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不再看春晚的日子

如题所述

先问一个问题:您有多久没有认真看完一个春晚了?

实话说吧:我已经十多年没看春晚,不知道原因。今年,强迫自己看了一会儿,实在还是没有兴趣,干脆关电视上网看电影。

番一:为何年轻人越来越不看春晚?

记得第一次不看春晚,源于2008年,那时候是因为单位值班,很忙,没时间看。后来不看,其实是因为越来越“ 没有意思 ”。

现如今,网络信息极度发达,节目要想有新意越来越难,想当年一个“超级女声”红遍全国,但是现在再来十个“超级女声”,估计也没什么人能再持续“窜红”。

站在90后00后的角度来看,节目本身真的没有任何吸引力:审查后的相声、小品、红歌、红舞,哪里有在网上和人吹牛灌水来的有趣?

今年春晚有句话,引用的是网上的“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实际上是一种讽刺吧?!

但是您有没有发觉,从内心您有一种反感?为什么?因为世界观不合啊!

春晚最大的问题其实是 世界观 。

具体不多说,说多过不了审核,自行体悟吧。

番二:一个俗套这么久的节目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春晚, 其实更重要的是,已经变成了一种“ 工具 ”,再加上审查日益严格,早已经失去了受众市场。

以前,大家坐在一起会聊聊春晚,现在基本没人聊,为什么?其实是因为:今年和去年内核一样,去年和前年一样,前年和再之前差不多……大家聊天,是为了客套,相互留下好印象。

您要是一直聊春晚, 谁会觉得有趣 ?

春晚——最终是艺术的呈现,千篇一律的东西,没人愿意一直欣赏——

春晚的内核从来就没有与时俱进过,无非就是 喜大普奔,这么多年已经陈腐不堪。

真的没有必要再搞春晚了!浪费时间。

番三:发钱真能吸引人嘛?

春晚其实也不是没改革,问题是内核没变。

从小品连台万众期待,到粗俗者不得上台,下里巴人变成阳春白雪,春晚就已经走上陌路。

很多事情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从春晚的形式变化,其实看出了整个社会的变迁。

发红包的第一年,大家兴致勃勃去抢包,顺便看看春晚,似乎受众又回来了。不必看收视率,这几年的趋势一定是下降的,因为身边谈论的人越来越少。

简单总结: 红包一时爽,没能一直爽 。

今年开始,所有宝、所有东、春晚……红包一个没去拼,没时间跟您们这些大佬磨时间,也懒得看那些广告,您们自己跟自己玩去吧。

明年,这个趋势会愈演愈烈,过几年再回头看,将不会有什么大佬。

番四:春晚距离民众到底有多远?

不是我离开了春晚,是春晚离开了我们。

我们距离“数据”太远,距离“红歌”太远,距离“平均”太远,距离“盛世”太远……

仰起头看世界的是大佬们!

请注意:我辈下里巴人,依旧在为27元每斤的八戒烦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