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6

1. 谁有关恒宽《盐铁论》文言文的翻译

本议第一 【题解】本,基本;议,讨论.“本议”就是这次会议所讨论的中心议题,指有关盐铁、均输、酒榷等官营事业而言.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注释】惟,发语词.始元:汉昭帝刘弗陵的年号.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 诏书:古代帝王发布的文告.丞相:秦汉时辅助皇帝执掌国政的官员,官位最高.这里指田千秋.御史:御史大夫,皇帝的秘书长兼管监察,副丞相的职务.这里指桑弘羊.贤良、文学:是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其中贤良是有功名的,但没有一定的官职.文学,统称读书人.语:讨论. 【译文】始元六年,汉昭帝发出诏书,让丞相、御史大夫和各地推选的贤良、文学讨论,询问民间的疾苦. 文学对曰:窃闻治人之道(1),防淫佚之原(2),广道德之端(3),抑末利而开仁义(4),毋示以利(5),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6),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7),成贪鄙之化(8).是以百姓就本者寡(9),趋末者众(10).夫文繁则质衰(11),末盛则本方.末修 *** 淫,本修 *** 悫(12).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13). 【注释】(1)窃闻:私下听说.谦词. (2)淫佚(y@):放纵享乐.原:根源. (3)广:推广,发扬.端:开端,本源. (4)末利:经营工商业的利益. (5)毋:不要. (6)郡国:西汉承袭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国.郡和国合称为“郡国”,统指地方.盐、铁:指盐、铁官营,始于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酒榷(qu8):指酒类专卖,官酿官卖,禁止私人酿酒,始于天汉三年,即公元前98年.均输:指均输法,即在全国各地设均输官,掌管运输、收购物资、调剂有无,防止私商获取暴利.始于元鼎二年,即公元前115年,元封元年,即公元前110年全面推广. (7)散:破坏.敦厚:忠厚,朴,本质. (8)贪鄙:贪婪卑鄙.化:指风气. (9)就:从事.本:农业. (10)趋:追求. (11)文:外表.质:本质. (12)悫(qu8):诚朴,诚实俭朴. (13)便:妥当. 【译文】文学回答说:我们听说治理人民的方法,应该防止产生放纵享乐的根源,发扬人们固有的道德因素,抑制工商之利而宣扬仁义,不要引导他们追求财利,这样,古代帝王的教化才能复兴,当今的风俗才能改变.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与民争利.破坏了忠厚的本质,形成了贪婪卑劣的风气.因此,老百姓务农的少了,热衷于工商业的多了.外表太华丽,就使本质衰败;工商业兴盛,就会使农业衰落.工商业发展,老百姓就奢侈,农业发展,老百姓就诚朴.老百姓诚朴,财用就富足,老百姓奢侈,饥寒就产生.希望废除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以便促进农业,限制工商业,有利于发展农业,这才妥当. 大夫曰:匈奴背叛不臣(1),数为寇暴于边鄙(2).备之则劳中国之士(3);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4),苦为虏所系获也(5),故修障塞(6),饬烽隧(7),屯戍以备之(8).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9),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10),使备塞乘城之士(11),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12)?罢之,不便也. 【注释】(1)匈奴:指西汉时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当时处在奴隶制社会阶段.这里指匈奴奴隶主统治者.不臣,不服从. (2)数(shu^):屡次.寇暴:侵扰.边鄙:边境. (3)中国:指中原地区. (4)先帝:指汉武帝刘彻.哀:怜悯. (5)虏:这里是对匈奴的轻蔑称呼.系获:俘虏,掠夺. (6)障塞,边境险要处的城堡、要塞. (7)饬:修整.烽燧(sh@):烽火燧烟.古代在边境上建筑高土台,发现敌情,白天放烟报警叫“燧”,晚上举火报警叫“烽”. (8)屯戍:屯田驻军以戍守边疆. (9)蕃:繁殖,增加.长(zhang),增加. (10)执:守.执备,守备. (11)备塞:守备边塞.乘城:在城上防守. (12)赡:供给. 【译文】大夫说:匈奴背叛不服,屡次侵扰边境.防备它,就会使中原士兵很劳苦;不防备,他们又进犯不止.先帝怜悯边境人民长期遭受祸害,苦于被匈奴虏掠,所以在边境建造城堡要塞,修整烽火台,屯田驻军来防御敌人.因为边防费用不足,所以才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以补充边防经费.现在你们想要废除它,对内则使国库空虚,对外则使边防费用缺乏,让守卫在边疆的战士挨冻受饿,国家用什么去供给他们呢?废除这些政策是很不妥当的. 文学曰:孔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畜仁义以风之,广德行以怀之.是以近者亲附而远者悦服.故善克者不战,善战者不师,善师者不阵.修之于庙堂,而折冲还师.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恶用费哉? 【注释】ǐ语见《论语·季氏篇》.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家. 这三句是《荀子·大略篇》语. 畜:通蓄,蓄积.风:作动词,教化的意思. 广:推广.怀:安抚. 这几句话引自《春秋》庄公八年《谷梁传》.《汉书·刑法志》亦有此文,但三处都大同小异. 这两句话见《吕氏春秋。

2. 谁有关恒宽《盐铁论》文言文的翻译

本议第一 【题解】本,基本;议,讨论。

“本议”就是这次会议所讨论的中心议题,指有关盐铁、均输、酒榷等官营事业而言。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

问民间所疾苦。 【注释】惟,发语词。

始元:汉昭帝刘弗陵的年号。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

诏书:古代帝王发布的文告。丞相:秦汉时辅助皇帝执掌国政的官员,官位最高。

这里指田千秋。御史:御史大夫,皇帝的秘书长兼管监察,副丞相的职务。

这里指桑弘羊。贤良、文学:是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其中贤良是有功名的,但没有一定的官职。文学,统称读书人。

语:讨论。 【译文】始元六年,汉昭帝发出诏书,让丞相、御史大夫和各地推选的贤良、文学讨论,询问民间的疾苦。

文学对曰:窃闻治人之道(1),防淫佚之原(2),广道德之端(3),抑末利而开仁义(4),毋示以利(5),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6),与民争利。

散敦厚之朴(7),成贪鄙之化(8)。是以百姓就本者寡(9),趋末者众(10)。

夫文繁则质衰(11),末盛则本方。末修 *** 淫,本修 *** 悫(12)。

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13)。

【注释】(1)窃闻:私下听说。谦词。

(2)淫佚(y@):放纵享乐。原:根源。

(3)广:推广,发扬。端:开端,本源。

(4)末利:经营工商业的利益。 (5)毋:不要。

(6)郡国:西汉承袭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国。郡和国合称为“郡国”,统指地方。

盐、铁:指盐、铁官营,始于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酒榷(qu8):指酒类专卖,官酿官卖,禁止私人酿酒,始于天汉三年,即公元前98年。

均输:指均输法,即在全国各地设均输官,掌管运输、收购物资、调剂有无,防止私商获取暴利。始于元鼎二年,即公元前115年,元封元年,即公元前110年全面推广。

(7)散:破坏。敦厚:忠厚,朴,本质。

(8)贪鄙:贪婪卑鄙。化:指风气。

(9)就:从事。本:农业。

(10)趋:追求。 (11)文:外表。

质:本质。 (12)悫(qu8):诚朴,诚实俭朴。

(13)便:妥当。 【译文】文学回答说:我们听说治理人民的方法,应该防止产生放纵享乐的根源,发扬人们固有的道德因素,抑制工商之利而宣扬仁义,不要引导他们追求财利,这样,古代帝王的教化才能复兴,当今的风俗才能改变。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与民争利。破坏了忠厚的本质,形成了贪婪卑劣的风气。

因此,老百姓务农的少了,热衷于工商业的多了。外表太华丽,就使本质衰败;工商业兴盛,就会使农业衰落。

工商业发展,老百姓就奢侈,农业发展,老百姓就诚朴。老百姓诚朴,财用就富足,老百姓奢侈,饥寒就产生。

希望废除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以便促进农业,限制工商业,有利于发展农业,这才妥当。 大夫曰:匈奴背叛不臣(1),数为寇暴于边鄙(2)。

备之则劳中国之士(3);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4),苦为虏所系获也(5),故修障塞(6),饬烽隧(7),屯戍以备之(8)。

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9),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10),使备塞乘城之士(11),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12)?罢之,不便也。

【注释】(1)匈奴:指西汉时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当时处在奴隶制社会阶段。这里指匈奴奴隶主统治者。

不臣,不服从。 (2)数(shu^):屡次。

寇暴:侵扰。边鄙:边境。

(3)中国:指中原地区。 (4)先帝:指汉武帝刘彻。

哀:怜悯。 (5)虏:这里是对匈奴的轻蔑称呼。

系获:俘虏,掠夺。 (6)障塞,边境险要处的城堡、要塞。

(7)饬:修整。烽燧(sh@):烽火燧烟。

古代在边境上建筑高土台,发现敌情,白天放烟报警叫“燧”,晚上举火报警叫“烽”。 (8)屯戍:屯田驻军以戍守边疆。

(9)蕃:繁殖,增加。长(zhang),增加。

(10)执:守。执备,守备。

(11)备塞:守备边塞。乘城:在城上防守。

(12)赡:供给。 【译文】大夫说:匈奴背叛不服,屡次侵扰边境。

防备它,就会使中原士兵很劳苦;不防备,他们又进犯不止。先帝怜悯边境人民长期遭受祸害,苦于被匈奴虏掠,所以在边境建造城堡要塞,修整烽火台,屯田驻军来防御敌人。

因为边防费用不足,所以才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以补充边防经费。现在你们想要废除它,对内则使国库空虚,对外则使边防费用缺乏,让守卫在边疆的战士挨冻受饿,国家用什么去供给他们呢?废除这些政策是很不妥当的。

文学曰:孔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

畜仁义以风之,广德行以怀之。是以近者亲附而远者悦服。

故善克者不战,善战者不师,善师者不阵。修之于庙堂,而折冲还师。

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恶用费哉? 【注释】ǐ语见《论语·季氏篇》。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家。

这三句是《荀子·大略。

3. 求高手文言文翻译《盐铁论》中一段话

昔日汉文帝执政的时候,( *** )没有采盐、炼铁的收入但是老百姓都很富足;如今( *** )有采盐炼铁的收入了百姓却反而贫困了,(真是)没有看到这种收入带来什么好处,反而见到它带来了危害。

并且收入不是从天上来的,也不是从地上出来的,都从民间收取而来,数量是从前的百倍,这就是政策的失误啊。(这种政策)无异于一个愚蠢的人把自己的皮大衣翻过来穿,然后再背上柴,知道珍爱喝保护皮大衣上的毛,却不知道翻过来穿会把皮损坏。

那些结果很多的李子树、梅子树,来年就会因此(前一年结果太多)而衰败;新的谷子成熟了旧的谷子就卖得便宜了。连天地双方都无法同时圆满(总有一方得到而一方失去),何况是人世间的事情呢?所以让彼方获利了就必然消耗此方,这就如同阴阳双方无法同时兴旺,白昼和黑夜总有长短一样啊(昼长夜就短,昼短夜就长) 这段话之处当时的 *** 税收盘剥太重,造成国富民穷。

用了一些比喻,说明国家税收与百姓的财富就如同阴阳、昼夜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且百姓的财富才是富足之本,不能盘剥无度。 我自己翻译的,不足之处楼主指出,再讨论。

4. 桓宽《盐铁论》译文

《盐铁论》全书分为10卷60篇。

前41篇是写盐铁会议上的正式辩论,自第42篇至59篇是写会后的余谈,最后一篇“杂论”是作者写的后序。篇各标目,前后联成一气,采用对话文体,以生动的语言真实反映当时的辩论情景,保存了不少西汉中叶的经济史料和丰富的经济思想资料。

书中记述,在汉昭帝下诏调集的这次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们提出,盐铁官府垄断专营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是造成百姓疾苦的主要原因,所以请求废除盐、铁和酒的官府专营,并取消均输官。 均输和平准是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8年),其最初目的是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和调剂物价的两种措施,均输就是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负责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地方应交纳的贡物,折合成钱交给均输官,均输官再在各地之间贱买贵卖,调节物价,同时也为国家增加了收入。

平准则是官府负责京师和大城市的平抑物价工作,贱时国家收买,贵时国家抛售,抑制奸商的投机倒把行为,稳定物价。但是由于理论的过于理想化,造成了百姓买什么什么贵的恶性循环。

书中的御史大夫即桑弘羊,站在封建中央 *** 的立场,强调法治,崇尚功利,坚持国家干涉经济的政策,对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等重大政策措施采取坚决维护的态度,认为它“有益于国,无害于人”,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以佐助边费”,又有发展农业生产,“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的作用,因而决不可废止。他在为盐铁官营等政策辩护时,全面地提出了他对工商业的看法。

他接受了范蠡、白圭的重商思想和《管子》中有关国家经营工商业的思想,认为工商业在人民经济生活中是不可少的,人民生活所需的“养生送终之具”均“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所以,他主张“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农商交易,以利本末”。但他认为工商业应该由 *** 控制,发展官营工商业。

这样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又可以“排富商大贾”,抑制他们的兼并掠夺,有利于“使民务本,不营于末”,有利于“建本抑末”。[。

5. 《盐铁论非鞅》译文

贾谊之后,儒生们继续散布法家导致秦国灭亡的历史谎言。在公元前81年汉昭帝召集的盐铁会议上,那些儒生们指出是“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他们当面质问桑弘羊:“商鞅峭法长利,秦人不聊生,相与哭孝公。吴起长兵攻取,楚人搔动,相与泣悼王。其后楚日以危,秦日以弱。”桑弘羊当时反驳说,是赵高亡秦,而非商鞅:“秦任商君,国以富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及二世之时,邪臣擅断,公道不行,诸侯叛弛,宗庙隳亡。《春秋》曰:‘末言尔,祭仲亡也。’夫善歌者使人续其声,善作者使人绍其功。椎车之蝉攫,负子之教也。周道之成,周公之力也。虽有裨谌之草创,无子产之润色,有文、武之规矩,而无周、吕之凿枘,则功业不成。今以赵高之亡秦而非商鞅,犹以崇虎乱殷而非伊尹也。”(《盐铁论 ·非鞅第七》,译文:秦国任用商鞅,国家因而富强,后来终于兼并六国而完成了帝王的统一事业。到了秦二世的时候,由于奸臣独断专行,合理的法律制度得不到实行,旧贵族叛离,使得秦朝灭亡。正如《春秋》上说的:“不说这个了,因为祭仲已经死了。”善于唱歌的人能使别人接续他的歌声,善于制作的人能使别人继承他的事业。原始的椎车变成有轮辋的车子,是相土的继续改良发展而成的。周朝的建国事业能完成,是周公出力的结果。虽然有裨谌为郑国起草政令,而没有子产来修改润色,虽然有周文王、周武王制定的规章制度,而没有周公和吕望的配合,他们的功业都是不能成功的。现在你们用赵高篡权而使秦国灭亡这件事来攻击商鞅,就好像用崇侯虎扰乱殷政这件事来指斥伊尹一样啊。)

客观地说,贾谊也看到了秦始皇时代严重的社会问题的,那就是财政政策的极度膨胀。司马迁也说秦始皇“轻民力”。贾谊“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的主张在汉初也得到了认真贯彻。汉家改变秦始皇过度膨胀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又恢复了法家——祖龙(秦始皇)是死了,但祖龙的治国理念一直延续到汉宣帝时代(公元前49年)。

6. 古人对爱惜水的古文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

▲丘山积卑以不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庄子·则阳》

▲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荀子·君道》

▲远水不救近火. ——《韩非子·说林上》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 ——《礼记·乐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循流而下易以至,顺风而驰易以远.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汉·桓宽《盐铁论·复古》

▲行远道者假于车,济江海者因于舟. ——汉·桓宽《盐铁论·贫富》

▲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 ——汉·桓宽《盐铁论·申韩》

▲反水不收,后悔何及. ——《后汉书· 光武帝纪》

▲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后汉书·董卓传》

▲金以刚折,水以柔成.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