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销差价计算公式

如题所述


购销差价计算公式
①已知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求购销差价:
购销差价=批发价格(或零售价格)-收购价格
②已知收购价格求购销差价,应先求出销售价格,然后求购销差价:
购销差价=(收购价格+直接费用)X(1+合理周转天数X日利息率)/(1-损耗率)X(1-经营管理费-利润-税率)
③某些重要的农产品,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规定的收购价格和购销差率,则
购销差价=收购价格X(1+购销差率)-收购价格
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银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本科目.
(二)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按以下方法计算:商品进销差价率=月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月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月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月末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余额×商品进销差价率上述所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采用售价进行商品日常核算的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委托加工商品可以采用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月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企业无论采用当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还是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商品进销差价,均应在年度终了,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四、本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商品进销差价.[编辑]商品进销差价的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是指售价(或码价)与含税进价之间的差额,这样一来使该明细科目核算内容与增值税实行前的商品进销差价核算内容一致,但不符合增值税是价外税的本质要求.另外发行企业以售价或码价核算采购的商品,商品的进价不再进行核算,商品进销差价(进项税额)的期末结转=(含税销售成本_含税进销差价)÷(1+17%)×17%由于进销差价是根据综合进销差价率结转,而商品价格相差悬殊,各种商品的差价率各有高低,加上不同差价率的商品库存和销售比重不尽相同,必然导致商品进销差价(进项税额)期末分摊出现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出现,年终在调整进销差价的同时,调整商品进销差价(进项税额).
为了克服上述核算存在的问题,建议:将商品进销差价分为不含税进销差价和销项税额两个明细科目核算.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是不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是商品的销项税额.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和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的期末分摊:本月进销差价率=月末进销差价科目余额÷[不含税销售收入+库存商品÷(1+17%)],本月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本月不含税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年终决算前应对各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一次核实调整,根据商品盘存表上出版物的售价或码价,与库存商品科目余额进行比较,剔出盘盈盘亏因素后的差额为多转或少转的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本月已销售商品应分摊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本月不含税销售收入×17%.
将商品进销差价分为上述两个明细科目核算的目的有3个:
1、既保证了售价核算方法的实施,又符合增值税价外税的本质要求.
2、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较进销差价中含销项税额的做法更能确切地反映商品进销差价的本意,体现经营毛利的概念,便于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
3、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直接根据售价(或码价)结转,易理解,易操作,减少了会计核算工作量,更有利于查账和用账.
购销差价计算公式如上,如果需要计算产品购销差价,那就可以根据它的公式来计算,从而最终得到产品购销差价的内容.除了农产品有购销差价外,普通商品也有购销差价,它们的计算公式上也会有差异,财务要能懂得实际情况来找对计算公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