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蝈蝈为什么在夏天叫个不停吗?

如题所述

首先说蝈蝈是一种比较善叫的虫,只要是蝈蝈感觉舒服了基本都会开叫,如果你的蝈蝈到家后长时间不叫,肯定是自身或者环境中的某些因素造成他不爱鸣叫。具体原因就需要我们多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参考下述原因逐一分析了:
1、新蝈蝈开叫期不喜欢鸣叫
刚蜕完皮的蝈蝈身体比较潮嫩,翅膀上的发音器官尚未完全风干,此时的蝈蝈偶尔会有拉膀的动作,但一般不会连续鸣叫。并且此阶段过多的鸣叫会损害发音器官,因此也不建议通过与其他蝈蝈搭须或提高温度的手段诱发蝈蝈鸣叫。大概一个月后,蝈蝈翅膀完全定型自然会畅快的鸣叫,此时的蝈蝈也就从初叫期过渡到了旺叫期。
2、温度过低蝈蝈不喜欢鸣叫
冬季的人工蝈蝈往往因为温度过低而不喜欢鸣叫,室内温度如果低于25度则蝈蝈不喜欢鸣叫。尤其是在蝈蝈刚蜕完皮的那几天,如果室温过低,则会造成蝈蝈翅膀内部结构永久的损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寒膀,已经寒膀的蝈蝈后期会明显的拉膀无力,并且也不爱鸣叫了。
南方地区由于没有暖气,冬季饲养蝈蝈经常会出现此类问题。可以买一种爬宠常用的加温垫解决,一般5W或7W的足以,但使用此种加热垫需要注意保湿,否则蝈蝈很容易出现干须的现象。
3、蝈蝈过于饥饿不喜欢鸣叫
蝈蝈是一种比较耐饿的虫类,一次吃饱的情况下坚持一个星期左右是不成问题的,但如果长期处于饥饿的情况下,蝈蝈也会出现不爱鸣叫的情况。此时的表现有些类似于寒膀,蝈蝈会偶尔鸣叫,但很少出现连续的鸣叫。长期营养不良的蝈蝈,即使后期大量补足营养,也很难再恢复连续鸣叫的状态了。
4、蝈蝈长期憋气不喜欢鸣叫
有些用筒子作为虫具饲养蝈蝈的朋友会发现,即使环境温湿度很合适,即使蝈蝈吃的很饱,但就是不爱鸣叫,并且蝈蝈不爱在罐底待着,喜欢爬在筒子口部,这是憋气造成的。蝈蝈是用腹部的气孔呼吸的,呼吸出来的二氧化碳比普通空气重,因此会聚集在筒子底部,越是工艺好的筒子,其底部接缝越是紧密,因此透气性差,时间长了蝈蝈就会感到不适,自然不会鸣叫了。
5、蝈蝈体质差不喜欢鸣叫
新蝈蝈没吃大鞘、新蝈蝈顶肚不足、蝈蝈太老等情况皆可归结于体质差,体质差的蝈蝈就是正常的身体活动都显得软弱无力,更别提鸣叫了,因此对于体质差的蝈蝈要注意补充营养,而不要刻意的让其鸣叫。近些年蝈蝈体质逐渐变差,这与份房追求更快的份虫时间有关,也与市场上追求新脱的心态有关。尤其是南方地区,新脱、嫩皮、潮膀的蝈蝈最好卖,因此商家一味的追求快,蝈蝈刚蜕完皮的头几天是最应该修养的,结果往往都是在快递运输过程中度过的,这样出来的蝈蝈能不死就算难得,而体质往往很难恭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4

生活在荒野灌木丛里的小蝈蝈,有各种鲜嫩的枝叶和美味的野果充饥解渴,偶尔还有毛毛虫可以开开小荤。随着一次次蜕皮长大,蝈蝈有了越来越健美的身材,它的两对翅膀日益健全,强壮的后腿也越来越适宜跳跃了。灌木丛里食物丰富,小蝈蝈只需伸伸腿,蹦一下,就能饱食终日了。在茂密的树叶和枝条的隐蔽下,蝈蝈几乎可以高枕无忧,只要它的动作不太大,蝙蝠和鸟儿也很难找到它。

当小蝈蝈长成一只健壮的雄蝈蝈时,就要找女朋友了。茫茫林海上哪儿去找啊?雄蝈蝈有一对可以弹奏美妙乐曲的前翅,同样隐蔽的雌蝈蝈听到雄蝈蝈的求爱小调就会循声而来,哪怕是在几百米之外。对于体长一般不足40毫米的蝈蝈来说,要在密林中找到雌性,就如同我们在车站、码头的人海中寻找迷失的亲朋好友,只得求助于“广播找人”。成熟的雄性蝈蝈一旦开始“唱歌”,在没有找到雌蝈蝈之前一直会痴情地“唱”下去的。对于那些身体更小的蟋蟀、蛉虫类来说,院子角落的一堆瓦砾就是一座小山,一个草丛就是一个森林,不发声根本无法寻找知音。

其实,蝈蝈以及其他会发声的鸣叫昆虫,如纺织娘、蟋蟀、金蛉子等都不是歌唱家,而是演奏家,它们没有嗓子或歌喉,有的是一对天生的可以用来弹奏的前翅。雌性一般不会主动“唱歌”,只有个别种类会有类似“应答”的被动发声,通常人耳无法感知。

第2个回答  2017-11-24

雄蝈蝈叫声的是用两叶前翅摩擦发出醇美响亮的音色,这种声音作用于吸引异性、呼唤同性、惊叫敌人。雄蝈蝈的鸣器前翅在背区,前宽后窄而扁,前翅背呈黄褐色,前翅侧区多呈绿色,多翅脉网纹,翅背很厚,翅侧较薄。一般雄虫前翅长为14—18mm,也有少数的大翅者,长度可以达到20—30mm。雌虫前翅短,一般在6—8mm左右。雄虫前翅一般为左搭翅,即左翅盖于右翅之上。鸣叫发声时两前翅斜竖起,来回摩擦,从而发出巨大的音响。两翅愈发达(翅大且厚),摩擦就越强劲有力,叫声愈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1-06

一到夏天蝉就叫个不停,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快来一起涨知识

第4个回答  2019-11-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