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校定<诸葛亮集>表这段节录

陈寿亮少有逸群〔逸群〕超乎寻常人。之才,英霸〔英霸〕刚毅果断。之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异焉〕感到很惊异。。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闻达〕出名并做官。。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殊量〕特殊的才能。,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厚相结纳〕真诚相待。。及魏武帝〔魏武帝〕指曹操。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委质〕恭敬地下拜,即投降。,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建奇策〕提出不同寻常的策略。,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克捷〕战胜,取得成功。,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

翻译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於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翻译:
诸葛亮在年轻的时候就才压群伦,有着英雄的气量,其身高八尺,容貌高大壮美.当时的人认为他是奇才。汉末动乱之际,他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在乡野亲自耕种,而不想扬名于世。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是稀世少有之才,于是三次去他住的茅屋拜访他。诸葛亮深感刘备有雄姿伟态,冠压众人,于是解下腰带送给刘以表达诚意,双方因此结交深厚。等到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拿整个荆州献降,刘备失去依靠,士兵又少,没有立身之地。当时诸葛亮二十七岁,借机献上妙计,亲自出使孙权,到吴国都会求援。孙权既素来佩服刘备,又看到刘派来的诸葛亮儒雅奇伟,而对他十分敬重,当即派遣三万士兵去援助刘备。刘备有了这三万士兵,便和魏武帝展开交战,大败曹军,乘胜追击,平定了整个江南。后来刘备又攻取面的益州。益州平定后,(刘备)任用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以后,(又)任命诸葛亮做丞相,总管尚书事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06
诸葛亮年轻时就有超出一般人的才能和英雄的器度,身高八尺,容貌奇伟,当时的人认为他是奇才。逢汉末动乱,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在乡野亲自耕种,不求声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因诸葛亮有大器,于是三次到茅庐中拜访他。诸葛亮深以为刘备姿态或武,超过众人,于是解带表达诚意,结交深厚。等到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拿整个荆州献降,刘备失去依靠,士兵又少,没有立身之地。诸葛亮当时二十七岁,于是献上妙计,亲自出使孙权,到吴国都会求援。孙权既素来佩服刘备,又看到诸葛亮奇伟儒雅,很敬重他,就派遣三万士兵来援助刘备。刘备得以用(这三万士兵)与魏武帝交战,大败曹军,乘胜追击,江南都平定了。后来刘备又向西攻取益州。益州平定后,(刘备)任用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当丞相,总管尚书事务。(后面是剩余文字的翻译:等到刘备创业中道而死后,继承者幼小懦弱,事情无论大小。诸葛亮都独揽处理。于是对外结交东吴,对内平定南越,建立法规施行政令,整顿军旅,擅长(研究)作战用的器械,探究物体的原理,法令严明,赏罚必守信用,没有做坏事不被揭露的,达到了官吏中容不下奸徒,人人严格要求自己,路不拾遗,强者不侵犯弱者,风俗教化整肃(的境地)。在这个时候,诸葛亮的夙愿,进想要呈现威武的气概。囊括天下,退想要占据州郡固守边疆,震动宇内。又自认为身死之后,就没有能平定中原、抗衡大国的人.所以用兵毫不收敛,屡屡显示己方的武力。然而诸葛亮的才能,在治军方面是长处,出奇谋制胜为短处,治理人民的才干,优于带兵的谋略。而与他对敌的,有时遇上的是强劲的对手,加上(敌我双方)人数不等,攻守的形势不正,所以虽然接连多年兴师动众,却没能完成心愿。昔日萧何举荐韩信,管仲举荐王子城父,都是考虑到自己的长处,不能兼有(他人长处)的缘故啊。诸葛亮的才干是擅长治国理政,或许也仅次于管仲、萧何啊,然而当时缺少像王子城父、韩信这样的名将,因而使功业衰落,匡复汉室的使命不能完成吧?大概天命有归属,不是可以凭才智勇力争夺的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