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从大到小排列是怎么样的?

如题所述

在古代中国的官职体系中,官员的品级从高到低排列如下:
1.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2.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3.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4.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5. 正三品——(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6.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7.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8.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9.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省知州;(武)守备
10.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11.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12.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卫千总
13. 正七品——(文)翰林院修编培磨,各部院七品笔贴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14.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15.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
16.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
17.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贴式,县主簿;(武)外委把总
18. 从九品——(文)翰林院待诏,刑都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19. 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吏,驿丞,河泊所所官;(武)无未入流
历代官阶制的变迁反映了周代官员的品位性分等,与其时的封建贵族政治相为表里。战国时期的官僚制化造成了身份制的断裂,秦汉时期强硬的皇权“以吏治天下”,或说以“吏”的形象为百官定性定位,相应地,禄秩等级便呈现出从属于职位的浓厚色彩。官僚阶层大为“士族化”了,与士族门阀政治相应,此期等级制中的品位因素在帝国时代名列前茅。唐宋时期发达的散阶制,一方面残留着上一时代的影响,叙阶时“一切以门荫结品”;同时“劳考进叙”之制又显示,它已回归于官僚政治范畴之内了。至如明清时代向职位分等的一定回归,与学者所云此期“专制皇权高度强化”、“官僚法律特权地位降低”,应该说直接相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