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去极端化融入小学教育教学中

如题所述

首先,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是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限于教室,所以学生仅仅只知道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符合小学生的身份,但还是不能很有效的落实在行为中,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让人满意。进行教育,基本的德育方法也不能少,比如学校应该安排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实践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

其次,德育应该从小事做起。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应该从小事做起,比如教育小学生不随地扔垃圾,看到纸屑顺手捡起来,看到老师同学问声好,助人为乐。这些都是细节,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从小做起,就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加强平时的训练,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通过不懈的训练形成的。所以,老师在平时的德育教育下应该对小学生多鼓舞,帮助他们,对学生要有耐心。

第三,学生学习需要一个正确的时期,老师应该抓住合适的时期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当小学生不良习惯还没根深蒂固时,老师及时发现及时让他们改正,不要到不良习惯已定型了就很难改过来了,所以老师在这方面要切实做到抓紧、抓实。同时,要考虑学生年龄的大小,因为学生年龄不同,思维发展水平也不一样,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小学生正处于早期阶段,是进行德育的最好时期,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就像小树一样,要长大成材,就要在很小时候进行约束,做到抓小,抓早。

小学生是我们教育德才兼备人才的希望,现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急需品学兼优的人才,所以作为教师应该竭力投身于小学教育事业中去,而且要正确意识到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选择正确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合适的引导。总之,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地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