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的惩罚不是根据暴力手段来实现的。惩罚的目的在于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承担,让孩子承担自身犯错的代价,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孩子再次犯错。
李玫瑾教授曾提出: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假如孩子违法了,惩罚事实上是一种维护,让他知道怕,了解后悔,之后再也不敢了,这才是维护他。
10岁以后最好不要打孩子。孩子此刻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自己的观点,拥有自尊,打孩子也许回上海到孩子的心态,但这也并不等于10岁以前的孩子能够随便打,家长得用正确的方式“打”。
相信许多家长都会认为孩子所做错的全是孩子的错,不管怎样不会有可能是父母的错,孩子犯错父母也应当自我反省是否自己也有误,终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尽量做到言传身教。
惩罚的形式各种各样,而暴力绝不是有爱的惩罚方法。当孩子知道自己做出一些事儿,需要自己来承担一个后果,那样在后面的成长过程中便会收敛很多。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不要急于开展粗暴的惩罚,保持冷静、保持理性,在家长情绪失控状况出来对孩子开展惩罚,只能得不偿失。
许多家长在即将惩罚孩子以前,都忘了做一件重要的事——告知孩子自己的感受。针对孩子而言,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举动会导致怎么样的后果,也不知父母为什么会生气、恼怒,而家长告知孩子自己的感受,是为了要引导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
在责骂孩子这个观点上,每个时代的每对父母都有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长,不要一味其他学习书上称为更严谨的教育方式,要记住教育是艺术,仅有最合适的教育,没有好的教育。因此用心陪伴用爱灌溉,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