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牧的故事

如题所述

1,赌酒取姬

晚唐大诗人杜牧跟著名诗人张祜极为要好。一次,作客淮南的张到官府赴宴时,看到杜也在座。而当时,两人都爱恋座中一位漂亮的歌妓,于是决定索取骰子用赌输赢的方式来决定谁有权去继续爱恋。

杜牧当下遂开始悠然吟道:骰子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张祜一听,也不甘示弱地接口续吟着:但须报道金钗落,仿佛还因露指尖。语音刚落,两人就不觉大笑着,反而把原本赌酒取妓的事儿给忘了。 

2,死前烧文

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但这篇短文写得却是平实无奇,丝毫不显文豪手笔。据《新唐书》载,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

3,游玩轶事

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到曲江游玩。曲江是当时最热闹的场所,尤其在春天更是摩肩接踵。这时的杜牧顾盼生辉,一举手一投足都“才”情万种。

他们一行三五人来到曲江寺院,正巧碰见一位打坐的僧人,便攀谈起来。僧人问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报上大名,心想“天下谁人不识我”,以为僧人会大吃一惊,露出“追星族”的狂热。

谁知僧人面色平静,木然不知,这让杜牧分外失落,很是惆怅,遂现场赋诗一首云:“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气味长。”

4,张好好诗

大和二年十月,杜牧进士及第后八个月,杜牧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即王勃写《滕王阁序》那个地方,开始了杜牧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

其时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氏兄弟是文学爱好者,对当时的知名文人都很眷顾,与杜牧的关系也颇为密切。杜牧撰写《李贺集序》,就是应沈传师之弟沈述师所请。

杜牧经常往沈述师家中跑,听歌赏舞,蹭饭蹭酒,还对沈家中的一个歌女张好好很有好感,可惜主人对此女子分外珍惜,抢先一步,成全了自己,将她纳为小妾,使小杜空有羡渔之情。

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落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

由于情绪饱满,不仅文笔清秀,而且书法更为飘逸,为杜牧赢得了书法家的美名。

5,十年之约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

崔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

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啊!”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话。这母女俩都很害怕。杜牧说:“不是马上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期。”

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女孩的母亲同意。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可杜牧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后来杜牧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杜牧的本意。

等到杜牧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七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

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这才出嫁的。”

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想,说:“她讲得很有道理。若是强迫她,是会闹出祸事来的。”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了《叹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18
杜牧,人称“小杜”。诗写得出色自不必说;却又风流倜傥,一生泡妞无数;日子过得香艳自不在话下,却又发生了好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让他这一生多少也有了些传奇色彩。

考前内定,二十六岁中进士

杜牧的运气不坏,26岁就中了进士,而且还没有考试,名次就已经内定了。

杜牧参加进士考试那年,太学博士吴武陵跑到主考官那里,按惯例先吹捧了主考官两句。然后吴武陵说,不久前看见几个书生一起看一篇作文,都交口称赞作者是“王佐之才”。这篇作文就是选进了中学语文课本的《阿房宫赋》,吴武陵当场朗诵了一遍,主考官听了也觉得确实很牛。

吴武陵就跟主考官直接开价:把状元给杜牧吧?主考官做为难状:第一名已经内定了,要不给个第五吧。就这样,杜牧进士还没考就已经得手了。这时候有人检举,杜牧生活作风不太讲究,不该中进士。主考官回答,我已经答应了吴哥,就算杜牧是个杀猪卖酒的,这第五名也得给他。

抛开主考官话里行业歧视的不良倾向不谈,杜牧这个进士中得有点荒唐。虽然在后人心目中,凭小杜的才华,中个把进士不在话下。但堂堂大唐朝的国家级公务员考试,被他们弄得如同儿戏,听着好像杜牧进士的含金量也打了折扣。

之后杜牧又在皇帝老子亲自主持的殿试中登科,顺利进入仕途,一时名满京华。少年得志的杜牧和几个同榜的弟兄一起到长安城南游览,在一个寺庙遇到一位独自打坐的僧人,聊了几句就觉得这位僧人不一般。

言谈中,僧人就问杜牧是哪路神仙。同游的几位朋友赶紧帮着吹嘘,这是名动长安的新进士杜牧,殿试又连着高中云云。僧人笑着说,我都没听说过。进士才子的名头没有镇住僧人,僧人的平静淡远倒是让杜牧吃了一惊,春风得意的劲头大概一下子冷却不少,不由得感慨这僧人实在是意味深长。这有点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味道,杜牧身为一代诗家,头脑看来还真算清醒。

上司护驾,夜生活如鱼得水

杜牧升官不快,30出头了,还只在淮南节度使牛

僧儒的幕府当个小官,上班地点是扬州。唐朝是扬州历史上几个繁华时代之一,要是想不出来怎么个繁华,就想想现在的上海吧。

那时的扬州一到晚上,全城的歌楼倡馆有上万灯笼打出来,景象该称得上壮观。杜牧当时还没有家室,每天下班后就出没其间,在扬州如鱼得水,业余生活搞得丰富多彩。杜牧个人生活有失检点,他的领导牛僧儒听说后倒也不过问,只是每天晚上都派人暗中跟着杜牧,防止酒后闹事出什么意外。

等到杜牧任满离开扬州,辞别的时候牛僧儒提醒了一句,老弟应该注意点身体。杜牧还嘴硬,说自己还是比较注意保持官员形象的。牛僧儒笑笑,让人拿来一大堆记录,都是保镖晚上跟着杜牧回来写的工作报告,上面写着“某晚,宿某家,平安无事”等等。杜牧羞惭交加,立马哭着拜谢。多年后牛僧儒谢世,墓志就是杜牧创作,以表达对老领导的知遇之恩。

后来杜牧回忆在扬州有保镖护驾逛青楼的日子,写下了人们熟知的“十年一觉扬州梦”。他在扬州虽然过得乱七八糟,但不少关于扬州的诗却脍炙人口,以至后人一提杜牧,不自觉就和扬州联系起来。“二十四桥明月夜”也是杜牧写扬州有名的一句,但谁都弄不明白这个二十四桥是扬州哪里。现在扬州的瘦西湖,还有一座桥就叫二十四桥,不过那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产品,和杜牧相关的地方只有名字而已。

离开扬州后,杜牧放浪形骸的毛病也没怎么收敛。李司徒一次宴请同僚,因为杜牧身为御史,职责是监督干部作风,李司徒没敢请他。但李司徒的家伎号称第一,杜牧很想去瞻仰一下,就托人跟李司徒打招呼。李司徒没办法,只好引狼入室。

杜牧在家已经喝得半醉,到了李家就瞪着眼睛研究李司徒的众多家伎。又喝了三杯后,杜牧借着酒劲问:听说有个叫紫云的,是哪一个?李司徒指给他看,杜牧盯着看了半天,说:名不虚传,应该送给我。满场的人听了都忍不住笑。杜牧接着喝了三杯,站起来当场作诗一首并高声朗诵,神情满不在乎,旁若无人。

古来以好色闻名的主儿也不少,但像小杜这么明目张胆、直截了当的却不多见。这么个劲头,少不得性子里要有几分狂气打底。

虽然风流,情场上也曾失手

杜牧到湖州散心,湖州刺史投其所好,把当地的歌伎舞女都召来让他做专业鉴定。杜牧都嫌不满意,提出在湖边办一次大型游乐活动,这样他可以在全城美女里挑一挑。湖州刺史够哥们儿,真的就照办了。但是杜牧眼睛够毒,看了一整天,竟然没有一个入眼。

眼看就要散场,看见一名妇女领着一个10来岁的小姑娘,杜牧按照老套路盯着小姑娘钻研好久,可算是称心了。他请母女两个过来,当场敲定:10年内我会来这里做刺史,要是10年不来,那就另嫁别人。然后重金下了聘礼,杜牧心满意足地走人。

不料事情不顺,杜牧折腾了14年才混上湖州刺史。到任一看,当年的小姑娘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娘了。因为有10年之期的约定,杜牧愿赌服输,就是郁闷难消,只能又用老办法解决——写诗。

这不是杜牧第一次情场失意了。杜牧刚刚参加工作不久,他的领导有一位宠爱的歌女叫张好好,很合杜牧的胃口。自从见到张好好,小杜没事就往领导家跑,三天看不见就浑身不自在。但张好好是领导家属,杜牧苦于有贼心没贼胆。

后来领导的弟弟和杜牧英雄所见略同,也看中了张好好,于是张好好成了他的小妾,杜牧连饱眼福的机会也没有了。直到杜牧工作调动去扬州,还一直怀念着张好好。几年之后,杜牧偶然又遇到当年朝思暮想的梦中情人,感慨万端之下写了著名的《张好好诗》。杜牧并不以书法出名,但这股相思可能憋得太久,爆发出来别有风致,以至杜牧手书的《张好好诗》成为书法珍品。流传至今的《张好好诗》纸本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后来被民国四大公子之一、收藏家张伯驹购得,最后捐献给了国家。现代人只会在KTV唱失恋情歌,小杜失恋都失恋出了一件国宝。

杜牧成名虽早,却没有得到在政坛上施展自己才能,实现自己平生志向的机会,只好借诗酒风流来掩盖自己的失意。临终前,他给自己写好了墓志铭,焚烧了自己生平的文章诗稿,流露出决绝而去的姿态,这正好体现了这风流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
第2个回答  2011-05-18
杜牧在湖州的浪漫史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 杜牧题跋像
[2]牧诗名,盛情款待。他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啊!”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话。这母女俩都很害怕。杜牧说:“不是马上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期。”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女孩的母亲同意。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可他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后来他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他的本意。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这才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想,说:“她讲得很有道理。若是强迫她,是会闹出祸事来的。”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这样一首诗:   自是寻春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第3个回答  2012-11-29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枚常在园中嬉戏。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写《阿房宫赋》。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后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三年,迁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他忧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他在《郡斋独酌》里说自己:"岂为妻子计,未在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商。"他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疆。其"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的气概很像后来岳飞的《满江红》。他在《燕将录》里褒扬谭忠,是因为他能劝说河北诸镇不反抗朝廷。为了实现这些抱负,他主张读书应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他强调知兵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主兵者,圣贤材能多闻博识之士,则必树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则必败亡其国也。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虚也"(《注孙子序》)。为此,他写了《原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和《孙子注》。由于怀才不遇,他的愿望不能实现,所以往往在生活上放旷不羁。这些都影响到他的创作。
  据《唐才子传》载,“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争也”。刘熙载在《艺概》中也称其诗“雄姿英发”。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
  杜牧出生于诗书之家,虽不是钟鸣鼎食般的生活,但未受过半点穷。祖父杜佑不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著有二百卷的《通典》。这给了自幼好学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学功底,早在他参加科举考试之际,就曾以一篇《阿房宫赋》传诵于文士之间。太学博士吴武陵击掌称好,甚至跑去向主考官登门直荐。   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他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气息已一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专权,党争延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大唐之舟外渗内漏。杜牧死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江山易帜。“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对于杜牧而言,饮酒,成了疗伤祛痛的乐事。
  “高人以饮为忙事”,“但将酩酊酬佳节”,“半醉半醒游三日”……杜牧喜欢酒,即便在清明祭祀先人的路上,冒着丝丝细雨,也不忘向牧童寻问酒家。杜牧诗中,饮酒之句俯拾即是,他甚至情愿“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刚刚“乞酒缓愁肠”,却不料又是“得醉愁苏醒”。酒浸肝肠,愁萦心间,唉,醉也不是,醒也不是,杜牧又发出“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的梦话来。那么,就将这副身子,这腔醉意,连同满腹的经纶,交付青楼佳人,交付红颜知己,及时行乐,来个春满人间。
  杜牧风流得别具一格,风流得声名远播,在繁华的扬州,杜牧的足迹踏遍青楼,宿醉不归。乃至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不放心,暗中派人保护。有一日,杜牧调任回京,牛僧孺劝他切莫“风情不节”,并且拿出兵卒们发回的满满一箧平安帖,杜牧见此,又愧又羞。正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字词之间,满是艳情。杜牧的风流轶事,与他的才华一样,传之于世。   杜牧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是咏史与七绝。杜牧的咏史,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游经赤壁,他说,假如周瑜借不到东风,则将是“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反常人思维,给人以全新的视角。过华清宫,想起当年杨贵妃喜啖荔枝的情景,杜牧感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小中见大,虽未出现唐明皇半个字,却点出当年安史之乱的个中原委。夜泊秦淮,歌舞升平,可是,杜牧听出来了,那是什么样的歌曲啊,分明是亡国之音,若照这样下去,大唐亡国也指日可待了。杜牧咏史是表,讽今才为其里。
  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但这篇短文写得却是平实无奇,丝毫不显文豪手笔。据《新唐书》载,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或许,在外人看来,杜牧一生,俊朗豪健,而他在强作笑颜、把酒尽兴的背后,却是不欲示人的悲凉吧?

参考资料:http://www.ruiwen.com/news/54996.htm

第4个回答  2019-03-21
杜牧是宋国最出名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