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的产生原理

如题所述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
2. 声源是最初发出振动的物体。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
3. 物体在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赫兹(Hz)。人耳对200-800Hz的声音最敏感。
4.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液体>气体。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5. 声音在各类物体中的传播速度:真空不能传播,空气速度随温度变化,软木、煤油、蒸馏水、海水、冰、铜、大理石、铝、铁等都有不同的声速。
6.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强弱,音色指声音的特色。
7.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弹回来,产生回声。时差小于0.1秒时,人耳分辨不开。
8. 混响是声源停止振动后,声音仍持续一段时间的现象。
9. 声音有能量,如共鸣现象显示了声音能带动其他物体的振动。
10. 分贝(dB)是表示声音强弱单位。0分贝刚刚引起听觉。
11.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人耳能听到的声,次声波是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声。
12. 声音作为波的一种,频率和振幅是描述波的重要属性。声音可以被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的叠加,这一过程称为傅立叶变换。
13.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到20000赫兹之间。动物如狗、蝙蝠、鲸和大象等有不同的听觉频率范围。
14. 声音的传播可以用量子力学解释为原子的运动形成的声波,但这与波粒子等名词没有直接联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