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哪,宁化是客家吗?宁化历史怎么样?

宁化在中国什么位置,宁化为什么叫客家祖地,还有宁化历史是什么,听说宁化很多革命烈士,是不是真的,急知道!!

宁化于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建镇,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置县。宁化县城区位于福建省西部,宁化也是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宁化素有"客家祖地"和"客家摇篮"之称。宁化户籍人口35万余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37万人,通行闽西客方言清宁话,宁化县人民政府驻翠江镇,也是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1个原中央苏区重点县。

宁化是三明地区最大的一个县城之一,现在宁化发展的外地人口也越来越多。而在外地的宁化人也有十多万,据统计宁化人在厦门就有4万人以上,2005年统计宁化在泉州有3万多人,全国各地也分布着众多宁化人。带着客家人的传统走遍中国大江南北,而客家精神,闪光在多少客家子弟的心间,宁化人由此产生了老乡会。由全国各老乡会组织,在厦门成立了在宁化人网(nhr0598.cn),网站核心主要与宁化建设同发展,全面的介绍了宁化人的风土人情及新闻动态,让在外乡及本土宁化人提供同交流、同发展。

长征从这里出发——宁化(宁化为长征四个起点县之一),在中国的版图并不显眼,但只要一提起毛泽东的《如梦令 无旦》的光辉词章:“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人们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宁化是中国红色历史上响当当的地方啊 。红色革命年代总人口13万多人的宁化就有1万3千多人参加红军,长征途中,6000多名宁化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尤其是在最惨烈的湘江战役中,由宁化独立第七师改编的红五军团34师将士,为掩护中央主力军突出重围,与数十倍于我军的国民党军浴血奋战,绝大部分壮烈捐躯。

在中央红军长征前最为艰难的岁月里,宁化苏区人民为配合主力红军作战,80%%的适龄青年加入赤卫队、少先队,成千上万的群众动员组织起来,建工事、筑堡垒,运输物资和伤病员,突击筹集货币15万元,银元10万元,布、草鞋1万多双,军衣1000多套送往前线,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长征结束后,到达陕北的幸存者仅58人。解放后仅存26人,赢得了苏区"乌克兰"的赞誉。

现今,宁化老区的人民理智地认识到自己在经济、技术乃至思想观念上的暂时落后,他们企盼中央给予宁化享受国家中部地区待遇,渴望抓住这宝贵的机会,加大投入,增强这块红土地的“造血功能”,让宁化早日摆脱贫困,步入小康。

宁化特产:老鼠干、客家黑笋干、豆腐皮、辣椒干、薏仁米、红磨菇、宁化魔芋、延祥茶、山茶油、客家酒娘等农副土特产品,其中老鼠干、牛角椒列为"闽西八大干"。

宁化特色小吃(包外省):宁化烧卖、松圆子、煎圆、仙草、兜汤、牛肉汤、宁化牛肉丸、炒田螺、宁化粉干、擂茶、煎包子等。

宁化风景区:宁化天鹅洞、客家祖地、祖山-东华山、牙梳山、水茜岩石寨等。

宁化人民在努力着,也在企盼着!

注:宁化老乡群福建总群41358238;全国各地学生超级群:48833153(可容500人)。

参考资料:宁化人网: http://www.nhr0598.cn/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30
宁化的客家风情
一、宁化旅游资源

宁化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它融奇特自然景观和珍贵人文景观于一体。其一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宁化石壁是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客家民系、客家文化、客家精神在此孕育和形成,世界近亿客家人从这里播衍、开拓、奔赴五洲四海。座落于石壁客家祖地景区的客家公祠,它聚客家百姓祖宗神灵于一堂,成为世界客家人的总家庙。众多海外乡贤归故里、拜灵源,石壁客家祖地亦成为世界客家人的朝圣中心。这里客家风情浓郁、民风淳朴,似中原遗风,又独具客家特色。其二是奇特的自然景观。宁化天鹅洞群,上百个风貌各异的溶洞分布于此,石林、湖潭如颗颗明珠镶嵌于绵秀山峦之中,溶洞数量之多、分布之密、规模之大为八闽洞群之冠,堪称“中国东南地区罕见的洞群世界”。后又经著名地质学家、两院院士张宗祜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其地下河水中石林为中国独特的地质奇观。 众多溶洞尤以天鹅洞、神风洞为最。天鹅洞洞内钟乳累累、石笋林立,造型千姿百态、精美如玉、白似天鹅,被称为“福建省首屈一指地下岩溶艺术博物馆”。另一神风龙宫,洞厅宽阔雄浑,飘渺神秘,尤以千米溶洞地下河中的水中石林地质景观实属国内仅有。另外有融岩溶景观与佛教信仰于一体的“大慈岩”、险秀奇幽、民族风情浓郁的客家风情园等。在众多溶洞的地表,还点缀着福建最深(103米)的天然内陆湖、国内罕见的地质奇观-“蛟湖”、峰岸叠翠的“天鹅石林”以及省级自然保护区牙梳山。同时,宁化是著名的中央苏区和红军长征全国四个起点县之一,现县内保存为数可观的革命历史文物和珍贵历史遗迹,如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历史博物馆、湖村锣鼓坪红军长征集结点、红军医院以及延祥明代古建筑群。

二、客家民系简史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宁化石壁是客家摇篮、客家祖地。

石壁人原本中原汉人,据史学家考证,从西晋开始,受中国历史上战乱、饥荒、兵灾、政府的奖掖安排、外地经济的引渗等,使大批中原汉人举家南迁。古石壁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开阔盆地,这里土壤肥沃、森林茂密,从高处望去,像一堵绿色的屏障,在战火纷飞、狼烟四起的年代,这里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俨如“世外桃源”。在唐宋时期,客家史上第二次人口大迁徙中,南迁的客家先民一度汇聚于石壁,在此垦荒拓殖,生息繁衍,不断与当地土著畲族居民交往、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民系,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创造了坚韧不拔、刻苦耐劳、开拓进取的客家精神。此后,这批客家人及其子孙把这里作为新的起点,迈出坚实的步伐,走遍南国,或及至中原。而后,又飘洋过海,奔向五洲四大洋。如今,近亿客家后裔遍及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世界客家人多称其一世祖来自宁化石壁,石壁便成为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和客家文化的发祥地。

三、客家祭祖

客家人素有爱国爱乡、慎终追远,敬祖穆宗之传统美德。改革开放以来,在海外掀起了一股“客家寻根”热潮。1992年开始,宁化县政府为满足众多海内外客属乡亲的“寻根谒祖”需求,由县政府斥资、四海乡贤襄助,在石壁村兴建了一座仿古建筑群——客家公祠,世界客家人从此拥有自己的总家庙。从1995年客家公祠落成至今,每年都举办一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并将每年的10月份定为“祭祖月”。祭祖大典期间(每年阳历10月15日—17日),众多海内外客家乡贤千里寻根,共聚石壁、虔诚谒祖,一起参加盛大的祭祖仪式,有祭诞、仪仗、乐舞、主事、仪式等五项程序,而后查阅族谱等史料,细品客家酒娘、石壁擂茶,欣赏客家山歌、舞蹈等艺术表演,祭祖大典庄严肃穆、场面宏大、古典性强、民间文艺节目丰富多彩、客乡情结浓郁。1997年还举办了“福建省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活动。九年来,石壁客家祖地景区共接待来自国内19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海外24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共27万人次,其中海外寻根祭祖团180个,3864名代表海外80多个客属团体。特别是2000年,十六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闽西举行,石壁祖地祭祖大典作为恳亲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规模和声势大大超过历届的祭祖大典,在海内外客家人中引起了轰动效应。如今,随着海内外“客家寻根热”的不断升温,前来石壁客家祖地寻根祭祖的海外客家人络绎不绝,石壁客家祖地日益成为五洲四海客家人的朝圣中心。同时,以宁化客家祖地为主要内容的“客家风情旅游专线”已列入福建省三大联合促销线路之一,“客家祖地”品牌亦成为三明旅游三大知名品牌之一。

四、客家风情

宁化石壁是客家民俗文化的发祥地,最原始的客家话从这里形成,最古老的客家民间艺术、山歌、戏曲从这里推出和流传,最古朴的客家服饰从这里产生,最早的客家礼俗从这里延续。宁化及其石壁方言,保存着中原许多古汉语的成份,同时在音系、词汇、语法等方面,又发生了变化,而成为一种新语系—客家话,客家话随着客家先民的流迁而不断演变,但现代的客家话的浊母清化是石壁形成的,宁化及其石壁方言成为客家话的源头。宁化客家民间艺术异彩纷呈,这里可觅中原文化的古老痕迹,又具客家特色。尤其是久盛不衰的客家民歌山歌,诸如“曲棚”、“道士音乐”都为客家人所喜闻乐见,都是石壁传统文化的瑰宝。客家音乐内容丰富,有怀古歌、劝世歌、情歌、革命山歌等。现今石壁一带的村村寨寨,仍活跃着为数众多的民间歌手,从老人到娃娃,都能即兴而发,唱上几曲地道的客家山歌。宁化客家服饰保持了中原宽博的服饰特点,但也溶入了当地少数民族以短窄为上的服饰特点。过去女人多梳髻子(船形)以五件金、银簪子插牢,并穿“掩腹子”(围裙),上部有绣花或桃花图案,脚穿绣花鞋,中老年人绣花鞋多为蓝、绿色。小孩则有“绣花肚兜”载鱼尾帽、凉圈子或狗头帽,上面都有绣花,身佩“包袱子”,项挂长命锁或玉佩;男人过去多系腰带和“荷包”。宁化客家礼俗继承了中原汉民族的传统,又与南方山区的特殊环境相适应,如其重孝悌,讲仁义,重教育,讲卫生,重节俭,讲礼仪,热情好客等风气。
第2个回答  2008-10-28
宁化县位于福建省西部,北纬25°58′-26°40′,东经116°22′-117°02′。总面积3381.3平方千米。2003年末,户籍人口31.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37万人。通行闽西客方言清宁话。
县人民政府驻翠江镇,全县辖4个镇、1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翠江镇、泉上镇、湖村镇、石壁镇、城郊乡、城南乡、济村乡、淮土乡、方田乡、安乐乡、曹坊乡、治平畲族乡、中沙乡、河龙乡、水茜乡、安远乡。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90693.htm

第3个回答  2008-10-29
宁化在三明西部,是中国著名的客家祖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