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建制沿革

如题所述

秦代为羌人故地,两汉、三国为西平郡辖地。
东晋十六国时,先后属前凉、后凉、南凉、北凉五国属地。
南北朝时为鲜卑族吐谷浑人牧地。隋、唐属鄯州辖地,后被吐蕃占领。
宋时为凉州吐蕃六谷部、西夏、河湟吐蕃唃厮啰等地方政权和宋王朝交替统治。
元代为章吉附马封地,属西宁州管辖。随同蒙古军队东来的部分西域亲军,屯耕牧养留居门源。
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马步驻军实行上马为军、下马从耕,开始从事种植业生产。明末为蒙古族麦力干牧地。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军平定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后,置大通卫。次年筑大通城(今门源县城)。
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移大通卫于今大通有到城关镇。
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改卫为县,门源系大通县属红山、永安两堡。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由大通县划出北大通的红山堡、永安堡和祁连八宝、阿力克一带,西宁县划出仙米寺、珠固寺属一带地方,设置门源县,属青海省管辖。
1949年9月10日,门源解放,9月16日,成立门源县人民政府。
1953年12月19日,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政权----门源回族自治区。
1955年6月改名为门源回族自治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