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规划和建设不能简单地以经济为导向,而应更多地考虑生态学的价值取向,全面设计其组成区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系统与外界支持系统的联系。所运用的生态学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2.1 系统性
生态的系统思想把社区看作一个功能整体,一个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而不是三者的简单组合的居住区域。这三个子系统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相生相克,不可分割。其中,各组成要素之间依靠一定的流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上构成特定的分布组合形式。生态社区的“生态”,已不是狭义的生物学概念,而是包括有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协调、持续发展的含义。因而在规划设计中要运用系统的思维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兼顾三者的整体性和子系统间的层次和相互关联。
2.2 可持续性
作为生态系统,必然具有一定的自组织能力和协调平衡能力,能确保各子系统之间的持续发展。而以生态价值为取向的社区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人类居住地,是既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居住地。通过合理地规划布局,科学地配置资源达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并保持良好的秩序,进而保证社会、经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2.3 环境容量
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虽然能提高环境的容量和土地的承载力,但过度开发终将给大自然施加过多的压力,导致环境的恶化。因此在社区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社区的规模、容积率和环境承载力,有一个合理的密度控制,避免因解决目前的居住困境而在若干年之后又造成新的困境。
2.4 生态流
生态系统有三大功能,即能量流(energy flow)、物质流(matter flow)和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称为生态流,是联系各子系统、各组成要素的纽带。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畅通是极其重要的。目前,社区生态系统内部的生态流往往是单向的、链状的,没有构成网状和内部的循环,这样的利用效率是低下的。在生态流的利用过程中,应遵循4R:减量(re-duce)、回收(recover)、回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指导思想,运用生态学中循环再生原则形成一种持续的消费模式,提高内部生态流的效率,保证生态流的畅通。
2.5 人与自然相融合
随着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加深,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经历了从“征服自然”向“与自然相协调”的理性转变。在城市规划中,科学家提出要创建“田园城市”,要把城市与森林结合起来,使城市座落在森林中。因此,社区规划建设中也应把人工与自然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将社区融合、组织到大自然的天然网络中。
2.6 生态因子
人类与一切生物一样受其生存环境中的生态因子的影响、调控和制约。社区内生态因子的不同性质、特性和强度以及生态因子相互间彼此制约、相互组合,构成了一个人居的生存环境。社区应尽可能提供高质量的通风、采光、日照等生态因子,减少生态因子对人类的限制,从而创造出最佳的人居环境。
2.7 生态位
社区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社区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生态因子和生产关系的集合等。在生态系统中充分占有尽可能多的生态位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3]。社区生态系统应不断开拓未被占领的可以利用的空余生态位,提高社区的综合生产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