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因不努力而失败的名人的事迹

如题所述

方仲永。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的给他,他立即写出四句诗,并且写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为主题,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给他指定物品他便能立刻作诗,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赞赏的地方。同乡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听说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家见到了仲永,他当年十二三岁。让他写诗,他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他已经成为普通的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通过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像他那样天资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而那些不是天资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

扩展资料:

方仲永会凋零得如此之快的原因,首先跟其父亲的浅薄和无知有很大关系。伤仲永的父亲最初给他书具,只是为了满足他一时的好奇心,并不是真心想让他学习,待看到儿子作诗能赚钱,就把儿子当作赚钱的工具,到处带着他拜访宾客,而不让方仲永继续学习。

其次,这与方仲永也有关系,才华初现,他沉浸在众人虚浮的夸奖声中飘飘然忘乎所以,读书的愿望也不像当初那样热切,被父亲牵着鼻子走,最终白白浪费了才华而成为庸碌之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方仲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6

1、伤仲永

出自(宋)王安石《伤仲永》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2、江郎才尽

出自(魏晋)钟嵘《诗品》

南朝的江淹,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 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

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

3、刘禅

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军国大事先后全权委任于诸葛亮、蒋琬等人,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几年后去世。

刘禅庸碌无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诸葛亮治理国政。几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国,均遭失利。自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国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

蒋琬、费祎之后,姜维执政,多次对魏用兵无功,消耗了国力。而刘禅自诸葛亮死后,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种麦以避祸。至此,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

扩展资料:

以上事迹带给人们的启示:

后天教育对一个人能否成才,至关重要。神童和天才,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和不断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堕落为庸人。即使不是天才,但只要在后天够努力,最终都将成才,超越那些所谓的天才,赢得人们的尊敬。

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后天的努力,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从而也告诉了我们努力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一个人能否成材,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努力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伤仲永 (北宋王安石作品)

百度百科-江郎才尽

百度百科-刘禅 (三国时期蜀汉孝怀皇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06
宋朝方仲永。

伤仲永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