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如何评断田丰许攸2人?

在新三国之中,田丰与许攸是袁绍旗下的2名谋士,田丰屡屡劝退,许攸屡屡劝战,田丰许攸2人水货不容,但都有赤诚之心,田丰更是冒死上谏,却叫我分不清谁忠谁奸,若都忠,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

       田丰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一说渤海人。[1]  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其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

历史评价: 

 

《先贤行状》:“丰天姿朅杰,权略多奇。”

 

 曹操:“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 

 

孔融:“田丰、许攸,智言之士也,为之谋。” 

 

荀彧:“田丰刚而犯上。” 

 

孙盛:“观田丰、沮授之谋,虽良、平何以过之?故君贵审才,臣尚量主。君用忠良,则伯王之业隆;臣奉暗后,则覆亡之祸至。存亡荣辱,常必由兹。丰知绍将败,败则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夫诸侯之臣,义有去就。况丰与绍非纯臣乎?《诗》云:‘逝将去汝,适彼乐土。’言去邦,就有道可也。”

 

 卢渊:“胜负不由众寡,成败在于须臾,若用田丰之谋,则坐制孟德矣。” 

 

朱敬则:“神人无功,达人无迹。张子房元机孤映,清识独流。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澹泊,神交太虚,非诸人所及也。至若陈平、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於周隋。” 

 

苏图元:“张宾崔浩,曾施神国之谋。荀彧田丰,亦运制胜之策。” 

 

罗贯中:“①巨鹿田元皓,天姿迈等伦。周朝齐八士,殷室配三仁。 直谏干袁绍,忠心救兆民。堪嗟牢内死,黄土盖麒麟。”  “②昨朝沮授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        

 

 

       许攸,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历史评价: 

 

袁术:“许子远凶淫之人,性行不纯。”

 

孔融:“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

 

荀彧:“许攸贪而无治。”

 

司马光:“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吴国得伍员而克强楚国,汉得陈平而诛项籍,魏得许攸而破袁绍;彼敌国之材臣,来为己用,进取之良资也。”

 

罗贯中:“堪笑南阳一许攸,欲凭胸次傲王侯。不思曹操如熊虎,犹道吾才得冀州。”

 

何焯:“许攸卖国邀功,小人之尤者,收治之殊快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4
《三国志》里面没有许攸的传,但关于许攸的记载则大致跟演义差不多。最早的记载是在《魏书◎武帝纪》里。《武帝纪》有好几处提到许攸,最初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接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这段记载说出了许攸是南阳人,而且很早的时候就有点气魄,敢于跟人同谋废立皇帝。在这个事件中,许攸想到了曹操,觉得有曹操参与胜算很大,但曹操没有参与,结果正如曹操预料的,这次废立失败了。 这次事件之后,许攸就一直沉寂,直到官渡之战爆发,作为袁绍的一个谋士开始登场。在官渡许攸有三次亮相。第一次是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的时候。这次亮相记载于裴松之注引前代史料中。注中说袁绍久攻官渡不下,许攸就向袁绍献计,从另外的道路到许都把天子接来。但袁绍没有听从许攸的建议,结果“许攸怒”。从这个记载看来,许攸不但有胆识,而且有头脑,计策也恰恰是曹操所害怕的,偏偏袁绍不听。结果许攸很生气。从第一次的记载可以看出,许攸跟曹操还是很有交情的,他没有在节骨眼上帮助他的老朋友,反而是献上这条毒计,的确对袁绍是很尽心的。这么好的计策袁绍居然不用,才让他很生气。如果他不是真心为袁绍好,他是不会生气的。这时候许攸还没有叛变的打算。 但到许攸在官渡第二次出场的时候,他就叛变了。袁绍不听他的计策固然有一些作用在内,但没有这件事,他的叛变还是会发生的。对于这个结局,曹操的谋士荀彧早就预料到了。荀彧的传里记载,孔融去见荀彧,说袁绍谋士猛将如云,要打败他很难。荀彧在提到许攸的时候说,许攸贪财,纵容家人犯法;而审配与逢纪都是刚直而无通变的无谋之人,一旦许攸的家人犯法,肯定会被抓起来,而家人被抓起来,许攸肯定要另做打算。事情正象荀彧预料的那样,《武帝纪》记载:“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攻击琼等。”许攸贪财,而且到了袁绍已经不能满足的地步,所以离开袁绍投奔曹操,并献上烧掉袁绍粮草的计策。其实这里的记载有点问题,许攸贪财,袁绍如果不能满足,他早就应该跑了,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官渡之战呢?而且先前许攸还献上那样的好计,显然不是一个想要离开的人所能做到的。导致许攸离开袁绍的原因恐怕还是演义中提到的有关许攸家人杀人的事情。这件事情同样在荀彧的传中提到了。“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可见触发许攸投降曹操的,既不是贪欲不能得到满足,也不是计策不能见用,而是家人被收押。那么,从表面上看起来,许攸仅就这次叛变来说,算不上一个问题青年了。其实不然。 许攸的家人为什么会被收押呢?到底是犯了什么法呢?既然荀彧作出了那样的判断,其中必然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因为许攸贪,所以他的家人才会犯法。尽管袁绍给了他很多好处,但他仍然以为袁绍给的好处是不够的。作为一个贪官来说,俸禄是不能养活他的,他必须要寻找另外的生财之道。而这样必然会触犯刚直的审配所制定的法度。出征之前,可能袁绍很看中许攸,一直庇护有加,许攸的家人才逃脱了惩罚。现在许攸跟随袁绍出征在外,审配和逢纪就不会再沉默了。许攸的家人一旦有新的过错,自然就会被收监。等到消息传到前方,就成了既成事实。袁绍在出征之前已经囚禁了田丰和沮授两个谋士,对许攸献的计策也是白眼相加,而既然田丰深知袁绍失败之后会迁怒于他,许攸那么聪明的人,自然也能想到。家已经没有了,再呆在袁绍身边,恐怕连命也会没了。 由此可见,许攸是一个很会为自己打算的贪官。但他也有道德底线,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走出有违道德的路的。早期他响应王芬,估计就有趁机捞一票的想法在内。投奔袁绍,也存在一种投机的思想。但他并没有在计策不见用的情况下离开袁绍。说明他虽然投机,还是讲究人情世故。直到呆不下去了,才最终反戈一击,给袁绍造成了致命打击。 演义说许攸因为查到曹操的信件才知道曹操没粮。但在《三国志》相关的注中,却没有提到许攸截获曹操信件的事情。许攸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判断得出结论的。同时鉴于前面许攸提到的计策,说明许攸的才能在三国众谋士中应该排在中上。 乌巢破后,淳于琼被曹操抓住,淳于琼说胜负因为天数,曹操决定不杀淳于琼。实际上这时候淳于琼已经在战斗中丢掉了鼻子,许攸这时候就对曹操说,“明旦见于镜,此益不忘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等明天他照镜子的时候,他就更加不会忘记今天晚上的耻辱了。曹操觉得许攸的话说的有道理,就把淳于琼杀了。 以上事实说明,许攸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而且他很能够权衡利弊,同时也有一定的道德底线。但许攸就是一个贪官。只要他做官就会贪。贪官在任何时代都是问题青年。但比起其他更有问题的三国青年来,许攸就只能指着李严的鼻子说,你还差点。自从接触三国以来,只有是谈到袁绍手下的谋臣大家都会说田丰,沮授有远见有才能,而逢纪,审配则是误国误君的奸臣。可是我不这么认为,其实我想把你放在袁绍的角度你也是会重用他们的。
  先说说田丰吧,这个人一直是被人认为是河北最有见识,最有才能的人,可是这是凭哪点呢?真实的人不像游戏可以用4维来评价能力的高低,而是看他做过什么样的事情!在袁绍初期几乎看不见田丰这个人的名字,唯一的一次就是袁绍诈取冀州后让他维持州事而已,要说功绩就是后来写他鼓励袁绍偷袭许昌,这个建议看似有才能,可是仔细想想这个办法谁想不到呢?曹操大军在外,乘许昌空虚去偷袭这个恐怕连一般的士兵都能想到的计策。可是袁绍不去偷袭,大家看来说袁绍因为袁尚生病而不去,其实这恐怕只是袁绍自己的一个想法而已,众所周知当时刘备击败了袁术,而且是身上带着玉玺来投降的袁术啊!!!还有在界桥之战时明明已经要胜利了可是也是刘备跑来捣乱的!!这个仇怎么能因为郑玄的一封信就化解呢?在说当时袁绍已经消灭了公孙赞,这个时候实力早就大幅度凌驾于曹操(从官渡之战就能看的出来)像这样的人用的着偷袭吗?在说了偷袭的把戏吕布也用过,结果了?受益的全是刘备而已!!!所以袁绍只是想借曹操之手杀了刘备而已!一来不和郑玄伤和气,二来也可以出去眼中钉!之后田丰反对出战曹操更是没有水平的见识了,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这样便能看见中原的重要了,当时曹操之所以没袁绍强大是因为中原刚刚平定,不安定因素还有很多,所以不在这个时候攻打曹操还要到什么时候呢?难道要等到曹操实力超过了袁绍然后在开战吗?可是最后人人都说田丰说的对,原因只有一个袁绍败了,可是这该不是田丰遇见的吧?难道田丰能猜到曹操烧粮?不是吧,我个人认为田丰之所以极力反战是因为先前袁绍不听他的建议而说的气话而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24
两个人都没错~但是两个人也都有错~两个人的对错分开谈一下~
田丰:主张养精蓄锐~积攒国力~这个建议在我个人看来是图霸~
这个建议对就对在天下诸侯纷争~有强大的国力做基础~再加上天下九州袁绍一人虎踞冀,幽,青,并四个州~地大物博天下无人可出其右~兵将之盛更是无人可及~如果坐拥河北而以强大国力虎视中原也未尝不可~遥想春秋时期无人统一天下~却有春秋五霸~也足以看出来~有时候称霸天下比一统天下要好的多~吃香的多~
但是缺点就在于不能给曹操施加压力从而让曹操有足够的时间来扩充强大自己~
许攸:主张力战速战~把第一强敌予以最快的铲除~
这个建议对就对在能马上铲除掉心腹大患而且抢回汉帝~在政治上也能帮助袁绍势力取得一定的进步和优势~而且养虎为患~太放纵曹操发展的话在日后必然会威胁到自己~
但是缺点就是纸上谈兵含量太大~曹操说的对: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曹操虽然相对于袁绍而言兵少将寡~但是曹操连年四处用兵~兵将经验想必远非袁绍部下能比~一旦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那么必然会极大的削弱袁绍阵营的实力~在古代攻城拔寨可没那么容易~一旦打不赢曹操或者以极大的代价战胜曹操~那么袁绍离被灭也不远了~
但是许攸在官渡之战时期献计袁绍要偷袭许昌是条上计~可惜袁绍没能采用~

但是归根结底的讲~问题在袁绍自己~自己优柔寡断~多谋少断~上宽下忌~只是许攸出逃曹营~把自己的情报泄漏给了敌人~从而断送了自己天下一霸的地位~
还有就是~在个人看来~三国里没有谁是正面人物~也没有谁是反面人物~诸侯们都想得天下~只是打的旗号不同,方法不同而已~至于臣子~我也只想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些人为忠义而忘命舍利益~有的人为活命图利益而舍忠义~仅此而已~
第3个回答  2013-09-24
都是忠的,只是意思,看法和出发点以及个人性格不同,田丰劝阻白马坡之战未果,受到了责罚,但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而他本人却未认清袁绍的性格特点,仍旧冒死劝谏.许攸也是忠的,他给袁绍出的主意往往都能治曹于死地,但许最后看清了袁的为人,投奔了曹操,而曹刀体现了不同之处,光着脚迎到了帐外,所以最后成就了大事. 两个人都忠的前提下,田丰忠的更彻底,而许攸更识大体。
第4个回答  2013-09-24
田丰历史评价  ◆曹操: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三国志·袁绍传》)  ◆孙盛:观田丰、沮授之谋,虽良、平何以过之?(《三国志·袁绍传》)  ◆荀彧:田丰刚而犯上。(《三国志·荀彧传》)许攸历史评价  《三国志》:“许攸贪财,绍不能足。”  孔融:许攸,智计之士也。  荀彧:许攸贪而不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