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

如题所述

1、不采取过激方式: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不打骂不成才,所以孩子犯错的时候,根本不心平气和的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先骂一通或者打一顿再说。但是这样对待孩子,孩子不仅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留下心里阴影,导致性格变得偏激。
2、以身作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并且像父母模仿学习,嘴上的教学远不如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所以“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做家长的品行不端,那么教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所以言传身教很重要。
3、不扼杀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出了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对孩子进行干涉,而是应该鼓励他,说不定以后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7
  现在的小孩自尊心都特别强,而且非常的叛逆。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已成为家长们头疼的一件事。为此,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一、树立榜样: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环境熏陶: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批评惩罚: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四、指导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五、说服教育: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六、实际锻炼: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七、表扬奖励: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八、指导课外阅读: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电视: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十、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教育孩子的建议
  环境熏陶:父母有必要为子女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在良好的熏陶之下快乐成长。家庭是除学校以外孩子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因此父母要保持和谐的家庭氛围,保持有序的生活秩序,让孩子在被爱所包围的家庭中快乐成长,有助于孩子学会爱和责任。

  适当的鼓励:现在的孩子不少具有逆反心理,直接讲大道理可能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父母可以多引导和鼓励,同时也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孩子做了正确的事或者在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应当给予适当的鼓励,以精神鼓励为主,也可以满足孩子少量的物质需求。通过肯定和好评,可以加强孩子的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

  父母的表率作用:父母在生活中应当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行为把事情的各个方面展现给孩子,让孩子学习和选择正确的处事方式。通常父母的行为会引起孩子不自觉的模仿和学习。因此父母的作风、兴趣、爱好、习惯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有的父母甚至成为孩子终生效仿的榜样。

  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可以在家里放置一个书柜,放上一些书籍,引领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利用周末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探讨书中有趣的人和事,以此来帮助孩子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带领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父母除了要关注孩子思想上的培养外,也不能放松对孩子身体素质的提升。可以多和孩子进行户外锻炼,如打球,跑步,利用周末时间去野外徒步登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既可以提升家人身体素质,还可以增进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培养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有时间多带孩子出门,与人交流。有不少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们出去买报纸,这当然不是为了让他们去赚钱,而是培养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
  教育孩子的错误方法
  越位,即父母对自己不该负的责任进行越界干涉

  诸如孩子不吃饭时,我们总是追着喂;孩子不写作业时,我们总是在一旁陪着写;孩子间发生点小纠纷,我们就急着出面找对方去算账,等等。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身体是孩子自己的,吃饭是本能;不相信求知是每个灵魂固有的能力,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这种越位,往往源自父母搞错了逻辑,颠倒了因果,把孩子的现状和表现作为教育的起点,只想着采取各种办法去“对付”、“管教”孩子。

  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现状和表现往往是父母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因为我们总是追着喂,所以孩子可以不准时吃饭。因为我们总是陪着孩子写作业,所以孩子可以不单独完成。因为我们总是出面替孩子解决问题,所以阻碍了孩子能力的建立和社会性的发展。

  失位,即父母自己该履行的教育责任没有履行

  常常听到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抱怨自己的父母帮忙带孩子带出了各种问题,然而我们是否反省过,教养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要求老人,一定要按照我们的观念和方式去带我们的孩子?老人有老人的性情、观念和生活方式,本身老人愿意帮忙带孩子,我们就该心怀感激了,怎么还能抱怨他们或要求他们改变?

  其实,隔代教育是个伪问题,本质是年青的一代有了孩子后,内心还没有长大,没有负起自己的责任,守住自己的界限,扞卫自己的权利。是我们的失位在先,才导致了老人的越位。

  父母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应该有清晰的定位

  我们做父母的没守住自己的界限,给孩子创造了犯错的环境和机会,却去怪两三岁的孩子缺乏自律,公平吗?这就相当于你把一只羊扔到狼群里,又告诉这些狼,你们不能吃羊,谁吃谁不是好狼。难道不是我们给孩子创造了可以随手触及糖的环境吗?难道不是我们习惯了把孩子托管给电视、电脑,而很少亲子陪伴、交流,导致孩子痴迷于动画片或电子游戏的吗?抱怨孩子缺乏自律前,我们先负起自己的责任,而不能失位于父母这一职责。

  父母能当的不是老师,而是榜样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识特别强,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时,总会自以为是地把自己视为孩子的老师,不停地指指点点,而忽视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于是父母在越位当老师的同时,失位于父母的角色。

猜你喜欢:

1.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成长

2. 家长应该怎么正确的去教育孩子

3. 家长该怎么正确有效的教育好孩子

4. 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5. 家长如何正确有效的教育孩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