们的气体封闭与安全,以及海上救险用的一种火箭等许多发明。

他对早年从他父亲那里继承来的一种想法,曾难以忘怀并且煞费过苦心,这就是试图用 与制造炸药紧密相连的原料,来制成橡胶、杜仲胶和皮革的代用品。他还在溶解于各种半挥 发性溶解液中的硝化纤维素的基础上,发展了各种油漆。在这些发明的试验阶段,在圣雷莫的实验室和后来在瑞典比耶克博恩的实验室里,发现了很多硝化纤维素的新溶剂。它们不仅对于与炸药混合在要求降低燃烧温度和腐蚀作用方面是重要的,而且在作为我们现代硝化纤 维素型号的油漆成份方面,也是重要的;这种油漆,现在通过例如帝国化学公司和 I•G•化学公司的许多产品,而闻名于全世界。事实上,导致生产这些东西的早期之路,几乎肯定是被诺贝尔的专利发明指出的。

诺贝尔对早期合成橡胶制造的兴趣,尽管在他生前没能取得多少进步,却对后来人造橡 胶和人造革的制成,无疑起了推动作用。 诺贝尔在初期阶段感兴趣的硝化纤维素的另外一个用途,是制造人造丝。一八九三年至 一八九四年间,他曾在圣雷莫的实验室里,与瑞典工程师斯特雷勒纳特一道,进行过这方面 的试验。他发明的洞孔极细的玻璃压力喷嘴,在一八九六年得了专利权。这种喷嘴,是将硝 化纤维素或赛璐珞溶液挤压出来,然后硬化成丝状纤维所必需的工具。它的制法,是用很细 的白金丝穿进溶液的玻璃里,冷却之后,再用王水①将白金丝腐蚀掉。这种主意,曾被后来 的很多继承者所发展。几十年来曾以很多商标知名与估价的人造丝或真丝,现在已经以数不 清的形式和不断出现的新名称,成为一种畅销世界的产品。

自本世纪初以来,人造丝商品便由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的一些大工厂生产。诺贝尔公司是最早与它们组成卡特尔的企 业,诺贝尔曾对他的某些公司提供过设计与资金支持。
①一分浓硝酸和三分浓盐酸的混合液,腐蚀性极强,能溶解黄金和某些在一般的酸 类中不能溶解的金属。——编者注 阿尔弗里德•

诺贝尔还从事过改进唱片、电话、电池、白热电灯零件的试验,并且用融合矾土试制半宝石或全宝石(刚玉石、红宝石、蓝宝石等)。所有这些探索性的工作,都曾 帮助后来有着更好设备的发明家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对很多发明家和工业家曾经给予支持。这里,只能提到很少的几件事。 我们已经知道,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当他的哥哥路德维格处于俄国石油工业的困境 时,他曾提供过有效的援助;这种帮助不仅是财政方面的,而且对这项工业的技术改进,曾几次研究出方案。铺设从产油地到装运港口的输油管的首创建议,就是他提出来的;原油提 炼和蒸馏方面的几项革新,以及利用石蜡照明等技术,也是基于他的专利发明试验成功的。

一八八二年他向他哥哥提出的“在某些船上用爆发性发动机代替蒸汽机”的建议,似乎预见到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的产品能作为燃料的另外一种用途。 一八九五年,他同瑞典工程师鲁道夫•利列克维斯特一道,在崩茨佛斯建立了一座电气 化学公司。这是瑞典的第一座生产电镀产品和工业及医药用化学品的工厂,后来发展成为在 布胡斯拥有几座工厂的大企业。诺贝尔对利列克维斯特的人格很信任,在起草自己的遗嘱时,他指定利氏为执行人之一。 两位年轻的瑞典工程师,想用自己的发明来谱写工业历史,他们从诺贝尔那里得到了第一笔财政支持。这两名工程师是伯格尔•里扬斯特罗姆(1872—1948)和他的弟弟弗雷德里 克(生于1875年)。

诺贝尔在谈到他们时写道:“同里扬斯特罗姆先生这种有相当能力而 又真正谦虚的人一起工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受到资助的设计,可以提到的还有带加快 轴的斯维自行车,以及一种大马力蒸汽锅炉。里扬斯特罗姆的许多发明,例如空气预热器、 蒸汽和燃气涡轮、涡轮机车等,后来曾通过他的斯文斯卡涡轮机制造厂及其他公司成功地向 全世界提供过产品。 在一八九○年,他把当时是一位有希望的年轻科学家、后来成为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 院教授的约翰森找了来,让他在巴黎的塞夫兰实验室里进行六个月的输血试验,这在当时是 诺贝尔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新技术。他在给约翰森的信里曾解释说,他正在考虑建立一座自己 的医学试验研究所,并且以通常的远见写道:“如果此事可行,将会取得很多预想不到的结 果。”诺贝尔与约翰森的合作,促使他在同一年从他母亲留下的钱里拿出了五万克朗,捐献 给卡罗琳医学院去建立一项“卡罗琳•安德烈特•诺贝尔基金,供各科试验医学研究、出版上述研究成果及辅导这种研究之用”。当建立诺贝尔基金会和起草它的规则,以及在成立诺 贝尔医学院的时候,都曾考虑到他的这些意见。 假如说多才多艺的诺贝尔对飞机不感兴趣的话,那将是一件怪事。他在一九八六年曾向 瑞典的气球驾驶者安德烈乘坐汽船到达北极的计划提供过资助。

诺贝尔向这一计划提供大量资助的理由,是值得注意的。他写道:“如果安德烈到达他 的目的地,或者假如他只飞到半路,那么,这项功绩本身将是件发扬想象力的事情,并将产 生新的设想和改革。在这方面,我也要为和平的思想服务,因为每一种新的发现总要在人类 的头脑里留下痕迹,从而使它有可能代代相传,以便能够在更多的头脑里唤起新的文化思 想。” 但这些还并不是一切。诺贝尔的特色是始终站在时代的前面,从阿尔弗里德在十九世纪 九十年代初的通信中可以看出,他对于通过空中摄影来进行勘测和制作地图也有兴趣。由于 当时还没有飞机带着照相机上天,诺贝尔建议用气球或飞弹来实现这一目的。

当读到他在临 死前四个月结索尔曼写的一封信时,我们就好象尝到了当代宇宙探测的滋味一样:“……我 打算将一个带着降落伞、照相机和小钟表或计时引线各一件的小气球送上天。在适当的高 度,气球将自动地放气或者同降落伞分开,然后,在降落伞逐渐下降时,照相机就拍下照片 来。” 他还清楚地预见到,未来的空中交通将不是通过气球或飞船发展起来的,而是通过快速 的由推进器推进的飞机。在一八九二年,也就是说,较赖特兄弟在基蒂霍克进行的第一次飞 行还要早十年,他就已经这样写道:“飞行真的使我感到兴奋,但是,我们一定不要以为通 过气球的手段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一只鸟高速飞行时,只要轻轻摇动它的翅膀,就能够克 服重力。这并不是通过魔术办到的。鸟儿能做的事,人类当然也能。我们必须有高速推进的浮筏,一只能在三小时内从巴黎飞到圣雷莫的红雀……”他还写道:“自从电力及其伴随物 发明之后,只要四分之一秒钟就可以绕地球转一周。我对于我们这个小小的地球,持轻蔑的 态度;而对于一个更小得多的实体,也就是原子,却表示极大的兴趣,在单独情况下,或者 作为宇宙万物生命细胞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形式、运动和定数,都比它们应有的位置更多地占据我的思想。”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助手和朋友拉格纳•索尔曼,后来在评价他在炸药科学之外作为 一个发明家的造诣时说:“当精读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专利发明目录时,那些抱严重偏见 的人,毫无疑问将会找到很好的理由来怀疑诺贝尔的技术判断力。在那些严肃的技术家和工 业家看来,他的很多思想只不过是心血来潮和异想天开而已。但是不要忘记,被现代技术家 们这样认为的很多想法,曾被诺贝尔在实际上加以实现,并成为最重要的东西。人们也不应 该忘记,他的另外一些设想,已经被应用到与他本人当初打算不同的别的方向或领域。在他 丰富的思想方面,这位天才的发明家,就好象大自然在培育新的生命种子那样,一点都不吝啬。作为一条规律,只有其中少数种子,立即得到适宜的土壤,从而发芽成长。有些则是瘪皮;另外一些也许落在肥沃的地方,只不过时间对它们不够吉祥如意,然而,这些思想种子 能够在几十年、有时甚至在几个世纪内,保持着它们的生命力。当出现改变了的条件时,它 们就会象被风吹到沃土上的种子一样,开始发出芽来。

“此外,从历史上看,技术的发展是以各种努力、以不同的发明家在解决问题方面所付 出的一切思考为条件的,且不管在每一特别情况下这种工作是否能产生直接的成果。正因如 此,技术和发明史目前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兴趣,象所有的历史一样,它也开拓了进步过程的 广阔眼界,从而为现在和未来提供宝贵的指示。” 诺贝尔有一次写道:“如果说我在一年之内有一千种设想,而其中只有一种结果是好 的,那么,我也就满意了。”
第2个回答  2007-05-22
诺贝尔的一生

阿尔弗里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是瑞典的化学家、产业家、甘油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的生平大致经历为:

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在家中排行第三。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位发明家,他发明了家用取暖的锅炉系统、设计了一种制造木轮的机器、设计制造了大锻锤、改造了工厂设备。1837年父亲破产,出走芬兰谋生,几年后移居俄国在彼得堡从事制造机器、铁件和军工设备。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为了表彰伊曼纽尔·诺贝尔的功绩,破例授予他勋章。
1841年至1842年间,他在斯德哥尔摩圣雅可比教会学校学习。
1843年至1850年间,在俄国首都彼得堡跟俄罗斯和瑞士籍家庭教师学习。
1850年至1852年,诺贝尔先后到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北美学习,年仅16岁的他已精通英语、德语、法语、瑞士语、瑞典语和俄语,为他今后的创造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59年回到瑞典后,诺贝尔获得关于气量计、水表和气压计的专利,鼓舞了他作为一个发明家的兴趣。
1863年10月,诺贝尔获得发火件(雷管)的发明专利权。这项发明人们称之为“诺贝尔引燃器”。
1864年诺贝尔和他的父亲在斯德哥尔摩郊区建立一个硝化甘油实验室。同年9月3日实验室发生爆炸,死5人,包括他的弟弟,诺贝尔因不在场而幸免。
1865年,诺贝尔硝化甘油有限公司在斯德哥尔摩建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家生产危险性较小的硝化甘油的工厂。1867年诺贝尔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制成稳定的黄色炸药(dynamite炸药),同年在瑞典和英国取得专利,1869年在美国取得专利。
1875年制成由火棉与硝化甘油混合形成的具有弹性的爆胶。这种炸药既有硝化甘油那样大的爆炸力,又具有黄色炸药那样的安全性。
1887年诺贝尔又用等量火棉和化甘油加入10%樟脑制成巴里斯特炸药,又称硝化甘油无烟火药。
1888年又发明了用来制造军用炮弹、手雷和弹药的无烟炸药,亦称诺贝尔爆破炸药。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圣雷莫因脑溢血与世长辞,终年63岁。

诺贝尔不仅在炸药方面做出了贡献,而且在电化学、光学、生物学、生理学和文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树。诺贝尔的一生中,仅在英国申请的发明专利就有355项之多。
诺贝尔不仅是个伟大发明家,还是一个有卓越组织才能的产业家,他所经营的炸药工业,遍布欧美各国,还用炸药专利款购置了大面积的油田,使其迅速地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然而,他对金钱和财物并不贪得无厌,对旁人,他慷慨施舍,对发展科学,他大力援助,他自己却生活俭朴,一生在艰苦中度过,他甚至从来没有请人画过肖像,目前仅存的一幅肖像是他死后才画的。他死后,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墓室修建得非常简朴,他曾说过:“活人的肚皮比死人的纪念碑等荣誉,更值得我关心”。 诺贝尔对功利和荣誉十分淡漠,非常谦虚。他曾在一封信中对于他所获得的奖章的原因叙述道:他得奖章不是由于发明炸药的原故。比如,瑞典政府授予他极星勋章,是因为他的烹调本领;他得到法国勋章,是因他与一位部长过往甚密;他得到巴西勋章,是因为偶而认识了一位要人;他得到皮立华勋章,是因为授勋人想摹仿一出名剧中授勋时的情形……。就是这样一位“一生无重要事迹”而只是保持指甲干净整洁的人,不仅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物质文明财富,还为人类留下了艰苦创业,不慕功利、虚名的崇高精神。

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签署了他死后遗留下来的所有可变卖财产的遗嘱:将全部财产作为设立诺贝尔奖金的基金,每年取出基金利息,奖给对人类文化科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根据当时估计,他的遗产约有三千三百万克朗(瑞典币,约折合920万美元)。
诺贝尔奖金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文学、和平奖五项。
物理学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颁发,生理学和医学奖由瑞典卡罗琳医学研究院负责颁发,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负责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当时挪威与瑞典同存于一个王国)负责颁发。1968年瑞典银行决定增设经济学奖,这项奖金由瑞典银行提供。
诺贝尔在遗嘱中强调指出“在评选得奖人时必须不分国籍、不分肤色、不问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一视同仁,唯一标准视其实际成就。” 诺贝尔逝世后,有关机构筹建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1901年1月1日开始管理基金,同年举行了第一次颁奖仪式。有关机构还对诺贝尔奖金做了进一步的规定:每个各项奖金可由两个获奖青年均分享(最多不超过三人);如果当年无人得奖,则该奖金可留待翌年;每一项奖金在五年内至少应颁发一次,实际上,从1901年开始授奖以来,都是每年颁发一次,只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1942年),因战争关系,才停顿了几年。由于按规定,每年要从基金利息中抽出10%加入基金,另加上一部分没有发出的奖金也并入基金,因此基金的数目越来越大。在同一年里,各项奖金的数额是相同的,不同的年份,奖金数额有所变动,其幅度主要取决于市场行情,因为这些奖金是靠基金资本的年收入来支付的。
诺贝尔奖金每年于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以隆重的仪式在斯德哥尔摩宽敞的音乐厅里颁发,和平奖于同一天在奥斯陆挪威国会所召集的会议仪式上颁发。诺贝尔奖,现在已经成为学术界个人最高荣誉,也是威信最高的国际性大奖。
第3个回答  2007-05-14
诺贝尔全称: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奖金的创立人。
诺贝尔开始制造液体炸药硝化甘油。在这种炸药投产后不久的1864年,工厂发生爆炸,诺贝尔最小的弟弟埃米尔和另外4人被炸死。由于危险太大,瑞典政府禁止重建这座工厂,被认为是“科学疯子”的诺贝尔,只好在湖面的一支船上进行实验,寻求减小搬动硝化甘油时发生危险的方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硝化甘油可以被干燥的硅藻土所吸附;这种混合物可以安全运输。上述发现使他得以改进黄色炸药和必要的雷管。黄色炸药在英国(1867)和美国(1868)取得专利之后,诺贝尔进而实验并研制成一种威力更大的同一类型的炸药爆炸胶,于1876年取得专利。大约10年后,又研制出最早的硝化甘油无烟火药弹道炸药。
诺贝尔对文学有长期的爱好,在青年时代曾用英文写过一些诗。后人还在他的遗稿中发现他写的一部小说的开端。他对各种人道主义和科学的慈善事业捐款十分慷慨,把大部分财产都交付给了信托,设立了后来成为国际最高荣誉的奖金--诺贝尔奖金,即和平、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共5项诺贝尔奖金(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金是瑞典国家银行在1968年提供资金增设的)。

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他生前有两句名言:“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纪念碑的形式对死者的缅怀”。“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

1896年12月10日在意大利的桑利玛去世,终年63岁。
第4个回答  2007-05-16
阿尔费里德·伯恩纳德·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没有妻子、儿女,连亲兄弟也去世了。诺贝尔发明了炸药,取得了成千上万的科研成果,成功地开办了许多工厂,积聚了巨大的财富。在即将辞世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根据他的这个遗嘱,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创立了。诺贝尔在遗嘱中还写道:“把奖金分为5份:一、奖给在物理学方面有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二、奖给在化学方面有最重要发现或新改进的人;三、奖给在生理学和医学方面有最重要发现的人;四、奖给在文学方面表现出了理想主义的倾向并有最优秀作品的人;五、奖给为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废除使用武力与贡献的人。”为此,诺贝尔分设了5个奖。1969年,诺贝尔奖新设了5个奖。1969年,诺贝尔新设了第6个奖----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