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怎样形成的

如题所述

  地球外部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被称为地貌。地貌的形成作用是指地貌发生、发展的内、外力作用及其相互合力作用。地貌发生、发展的内、外力作用及其相互合力作用。

  1.地质构造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最基本的形式是褶皱和断层,它们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和“证据”.

  褶皱 背斜 当水平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从形态看:岩层向上弯曲隆起;从岩层顺序看:中心老,两翼新
常形成山岭;但背斜的顶部因受到张力,容易被外力侵蚀,成为谷地 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 找矿:良好的储油构造;

  修建隧道

  向斜 从形态看:岩层向下弯曲变形;从岩层顺序看:中心新,两翼老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成为山岭
找水: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承受的程度,岩体就会发生破裂错动、位移 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
大断层形成裂谷或陡崖;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低地;在断裂带上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华山、泰山、庐山、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工程建设如隧道通过断层时必须加固;水库、大坝等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2.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为构造地貌.

  例1
(2011届太原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岸,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却保存得比较完整.内力作用指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与地球自转能等地球内部能等释放的力对地壳表面的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改变了地表形态轮廓和组成物质成分、结构和构造。外力指太阳辐射能及重力与地球外的天体引力能,通过大气、水与生物对地表的作用力。

  二、外力作用与构造地貌

  外力作用使地表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各种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外力作用使地球表面发生风化、侵蚀、搬运与堆积的能量转化与物质迁移,改变地表形态的一系列过程,主要包括流水作用、波浪与海浪作用、重力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与喀斯特作用等。地貌形成是内、外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现代所展现的地貌实际是整个发展过程的瞬间形态表现。故地貌是动态的,地貌形成受构造运动、外力作用和时间3个因素控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11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
内力: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外力: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6-18
地球表面千姿百态,有高山,有平原,有盆地,也有海洋......那么猜想一下:这些是怎么形成的呢?↓
第3个回答  2016-07-26
据他们安莎尔1800万年文明记载,以前地表很多山,现在也有不少平地了。
地质活跃,加上太阳、风和雨水的共同作用改变着。
第4个回答  2016-06-11
地壳运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