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国连续降息和4万亿投资,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其依据?及其带来的负面效果?

近来我国连续降息和4万亿投资,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其依据?
及其带来的负面效果?
这是两个题目,拜托!!!!!!

  您好,

  我们先看降息:

  虽然降息预期直接催生了2.11%的中标利率,但是该承销团成员对降息的兴趣并不大。它们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普遍认为,利率下调将给这些机构的实际运作带来困难。到2001年7月末,全国金融机构存贷差达到2.7万亿元,这不仅意味着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存有大量闲置资金,而且意味着巨额利息收入的损失。农总行的相关人士指出,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存贷款利率降低幅度不当,将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对资金运作的难度,甚至会雪上加霜。

  来自人行货币司的官员表示,12月12日,美联储已经第11次降息,如果人民币不降息,最大的危险将是外国资金套利。

  但是他认为,这并不是主要矛盾。高层现在对降息举棋不定,主要是因为对降息是否能真正刺激经济心怀疑虑。他指出,我国前7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功效甚微,再次降息很难说不会重蹈覆辙。就启动消费来说,目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虽然数额巨大,但这些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未来消费,即便存款利率再降低,对绝大多数居民来说,也很难将这些资金用于日常消费;其二,贷款占居民消费的比重依然相当低。就刺激投资需求来说,1998年以来,企业存款快速增加,总体而言企业并不缺资金。目前在扩大投资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可供投资方选择的投资项目供给严重不足;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资本性资金来源,而这些问题不是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所能解决的。他说,预计3、5年内都有可能持续通货紧缩,所以降息还是有其必要性。但是最为矛盾的是,缓解通缩必须启动内需,而降息在这方面作为极为有限。

  他透露,央行将严密关注近几期的经济数据,并且希望春节期间消费需求能够强劲增长,以及国际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能够及时恢复。如果经济走势良好,央行暂时将不会考虑降息。

  他特别指出,我国先于发达国家就把利息降了下来,从1996年到1999年7月份,我们7次将人民币的存贷款利率调低,目前已经处于建国以来最低点,而2000年,美国的利息还是百分之六的时候,我们就是百分之二点几。央行不会拿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做法作为我们的决策依据。

  他还表示,即使降息,下调的空间也十分有限。

  降息为何不管用?

  经济评论家梅尔在他新近出版的《联邦储备委员会》一书中指出,经济环境已经改变:过去,企业和金融机构总是猜测央行的动向和政策。以求能尽快做出回应。但是现在,政府和央行的影响力愈来愈有限。
  《经济学家》指出,这正是这次降息发挥不了作用的原因。过去的经济萧条多半只是需求不振,但这次还伴随着信用崩溃与投资衰退,这就需要更多时日来消化不景气,仅靠低利率根本无法让资金立即涌进市场。民众也对未来缺乏信心,纷纷节约开支。去年年末,美国零售业绩创下近10年来的最大跌幅,其它行业也基本处于观望状态,企业根本没有借钱、投资的需求。
  此外,货币政策也凸显出先天的不足。例如,降息能够很快干预短期利率,但对由市场需求而决定的中长期利率,其效果就较弱。何况降息也要等资金在市场上流动一段时间后,才能发挥效用。而这段时间可能从半年到一年半不等,关键还取决于民众是否愿意消费、借贷。这次经济萧条由于科技泡沫的负面效果太大,复苏时间会更长。因此,如果要刺激 经济,绝不能只依靠降息政策。货币政策在控制物价上涨时是很有用,但在对抗萧条时,它就如同一根细线,作用实在有限,各国还要有更多的财政政策加以配合。比如政府减税或制定公共支出方案等措施。

  后遗症祸患无穷

  人们还未见到经济复苏的曙光,就招来了各国经济学家们的质疑:不断的降息会不会带来副 作用——通货膨胀?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分析文章指出,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会出现物价上扬的现象。去年上半年,欧美与韩国、印尼、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的物价都曾经高涨。现在各国政府又大量发放货币,这样会埋下另一波泡沫经济的种子。
  利率频创新低,也威胁着保险公司的运营。因为低利率将降低保险公司的收益,如果利率低于保单上注明给保户收益的预定利率,公司就可能亏损。美国在90年代初期,因利率大幅下滑使得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亏损,直至最后倒闭。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味地调低利率.世界经济会不会像日本一样陷入“流动性陷阱”?十年来,日本利率已经从6%降到0.1%政府也不断注入资金进行公共投资,但经济还是不见好转,反而更加糟糕。
  利率一再下滑,一旦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实质利率变成负值,还会产生“负财富效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斯凡森撰文指出,这将使民众的财富愈来愈不值钱,衍生出更多企业与个人的财务危机。
  面对交错繁杂的经济困境与降息的副作用,各国央行进退维谷。连备受推崇的格林斯潘在谈话时也开始自相矛盾了。他曾对企业界表示,货币政策无法发挥最大功效来影响经济;但后来却又在国会上指出,货币政策的效果极其复杂,但事实终将证明它还是有效的。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央行总裁们确实为难。《经济学家》这样比喻,“称职的央行总裁就像一个好司机。要常常检视时速表,以调整车速(货币政策),但是如果只是盯着时速表不放,很可能会撞车”。因此,央行总裁还必须同时监控各种经济指标的消长,不能只是一味地降息。

  然后我们来看我国的4万亿投资:

  在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国内需求”的总体经济方针指导下,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立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具体措施。其中,较重点的部分有: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经过初步匡算,到2010年年底,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的实施需要来自中央、地方和社会三方面约4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额度,针对本年度四季度,中央先行安排1000亿元投资。中央要求此次扩大投资要“出手快、出拳重”,这也暗示了国内经济局面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铁路建设受益较大

  一直以来,我国铁路以世界6%的里程,需完成世界1/4的运输总量,不能够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构成了严重的运力“瓶颈”。

  “十一五”以来,国家基建投资的重点由公路向铁路转移。从2008年开始,铁路项目批复和开工速度明显加快,铁路建设各项相关工作都相对提速。在我国通过加大铁路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宏观大背景下,铁路建设投资将会保持较快增速:2008年我国的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将超过43%,超出预期数字;2009年将出现超常规发展;预计2012年前,我国铁路投资将保持至少20%以上的增速。天相投顾的研究观点认为,“十一五”期间,国家铁路基建投资极有可能超出所规划的1.25万亿,未来两年铁路基建投资额将超过8000亿元。

  但是,我国铁路仍有20-30万公里的建设缺口,总投资额至少还需5万亿元。因此,我国铁路建设投资任重道远,“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仍将是我国铁路建设的黄金(161,2.36,1.50%)时期。

  基建投资带动港口、水泥业

  虽然经济刺激措施主要指向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信建投的研究观点认为,港口企业也会受益不菲。铁路、公路网络的完善,有利于港口企业货物的运输,辐射腹地的扩大会使港口吞吐量显著增长。

  由于水泥需求与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密切相关,水泥行业也是此次最受益行业之一。根据中信建投的研究观点,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之后,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必然上升,短期内将会直接带动水泥的需求,甚至能够平缓水泥需求的波动周期。由于企业景气度普遍下行,社会自由资金的投资受到抑制,而自筹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占比较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能否维持高位,还需看自筹资金的投入与政府投资的对比情况。

  而东方证券认为,明年一季度是水泥消费的传统淡季,水泥价格继续下调的压力较大,若国家基建投资政策不能切实落实,水泥行业所面临的局面不容乐观。

  钢铁、机械受影响较小

  钢铁行业受基建投资拉动力度较小,根据中原证券的研究,此次受益最大的交通运输行业虽是钢铁行业的下游行业之一,但是与钢铁行业之间的需求系数较小———-2008、2009两年间的交运投资,仅能新增钢材需求842万吨和1984万吨;而房地产行业对于钢材的需求占到总需求的近一半以上,预计2009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可能会大幅下降,这将减少钢材需求8496万吨。因此,此次四万亿的投资额度难以惠及钢铁行业,行业需求面仍然艰难。

  另外,基建投资的“热度”向工程机械行业传导较慢:项目工程从立项到实际投资到位再到形成对设备的购买需要,整个过程至少需要6个月的时间,因此,工程机械行业短期内不会受益,目前的调整格局暂不会改变。

  电网建设受益

  相对于电源建设,我国电网建设和发展较为滞后,自然灾害又损毁了部分地区的电网,中国电网建设需求显得尤为紧迫。十项措施中虽然明确提出了“完善农村电网”和“加快城市电网改造”的目标,但未涉及具体的新增投资额度;此两项建设本身是“十一五”电网规划的重点建设方向。未来,电网建设的力度将会加大、速度将会加快,相关行业受经济周期的负面影响将会得以减弱。

  银行业影响偏正面

  贷款利息是银行业绩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传统的银行贷款投向,主要是房地产和制造业,而制造业下游需求减小、出口受阻,房市持续低迷难振,一方面使得经济生活对于银行贷款的需求锐减,另一方面,银行业出于对风险的考量开始普遍“惜贷”,收紧放贷政策。

  政府此次加大基建投资的政策,直接刺激了相关行业对于银行融资的需求。且基础设施项目多属垄断行业项目,项目风险小,增强了银行的贷款意愿,明年银行贷款增速一定程度上将得以保障。虽然由于银行信贷规模限制的取消,银行对贷款的议价能力减弱,但是,根据国元证券(12.70,0.25,2.01%)的研究观点,那些国内贷款比重大、客户基础雄厚、可发放更多基建贷款的银行明年将会受益显著。

  安居工程令房产调控攻守兼备

  此次提出加快“安居工程”的建设步子。对此,中原证券的研究观点是,“安居工程”中“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和“加快棚户区改造”两个方面,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较为密切:廉租住房建设,将把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分流到政府保障范围,减少市场需求;而棚户区改造,则既增加了市场需求也增加了市场供应。两项措施同时提出,由此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又多了一个攻守兼备的工具,以常理推断,各地政府将权衡本地经济状况和市场情况出台具体措施。

  希望对您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02
首先降息就是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也就是今后的投资成本降低了,通常会将经济带向繁荣的方向,具体看降息的幅度。主要是为了避免由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衰退。因为金融危机爆发前,国内还在逐步加息,控制通胀。而投资则是GDP的主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拉动整体宏观经济向上。但是4万亿投资其目的还有为现在的社会提供数以万计的岗位,而不仅是增长经济,也要解决就业这个大问题。
负面效果就是可能引起通胀,因为上面的政策都会导致经济走好,甚至过热,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