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体文钞》的源流中有没有《文选》?

望给出详细的资料,不要随便说说就完了。
请不要只摘抄一些《骈体文钞》的资料给我,我问的是《骈体文钞》的源流,谢谢。
就是《骈体文钞》中收录的文章是从哪里收录来的,其中《陈孔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是不是收录的《文选》中的《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如果我搜到了的话就不用在这提问了。

《骈体文钞》

盛行于汉魏六朝的骈体文,经唐宋古文运动的冲击,在文坛几乎溃不成军;
明代人喜欢拟古,骈体文更加没有地位;直至清代,骈文才号称中兴,不但
名家辈出,而且佳作也很多。对当时和后代文坛有一本影响很大的骈体文选
本,这就是李兆洛的《骈体文钞》。

李兆洛(1769-1841),字申耆,阳湖(现在江苏武进)人。嘉庆十年(18
05)进士,在安徽凤台县做过七年县令,政绩很不错。后来以父亲过世为理
由离去官职,专心学术,并且在江阴书院主讲了二十年。李兆洛非常博学,
而且注重实用,所以在经学、音韵学、训诂学之外,他还精通天文地理,曾
编过《大清一统舆地全图》等等。

清代前中期,奉程朱理学为正宗的桐城派崛起文坛,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
櫆、姚鼐等等。他们以《左传》、《史记》、唐宋八大家文为规范,标举古
文“文统”,严厉反对骈偶文。姚鼐编了一部《古文辞类纂》,选秦汉到明
清的七百多篇古文,编为十三类,以表明自己的论文观点,影响很大。后来
随着骈文的复兴,骈文家也力图在文坛上争得一席地位。乾隆末年,孙梅编
著《四六丛话》33卷,汇辑前人的理论,并详细论述,希望能推尊骈体。孙
梅的学生阮元严申“文笔之辨”,倡导“文言说”,要把散文赶出文学之林。
于是两派争论风风火火。在这时候,骈文派中又有主张“骈散合一”的观点
出现,以袁枚为先导,袁枚认为数字上的奇偶不过是自然现象,骈文散文其
实是同源而异流的。虽然骈文在修辞上有其优越之处,但骈、散二体应该如
“山峙而双峰,水分而交流”,并行不悖。

在袁枚之后,李兆洛就明确的举起了“骈散合一”的旗帜,他的《骈体文钞
序》就是申明自己这一主张的纲领。这篇序文的观点大致三个方面:一、奇
偶生于阴阳,二者不能背离。这显然是对袁枚阴阳调和的观点进一步的阐发。
二、骈散同源,不必人为地区分开来,从文体的流变阐明了“骈散合一”的
根据。三、毗阴毗阳都是片面的,要交错使用才恰当。为了宣扬自己“骈散
合一”的观点,同时又不满于《古文辞类纂》排斥骈偶的偏颇,李兆洛就编
了这本《骈体文钞》,以贯彻自己的主张,也暗暗有要和《古文辞类纂》相
抗衡的意思。

《骈体文钞》在嘉庆末年(约1820)编定,选入了秦汉至隋代各体文 750余
篇(包括极少数先秦文),它的体例有四个特点:一是分类创新,意图对传
统的文体分类再进行更高一层次的综合。全书分三编,各编中再分文体类别。
上编实际是各体公务文书,而中、下编是私人的撰述;其中中编多为议论文、
记叙文等较严肃的文章,而下编是文学色彩较浓的偏抒情文章。这样的综合
在文体分类上是独创的,它与后来曾国藩在《经史百家杂钞》中首先倡导的
著述、告语、记载三门的综合,都是对文体归类非常有益的探索。二是《骈
体文钞》的收集很全面,和收文时间范围大致相同的是《文选》。我们知道
《文选》是偏于文学性强的作品,而《骈体文钞》的选文面更广,更能反映
这一历史阶段散文的发展全貌。三是《骈体文钞》兼收散体文,也是为了说
明“骈散同源”的观点,比起桐城派的门户之见,这就通达得多,而且比起
《古文辞类纂》,选文也更全面。四是李兆洛对于所选篇章的评点非常精到,
辨析文体,揭示文性,或着眼通篇,或着眼于源流。

读《骈体文钞》,可以尽览骈体的精华,而且对唐宋古文源流可以有更深入
的体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兆洛编书的初衷是达到了。

近年,上海书店根据谭献的世界书局旧版评点本重新影印了这部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04
《骈体文钞》31卷,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18卷,包括铭刻、颂、诏书、檄移等各体,是李氏所谓“庙堂之制,奏进之篇”中编8卷,包括论、序、碑记、志状等各体,属于指事述意之作下编5卷,包括连珠、笺、杂 文等各体,多属缘情托兴之作。
编者李兆洛认为,文之起源不分骈散,主张骈散合一。所以此书中选入了《报任安书》、《出师表》 等文。《文选》中选的一些文章,《骈体文钞》也选了不少。比如,你所开列的《陈孔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等。因此,说《文选》为《骈体文钞》之源可能太过,但《文选》为《骈体文钞》之流应是没有疑问的。
第2个回答  2008-10-12
那个。。。虽然对《骈体文钞》没研究,但应该有,至少你举的例子:《陈孔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应该就是《文选》中的《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因为《文选》中的《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是陈琳所作,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应该是同一个人写的东西吧。

其他的证据,找不到了。。。

参考资料:http://www.baidu.com/s?wd=%CE%AA%B2%DC%BA%E9%D3%EB%CE%BA%CE%C4%B5%DB%CA%E9

第3个回答  2008-09-30
网上搜
第4个回答  2008-10-02
  《骈体文钞·卷30·笺牍类》:
  《陈孔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十一月五日,洪白:前初破贼,情侈意奢,说事颇过其实。得九月二十日书,读之喜笑,把玩无厌。亦欲令陈琳作报,琳顷多事,不能得为。念欲远以为欢,故自竭老夫之思,辞多不可—一,粗举大纲,以当谈笑。
  汉中地形,实有险固,四岳三涂,皆不及也。彼有精甲数万,临高守要,一夫挥戟,万人不得进。而我军过之,若骇鲸之决细网,奔兕之触鲁缟,未足以喻其易。虽云王者之师,有征无战,不义而强,古今常有。故唐虞之世,蛮夷猾夏;周宣之盛,亦仇大邦。《诗》《书》叹载,言其难也。斯皆凭阻恃远,故使其然。是以察兹地势,谓为中村处之,殆难仓卒。来命陈其妖惑之罪,叙王师旷荡之德,岂不信然。是夏、殷所以丧,苗、扈所以毙,我之所以克,彼之所以败也。不然,商、周何以不敌哉。昔鬼方聋昧,崇虎谗凶,殷辛暴虐,三者皆下科也。然高宗有三年之征,文王有退修之军,孟津有再驾之役,然后殪戎胜殷,有此武功。未有星流景集,飙奋霆击,长驱山河,朝至暮捷若今者也。
  由此观之,彼固不逮下愚,则中才之守,不然明矣。在中才则谓不然。而来示乃以为彼之恶稔,虽有孙、田、墨、嫠,犹无所救,窃又疑焉。何者,古之用兵,敌国虽乱,尚有贤人,则不伐也。是故三仁未去,武王还师;宫奇在虞,晋不加戎;季梁犹在,强楚挫谋。暨至众贤奔绌,三国为墟。明其无道有人,犹可救也。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折箸为械,坚不可入。若乃距阳平,据石门,摅八阵之列,骋奔牛之权,焉肯土崩鱼烂哉。设令守无巧拙,皆可攀附,则公输已陵宋城,乐毅已拔即墨矣,墨翟之术何称?田单之志何贵?老夫不敏,未之前闻。
  盖闻过高唐者,效王豹之讴,游睢涣者,学藻缋之彩。间自入益部,仰司马、扬、王遗风,有子胜斐然之志。故颇奋文辞,异于他日。怪乃轻其家丘,谓为倩人,是何言欤?夫騄骥垂耳于坰牧,鸿雀戢翼于污池,亵之者固以为园囿之凡鸟,外厩之下乘也。及其整兰筋,挥劲翮,陵厉清浮,雇盼千里,岂可谓其借翰于晨风,假足于六驳哉。恐犹未信丘言,必大噱也。洪白。

  《昭明文选卷·四一·书上》: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陈孔璋
  十一月五日,洪白:前初破贼,情奓意奢,说事颇过其实。得九月二十日书,读之喜笑,把玩无厌,亦欲令陈琳作报。琳顷多事,不能得为。念欲远以为懽,故自竭老夫之思。辞多不可一一,粗举大纲,以当谈笑。
  汉中地形,实有险固,四岳三涂,皆不及也。彼有精甲数万,临高守要,一人挥戟,万夫不得进。而我军过之,若骇鲸之决细网,奔兕之触鲁缟,未足以喻其易。虽云王者之师。有征无战,不义而强,古人常有。故唐虞之世,蛮夷猾夏;周宣之盛,亦雠大邦。诗书叹载,言其难也。斯皆凭阻恃远,故使其然。是以察兹地势,谓为中才处之,殆难仓卒。来命陈彼妖惑之罪,叙王师旷荡之德,岂不信然!是夏殷所以丧,苗扈所以毙;我之所以克,彼之所以败也。不然,商周何以不敌哉!昔鬼方聋昧,崇虎谗凶,殷辛暴虐,三者皆下科也。然高宗有三年之征,文王有退修之军,盟津有再驾之役,然后殪戎胜殷,有此武功。焉有星流景集,梠夺霆击,长驱山河,朝至暮捷,若今者也!
  由此观之,彼固不逮下愚,则中才之守,不然明矣。在中才则谓不然,而来示乃以为彼之恶稔,虽有孙田墨氂犹无所救,窃又疑焉。何者?古之用兵,敌国虽乱,尚有贤人,则不伐也。是故三仁未去,武王还师;宫奇在虞,晋不加戎;季梁犹在,强楚挫谋。暨至众贤奔绌,三国为墟。明其无道有人,犹可救也。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折箸为械,坚不可入。若乃距阳平,据石门,摅八阵之列,骋奔牛之权,焉肯土崩鱼烂哉!设令守无巧拙,皆可攀附,则公输已陵宋城,乐毅已拔即墨矣。墨翟之术何称?田单之智何贵?老夫不敏,未之前闻。
  盖闻过高唐者,效王豹之讴;游睢涣者,学藻缋之采。间自入益部,仰司马杨王遗风,有子胜斐然之志,故颇奋文辞,异於他日。怪乃轻其家丘,谓为倩人,是何言欤?夫绿骥垂耳於林埛。鸿雀戢翼於污池,亵之者固以为园囿之凡鸟,外厩之下乘也。及整兰筋,挥劲翮,陵厉清浮,顾盼千里,岂可谓其借翰於晨风,假足於六驳哉!恐犹未信丘言,必大噱也。洪白。

  由此可见,两篇文章是同一篇。
  至于说《骈体文钞》的文章是从哪里来的,这个好像不好说。应该是李兆洛自己按照自己的文学理论挑选的前代名家文章,并不是说从这本选集里面找一点,那本选集里面摘一些。他自己说:“因益搜辑古人遗篇,用资时习,区其巨细,分为三编。”当然,并不能说他这本选集就丝毫没有收到别的选集的影响。选文章的思路、编排恐怕都有《昭明文选》影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