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劳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如题所述

文言文劳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1.文言文中“劳”是什么意思〈动〉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焱(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
(2)同本义[workhard]
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庄子》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3)又如:劳心焦思(苦思苦想);劳民(劳役人民);劳民动众(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劳师(使军队劳累;劳军)
(4)烦劳;麻烦[putsb.intothetroubleof]
劳各位等了许久,兄弟非常抱歉。——巴金《家》
(5)又如:劳尊(表示客气的敬词。劳驾);劳扰(烦劳打扰)
(6)慰劳[辛苦的人][expressone'sappreciation]
公劳之日。——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莫我肯劳。——《诗经·魏风·硕鼠》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孟子·滕文公上》
(7)又如:劳农(慰勉农耕);劳赐(慰劳赏赐);劳兵(慰劳军队)
(8)耗损[exhaust]。如:劳费(耗费人力、精力或财力);劳毁(耗费,损坏);劳怯(虚弱之症)
(9)忧愁;愁苦[worried]
实劳我心。——《诗·邶风·燕燕》
(10)又如:劳人(劳苦忧伤之人);劳结(郁结。指积在心中的忧思)
(11)通“捞”。夺取[capture;seize;wrest;takebyforce]
牺牲不劳,则牛马育。——《管子·小匡》《方言》注:“捞,取也。古无捞字,借劳为之。”
2.文言文中“劳”有功劳的意思吗劳
释义láo
①辛劳;劳苦。《伶官传序》:“忧~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又】辛劳;劳苦。《送东阳马生序》:“无奔走之~矣。”
②劳累;疲劳。《肴之战》:“师~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又】使……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筋骨,饿其体肤。”
③勤劳。《送东阳马生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
④功劳。《廉颇蔺相如列传》:“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而位居我之上。”
⑤操劳。《孔雀东南飞》:“今日还家去,念母~家里。”【又】为……操劳。《班超告老归国》:“使国家无~远之虑,西域无仓卒之忧。”
3.文言文中劳秩的意思1、秩zhì秩序;次序/秩,次也。
——《广雅》/秩,序也。——《释言》/寅宾出日,平秩东作。
——《书·尧典》/贱者咸得秩进。——《汉书·谷永传》又如:秩进(依次进用);秩次(次序,指官阶的高下);秩叙(次序,次第;轮班宿卫的次序);秩然(秩序井然);秩如(条理井然貌)官吏的俸禄/行其秩叙。
——《周礼·宫伯》。注:“禄禀也。”
/而收膳夫之秩。——《左传·庄公十九年》。
注:“禄也,调谷也。”/官人益秩,庶人益禄。
——《荀子·强国》又如:显秩(高官厚禄);食秩(靠领取薪俸为生);秩服(爵禄与服饰的等级);秩米(官吏的俸食);秩俸(俸禄)官吏的职位或品级/教之防利,委之常秩。——《左传·文公六年》又如:秩分(官位名分);秩位(犹职位);秩宗(古代掌宗庙祭祀的官);秩望(官位和声望);秩訾(官职与钱财);秩满(官吏任期届满);秩礼(古代辩上下、贵贱之礼)常态/秩,常也。
——《尔雅》/九十日月秩。——《礼记》
郑玄注:“秩,常也,有常膳。”/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诗·小雅·宾之初筵》礼器爵的等级次第/行其秩叙。——《周礼·天官·宫伯》/衣服礼秩如适。
——《左传·庄公八年》/天子秩而祭之。——《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2、秩zhì十年为一秩。
十年/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眼。——白居易《思旧》又如:秩官(常设之官);秩酒(按常规赐与老臣的酒);秩膳(常备精美之食);秩叙(正常的次序);秩薪(按规定数量交给官家的木柴)。
4.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1.定义: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2.特点: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3.结构:(1)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①"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
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③羿,古之善射者也。
(《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④"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⑤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①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②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④恐为操所先。
倒装句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微斯人,吾谁与归?"(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之"使定语后置。
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
""快哉,此风。""美哉,我少年中国。
"[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④何由知吾可也?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句通常有:1).省略主语。(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4).省略介词宾语。
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5).省略介词"于"。
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固定结构1)、表疑问的固定结构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奈)……何、孰与、得无……乎、孰若。例如: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之战》)③与不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