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平衡的资料

帮帮忙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比如,生物个体会不断发生更替,但总体上看系统保持稳定,生物数量没有剧烈变化。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例如,五十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可是在大量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是吃害虫的好手。消灭了麻雀,害虫没有了天敌,就大肆繁殖起来、导致了虫灾发生、农田绝收一系列惨痛的后果。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的努力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而绝不要轻易去破坏它。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上述定义表明:
(1)自然生态系统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替,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状态,发展至此,其物种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即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此时,系统中的有机体将所有有效的空间都填满,环境资源能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例如,热带雨林就是一种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群落,其垂直分层现象明显,结构复杂,单位面积里的物种多,各自占据着有利的环境条件,彼此协调地生活在一起,其生产力也高;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内部调节能力(“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条);
(3)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在生物进化和群落演替过程中就包含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人类应从自然界中受到启示,不要消极地看待生态平衡,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维护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平衡(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打破不符合自身要求的旧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把沙漠改造成绿洲),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益更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10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
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
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
等)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比如,生
物个体会不断发生更替,但总体上看系统保持稳定,生物
数量没有剧烈变化。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
例如,五十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
的运动。可是在大量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
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后来科学家们
发现,麻雀是吃害虫的好手。消灭了麻雀,害虫没有了天
敌,就大肆繁殖起来、导致了虫灾发生、农田绝收一系列
惨痛的后果。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
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
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的努力无法弥补的。因此
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
第2个回答  2007-05-10
http://jumpdragon.cdhxzx.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6 视频
-------------------------------------
天山网讯(记者 赵世彪)《野生动物欢聚克拉玛依》、《野猪惊现下野地》……这组报道让人惊喜,这说明我们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否则不会出现这么多的飞禽和野生动物。

但是知道自然与人的关系,并不意味着十分清楚动物与生态的关系。由此派生出动物、生态与人类的关系。很多人只知道没有树、没有草就会发生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却不知道,许多植物的种子原本就是飞禽走兽撒播的。有本《鸟与自然》的书中讲到,有的植物是靠鸟吃了它的果实后,把种子排泄在土中才能生长。如果这种鸟全死了,这种植物也就会随着消亡。

野生动物也是如此,许多人看到野生动物在那不断地吃草,却不知道生命的活力在于更新,如果不是野生动物用吃草这种方式,像牧民割苜蓿那样帮助更新换代,那草就会老化死亡。

由此可见,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是用平衡维系我们这个地球的存在与演进的。平衡,这两个很普通的字眼,却主宰着宇宙间的万事万物。

人的身体机能失去平衡,就要得病甚至死亡;

一个地方的生态失去平衡,别的地方也会品尝苦果;

整个生态失去平衡,人类整体的生存环境就会恶化……

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人类并不是地球的主宰,野生动物和人一样,都是生物链中的一环,都有着生存的权利。对野生动物的残忍,就是对生命的漠视,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人类自己。所以,关爱野生动物,弘扬人的善心,是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体现出人类关怀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改善动物处境的同时,也完善了人类。

这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一个国家文明的程度。正因如此,在德国、英国、印度、菲律宾等国家,不要说捕杀野生动物,就是普通动物在情感上受到了虐待,都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在这点上,我们显然是落后了。虽然我们已经有了一些严禁捕杀野生动物的条文,但还缺少细化深化的规定。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杨立新认为,应当建立物格制度,就像人有人格一样,动物也有物格,根据不同的物格来确定动物在法律上的不同地位,确定不同的法律保护方法,尤其是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方法。对于为人类提供服务的普通动物,也要尊重它们、善待它们。

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它从法律的角度为如何改变人们对待动物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路。只是期待着这个思路能尽快转化,因为近日看到一条消息,由于人为等原因,只有中国才有的伊犁鼠兔种群数量锐减,面临濒危,已经上了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72272.html?fr=qrl3

第3个回答  2019-03-17
植物、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
第4个回答  2019-11-24
生态系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