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有利区(带)优选

如题所述

6.2.1 优选区(带)的依据

1)构造体系和沉积体系特征及所处盆地原型的部位。

2)烃源岩发育状况及资源丰富程度。

3)已发现的油气田状况。

4)油气勘探程度等。

6.2.2 油气勘探选区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具多时代多层系生、储油特征,已发现上百个油气田,大气田 6 个,大油田 5 个,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据近年来油气勘探新进展,笔者认为该盆地总体满盆含气,半盆含油(南部),对有利区(带)的优选,根据现有勘探现状进行研究确定(图 6-1)。

6.2.2.1 天然气

在盆地综合地质研究与区带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勘探程度和资源基础,优选 7 个目标进行勘探。盆地北部苏里格—杭锦旗地区,盆地东部子州—米脂地区、盆地西北部、盆地东部盐下、盆地西南部、盆地东南部(图 6-1)。

图6-1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评价选区图

(1)盆地北部苏里格—杭锦旗地区

该区勘探面积大,近几年已在东部、西部和北部勘探取得重大进展。建议下一步勘探目标主要向西部、南部和东北部发展。

1)西部:以往认为整个西部地区受天环坳陷影响,可能含水。近年勘探表明西部无统一的气、水边界,而且整个气层分布不受区域构造控制,向构造低部位甩开钻探的探井均见到好的含气显示。如在构造下倾方向甩开的多口探井如苏36 井、苏37 井、苏38 井、苏40 井和棋探 1 井均钻遇盒8 段气层,厚度为 6.9~12.3m;苏 175 井试气获 11.31×104m3/d(AOF)。今后以进一步扩大西部含气范围、落实储量规模为目标。

2)南部属苏里格沉积体系向南的延伸,主要处于三角洲前缘沉积相带,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该地区目前已整体落实苏 124、莲 5 两条含气砂带,岩性以中—粗粒石英砂岩为主,已有工业气流井11 口。目标扩大储量规模。

3)东北部近期又有新发现,须加大勘探力度,力争有新发现。

(2)盆地中部靖边-延安地区

该区勘探面积较大,是上、下古生界复合含气区。上古生界石盒子组盒 8 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具有厚度大、横向连片性好和分布稳定的特点。储层以石英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溶孔、粒间孔为主,含气普遍,已有工业气流井28 口,含气范围超过 6000km2;下古生界马五1+2和马五4气层分布稳定,具有与靖边气田类似的岩溶储层特征;孔隙类型以膏模孔为主,物性、含气性较好,平均孔隙度为4.4%,渗透率为0.58×10-3μm2,已有工业气流井 9 口,已落实有利勘探面积超 1000km2

通过进一步勘探,该区可形成大气田规模。

(3)盆地东部子州—米脂地区

盆地东部具有多层系含气特征,勘探面积为15000km2,获工业气流井62 口。主要目的层为石盒子组、山西组和太原组。

该区生烃强度大,烃源供给充足;发育多套不同成因、类型的储集砂体。天然气以垂向运移为主,上古生界各层系均见气层分布,具有多层系复合含气特征。

针对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埋深浅、多层系含气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单井产量与勘探效益,充分发挥每一个气层的产能,宜开展多层系、大层段压裂改造工艺试验,为下一步天然气产能建设提供后备领域。

通过进一步勘探,东部地区预计可形成 6000×108m3的储量规模。

(4)盆地西北部地区

该区处于天环坳陷北部,有利勘探面积为6000km2,主要目的层为奥陶系克里摩里组、二叠系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区内天然气勘探程度较低,完成二维地震 910km,完钻古生界探井 5 口,其中棋探 1 井在克里摩里组及上古生界均钻遇含气显示,铁 1 井在上古生界见到较好含气显示。

奥陶系克里摩里组发育礁滩相沉积,已落实礁滩体分布面积为 437km2;主要发育溶孔、晶间孔和生物礁骨架孔等孔隙类型,可形成良好储集体,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上古生界发育受NW向物源控制的储集砂体,盒8段砂体厚 15~40m,山1砂体厚10~20m,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储层平均孔隙度为 5%~11%,平均渗透率为(0.3~2)×10-3μm2,表明上古生界砂岩储层分布稳定,具有勘探潜力。

通过深化勘探,预计可开辟碳酸盐岩勘探新领域,可形成一定的储量规模和重要的勘探接替领域。

(5)盆地西南部华亭地区

该区勘探面积 16000km3,勘探程度低。其中镇探 1 井山 1 试气获工业气流。主要目的层为上古生界二叠系石盒子组和山西组。

二叠系山 1 段和盒8 段发育受西南物源控制的三角洲平原和前缘砂体,砂体规模较大,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孔隙以粒间孔及颗粒溶孔为主,物性和含气性均较好。纵向上山 1 与盒 8 砂体复合含气,相比之下,山 1 砂体横向分布较稳定,主力储集砂体厚 7~10m,含气性较好,其中镇探 1 井山1 段试气获工业气流,表明盆地西南部具有较好勘探前景,预计可形成大气田级的储量规模,是下一步重要的接替领域。

(6)盆地东部盐下目标区

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构造位置处于伊陕斜坡,勘探面积约为 10000km2。区内完钻探井6 口(榆9、米1、镇川1、龙探1、府5 和陕钾1 井),其中龙探1 井在马五7 段试气并获407m3/d气流。

区内下古生界发育多套烃源岩,累计厚度大于 20m;储层主要为白云岩,晶间孔、晶间溶孔发育;奥陶系盐岩覆盖面积超过4×104km2,保存条件较好。经进一步勘探,可形成新的碳酸盐岩勘探领域,预计形成(3000~5000)×108m3的储量规模。

(7)盆地东南部富县—宜川地区

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勘探面积为 12000km2,该区勘探程度较低,仅完钻古生界探井5 口(宜探 1,宜2,洛 1,宜 5 和宜 6 井),探区周边完钻古生界探井 5 口(红 3,富探 1,黄深 1,吉 1 和蒲 1 井),2004年在邻近的乡宁地区完钻煤层气探井8 口。

该区处在上古生界生烃中心南端,石炭-二叠系煤层厚度为 3~8m,暗色泥岩厚 30~70m,石炭系灰岩厚2~18m。其中煤层有机碳含量达 73.6%~83.2%,为区内主要的烃源层,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厚500~1000m以上,残余有机碳含量为0.13%~0.20%,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现今累计生烃强度为(15~45)×108m3/km2,累计生烃量为24.4×1012m3,烃源条件较为有利。

盆地东南部地区晚古生代主要接受来自古秦岭的物源供给,河流由南向北在富县—宜川一线注入湖区。有利储集砂体主要发育于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 8 段及山西组山 1 段,盒 8 砂体厚度可达 10~20m,孔隙度为8%~11%,渗透率为(0.2~0.6)×10-3μm2;山 1 砂体厚度可达 5~12m,岩性为浅灰色岩屑砂岩与灰白色长石岩屑砂岩,孔隙度为5%~10%,渗透率(0.1~0.4)×10-3μm2。宜探1 井盒8 产气 0.441×104m3/d。探区北部中原油田完钻的富古 5 井下石盒子组试气获得 3.500×104m3/d的工业气流;2004年钻探的洛 1 井在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盒 8 钻遇 19m 岩屑质石英砂岩。钻探的宜5 井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盒8 段钻遇砂岩6.6 m,山西组山2 段钻遇砂岩7.1 m,测井解释含气层 1.6 m。分析表明,区内上古生界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奥陶系马家沟组位于米脂盐湖南缘的中央古隆起北斜坡带,加里东风化壳岩溶期处于岩溶阶地建设性岩溶储层发育区。马家沟组顶部的潮坪相含膏白云岩和藻白云岩,通过准同生期的层间岩溶作用、风化壳岩溶作用和埋藏期酸性水岩溶作用等多重改造后,形成大面积展布的白云岩岩溶型储层。完钻的富探 1 井及邻区探井储层孔隙类型有晶间孔、晶间溶孔、溶孔(洞)、膏模孔和微裂隙等,孔隙度一般为3%~6%,渗透率为(0.10~2.48)×10-3μm2;宜 2 井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6解释含气层两段,共5.0m,平均孔隙度为3.27%,平均渗透率0.24×10-3μm2;宜 6 井顶部层位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六段,马五1+2解释含气层4段,共9.6m,平均孔隙度为2.41%,平均渗透率为0.1×10-3μm2,试气获2.0820×104m3/d(井口)的工业气流。要进一步深化地质研究,预计可形成大型气田的储量规模。

6.2.2.2 石油

(1)陕北地区

陕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主力目的层为长 6 油层。长 6 期陕北地区湖盆地形平缓,物源供给充足,在三角洲的大规模建设期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相互叠置,形成了大型的三角洲群,这一认识有力地指导了陕北地区精细勘探,实现了油区复合连片。近年来,在前期研究及其勘探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沉积微相、储集砂体展布规律及石油运聚成藏机理研究,通过精细勘探,取得了新的进展。目前在长 61、长 62油层共发现 7 个含油富集区,面积为450km2,落实储量规模 2.0×m8t以上。

长8 油层是陕北老区新发现的含油层系,目前共有26口井钻遇油层,平均厚度为5.6 m,平均孔隙度为8.6%,渗透率为0.43×10-3μm2,获工业油流井15口,单井平均试油产量 6.44t/d,最高达20.66t/d(新237),初步落实了7个有利含油目标区,面积约300km2,展示出较好的勘探前景。

近年来,陕北地区针对长2 油层埋藏浅、压力温度低、压后返排难度大的难题,通过压裂技术攻关,有效地提高了破胶效果,使浅油层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3年来,陕北浅油层共获工业油流井 68口,单井平均油产量 12.5t/d,最高达 71.66t/d(镰41 井)。目前区内已发现 5 个有利区,储量潜力为2.0×108t,将成为长庆油田实现 5000×104t资源量发展目标的又一重要途径。

(2)西峰油田及周边地区

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20世纪 70年代在区内探明的马岭油田以侏罗系油层为主。近年来,在深化该区沉积体系和油藏分布规模研究的基础上,石油勘探以“马岭下面找马岭”为目标,立足长8 主力目的层,兼探长3 油层,获得了重大发现。在长8 油层发现了镇83、里47、环42 等8 个含油富集区,有利含油面积约800km2,储量规模达 4.0×108t。在长 3 油层发现了 21 个长 3 含油有利区,面积约200km2,储量规模达 9000×104t。通过进一步勘探和评价,有望形成 10×108t以上储量规模,为陇东地区整体实现年产原油800×104t落实了新的建产目标。

长 7 为最大湖侵期油层,发育浊积砂体,成藏条件较好。陇东地区 2009年完试的里 17、城 71井在长 7 试油分获21.08t/d,10.46t/d的工业油流,勘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有工业油流 79 口,单井平均试油产量8.58t/d,最高达 50.1t/d(里47),发现了6 个含油富集区,实现了马岭油田老区下部新层系的接替。

目前,盆地长 7 钻遇油层井 122 口,完试井 108 口,71 口井获工业油流,单井平均试油产量8.50t/d,最高达 56.45t/d,成为值得重视的勘探层系。

(3)姬塬地区

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多层系复合含油富集区,在寻找大型岩性油藏的同时,注意古地貌和小幅度油藏。主要发育延长组长4+5,长6 及长8 油藏,部分区块长4+5,长6,长8 与长2 及侏罗系多层系复合含油。近几年,在该区坚持立体勘探,不断深化沉积体系及石油运聚成藏机理研究,加大整体勘探与评价的力度,储量规模得到快速落实。

长8 油层为浅水三角洲沉积,多期分流河道相互叠加,砂体分布稳定,延伸距离远,有利于形成大型岩性油藏。同时,该区属长 7 优质烃源岩发育区,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在主生烃期和排烃期,生烃最大,产生强大的排烃运移动力,具有上下排烃、大面积幕式充注的特点。

长4+5 油层属于退覆式三角洲沉积,为短暂湖侵背景下发育而成,河口坝和分流河道复合叠加,储集砂体较为发育。该沉积模式的构建为姬塬地区长 4+5 油层勘探突破起到了关键作用,为盆地寻找新的含油层系提供了新思路。

长 7 油层为该区的勘探接替层系。通过2010年的勘探,发现了安88 井区和远 140 井区2 个含油富集区。

长2 及侏罗系是该区勘探的老层系。20世纪 70年代,通过对侏罗系古地貌油藏和小幅度构造油藏勘探,发现一批小油田;近年来随着姬塬立体勘探和浅油层精细勘探,又新发现高产油藏 17 个,成为建产的有利目标。

(4)华庆地区

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湖盆中部,主力目的层为延长组长 6 油层和长8 油层组。该区早期勘探以长4+5 以上油层为主,发现了元城、城壕、华池和南梁等油藏。近年来,通过深化湖盆中部沉积特征研究,首次获得了“坳陷湖盆中部发育三角洲分流河道与重力流复合成因储集砂体”的新认识,改变了以往“湖盆中部以泥质岩类为主”的传统认识。该理论有效地指导了勘探,拓展了勘探领域,使长 6 油层取得了重大突破。近年来围绕长 63含油主砂带整体勘探,整体评价,快速落实了元284,白209,白255 和山139 等4 个整装规模储量区,已提交探明地质储量2.63×108t,控制地质储量2.01×108t。2010年在其东、西两侧积极展开勘探,新发现了午58、午69 两条含油砂带,形成新的储量接替区。

在重点对长 6 油层勘探的同时,坚持立体勘探,长8 油层获得了重要发现。目前共有工业油流井50 口,发现了 6 个含油富集区,有利含油面积约400km2,预计储量规模可达亿吨。

特别关注新层系。盆地长 10 油层是中生界勘探程度最低的油层,截至目前,长 10 油层共完钻探井、评价井401 口,加上开发骨架井 15 口,合计 416 口,平均探井密度为 0.0042 口/km2。以往仅在盆地西缘马家滩油田发现长 10 油藏;近年来,随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钻井深度的不断加大,逐步认识到长 10 油层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含油层系,尤其是盆地东北部长 9 烃源岩分布区,长 10 油层具有形成油藏的必备条件,在油层过剩压力的驱动下,可望形成上生下储油藏。截至目前,在长 10 油层已获工业油流井 14 口,平均油层厚度 9.4m,平均孔隙度为 10.7%、渗透率为 19.96×10-3μm2,获得20t/d以上高产工业油流井 6 口,最高单井试油产油 113.73t/d(王 517)。今年完试的王 526 井和王 527 井分别获 31.54t/d 和 21.77t/d 的工业油流。目前初步落实了 9 个有利含油目标,面积约 150km2

盆地长 9 油层为延长期湖盆演化的第二旋回。近年来,通过深化盆地延长组下部层系沉积演化、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及加大勘探力度,长 9 油层获得新发现,已成为重要的储量接替层系。截至目前,长 9 油层共完钻探井、评价井 958 口,开发骨架井 34 口,合计 992 口,平均探井密度为 0.0099/km2。油藏类型属构造岩性油藏,鼻状隆起带和小幅度构造对油藏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现找到的油藏油层平均厚度为 14.5m,平均孔隙度为 13.0%,渗透率为 5.04×10-3μm2,最高试油34.34t/d(黄219 井),平均单井试油产量 11.6t/d。目前,该油层已有工业油流井 50 口,发现了 24个有利含油目标,面积约300km2

(5)西缘断褶带

该带是指马家滩段和沙井子段(受控于六盘山弧形构造体系),是值得重视的后备勘探领域。该区的勘探始于20世纪 70年代,主要针对构造油藏,先后发现了马家滩油田、李庄子油田、大水坑油田和摆宴井油田,探明含油面积20.4km2,探明地质储量 1151.97×104t。近年来,通过西缘断褶带的构造演化史、盆-山演化时空关系和油气运聚成藏条件的研究,认为该区是值得重视的一个勘探领域,①该区在中生界盆地形成过程中虽经多期构造改造,延长组中下部含油目的层和侏罗系延安组目的层保存较全;②在盆地生排烃高峰期,该区处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且紧邻生烃区,该段的北、中、南都找到了油藏;③该区以构造油藏为主,易于形成多层系复合含油,提高储量丰度,较浅的埋深也利于节约勘探成本;④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多种测井资料的精细处理解释以及试油工艺的改进,使得发现描述局部构造圈闭、识别油气层有了技术保障。该区勘探突破对寻找后备勘探战场、拓宽勘探领域及深化西缘构造带的认识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盐池、靖边以北低勘探程度区是指马坊、油坊庄等老油田以北盐池—城川勘探范围。该区的勘探程度比较低,在以往的勘探生产中,由于该区离生烃区较远,对浅部油层的勘探效果不理想而投入工作量较少,勘探工作滞后多年,近年来,随着石油勘探不断向北延伸,并且在古生界天然气勘探中有中生界油层组的发现,该区成为值得深入勘探的领域。截至目前,该区多口探井获得工业油流,池 8井延10 获4.59t/d,产水18.3m3;定24 井延9 获26.44t/d,无水;安79 井延9 获20.83t/d,无水;定27 井长61 获4.31t/d,产水7.81m3。这些工业油流井的发现说明该区具备成藏条件。现需要研究的问题是:①该区的供油条件,长4+5 与长 7 两期湖盆发育期在该区有无形成烃源岩,若有,生烃能力如何?也就是说已经形成的油藏其油源来自那里,是自生的还是盆内南部的油气运聚;②该区的微裂隙展布与影响作用,该区属盆地北纬38°南北基底拼合带,此拼合带在地表已有明显的表现,形成南为黄土沟壑、北为盐硷戈壁沙漠两种地貌景观,而在后期多次的构造运动中,基底拼接带隐性运动对上覆中生界的地层有什么影响,形成裂缝系统的时间和平面分布有什么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已发现盆地中部侏罗系油田的分布走向与该拼合带延伸方向具有较好的匹配性。

(6)盆地东南部地区

该区北起甘泉、富县南到西安,西至陕甘交界,东至临汾,横跨陕西中南部和山西西南部,该区邻近渭北隆起,构造活动强烈,不同时期的断层、裂缝较为发育;地层变化复杂,出露层位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南部和东部有二叠系、石炭系或奥陶系出露。盆地东南部的石油勘探工作始于 20世纪 50年代初,大致分为4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20世纪 50~60年代,在黄陵、铜川一带开展地质调查和重力测量,发现了一批构造及多处油苗,对四郎庙、七里镇等背斜构造进行构造细测并完钻了一批探井,仅获少量油气流。第二阶段指“会战”初期(20世纪 70年代初),继马栏钻探的马 1 井长2 油层(459.0~467.0m)获 1.17m3/d的工业油流,庙湾、伍房川、马栏、四郎庙、鸡儿嘴、崔家河等构造完钻探井33 口,出油 8 口,发现一批含油构造。第三阶段为 1998~2004年。其中 1998~2001年,在“三个重新认识”思想的指导下,对渭北地区石油成藏条件进行重新评价,优选庙湾、碾子院、老爷庙和四郎庙等构造,完钻探井 11 口,9 口完钻层位长 8-长 9,其中 8 口井发现长 2、长 6、长8 油层。庙38 井长2 压裂试油获得 1.7t/d的工业油流(井深 222m)。该阶段新增探明储量32×104t,控制储量459×104t,预测储量448×104t。2000~2004年,庙 38 井区长 2 油藏曾进行开发。该阶段的勘探表明,渭北地区延长组上部油层埋藏浅,裂缝发育,物性较差(长2 平均孔隙度为11.0%,渗透率为0.12×10-3μm2),油藏规模小,勘探领域应跃过渭北隆起从构造—岩性油藏向盆地本部岩性油藏勘探转移。第四阶段为 2005年至今,在“甩出去,打出去”思想的指导下,针对渭北低勘探程度区以延长组下部的勘探目的层完钻探井 34 口,钻达长10层位的探井有25口。发现延长组下部油藏,获工业油流3口(正25、旺9、旺18),获低产油流5口(正10、正12、旺1、旺19、店4)。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生界资源探明率不足 1%,通过该区各油层组成藏条件分析,认为该区还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7)盆地西南部地区

即镇泾—彬县等地区,北邻油源,砂体发育。目前在三叠系发现多个油田,并发现天然气,表明该区有进一步扩大含油面积的可能,要关注新层系勘探,增加储量,还可发现新油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