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过度揣测别人想法的时候失去了你自己的立场

如题所述

“别在过度揣测别人想法的时候失去了你自己的立场。”——武志红《你就是答案》

最近在读武志红的《你就是答案—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本书,之前在得到买过他的课,看过他的一些视频,看着武老师其貌不扬的样子,讲话还会有些不自然,但他的文字朴实温暖、有一种简单的深刻,忽然让我想起小时候某些遗忘的时光,然后被一击而中。

正式说读书感受之前,先分享一点增加输出的小技巧: 阅读过程及时记录感想,发散思维 。

看文字与听音频的感受有很大的不同,因为音频多是在上下班路上开车或者地铁中听的,很多有启发的想法会灵感乍现,稍纵即逝,看书时会有独自安静的空间,我拿出纸和笔,摘录我觉得很棒的有共鸣的语句,就像小时候老师要求摘录好词好句一样,摘了一页多,我就发现事情有些不一样了。

我开始想输出,摘录一遍,意味着我重温回味了一遍打动我的句子,然后唤起我很多记忆,串联起我的一些想法,我很想写下来,所以我就在本子上及时写下我的感受,我在何时何事上曾遇到类似的经历,我有何感想,如此一来与自身的经历相结合现身说法,又进一步强化自己记忆了这个观点,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回头一看,逐渐写下了些东西。

害怕下笔、无从下笔的朋友不妨试试我的方法。

正式分享武老师关于朋友关系中个人立场的问题,如是说:

“如果你想交朋友,了解对方、对别人好是很重要的,但这远不如你自己重要。假若在一份友谊中,你的光彩无法绽放,那么你势必会发现,对方对你是很难尊重的。”

“在恋爱中也一样。”

“在任何一个关系中,假若维持一个关系的代价是会令你自己的光彩黯淡下来,那么一定是你的做法出了问题,而且最常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你如同德川家康的重臣们一样,在过度揣测别人想法的时候失去了你自己的立场。”

此处我忽然想到了2个事例,一是我的好朋友的,一个是我自己的。

事例一:M是很细心很周到的女生,从我10年前认识她并快速成为朋友起,她就是事事为他人着想,永远那么周到,与人交往想到每一个细节,比如看我手里提着东西,肯定会来帮我提,哪怕她提的比我还多;比如我们一起走在人行道上,她会把我“挤”出盲道,说“你穿了高跟鞋,走盲道不舒服”;在聚会中,她会把每个人都照顾的很好。她在关系中总是”宁可人负我,我绝不负人”,从来不占便宜,所以她很容易交到朋友。

我问她:你为什么要那么周到,一直关注别人,你不累吗?

她有次剖析自己,说:因为小时候在乡下长大,后来去县城读书,与自带优越感的城里孩子比,她有种自卑感,不会说城里的方言,被人嫌弃,被人不认同,甚至被人吐口水,没有朋友没有圈子。

后来她发现对别人好、对别人大方,可以交到朋友!她以为自己找到了一把钥匙,所以她在关系中总是付出付出,不计较,哪怕有人占她的便宜,她有些难受,她也刻意视而不见。

长此以往,惯性为之,直到长到30多岁,慢慢探索自己才发现,在关系中没有将自己摆在第一位。

发现了这一点,她开始疏远一直占她便宜的人,逐渐会表达自己,会偶尔”自私“,做真实的自己,遇见不舒服的关系会走开、会防备、会反击。人生的色彩逐步绽放,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活出自己。

事例二:想起有段恋情,将自己放低,低到尘埃中,觉得对方什么都好,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怕对方会认为不好。每次他问什么,我回答前会下意识地想我这个回答他会怎么想,完全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记得有次他评价说:”你好像没有什么真正喜欢的东西!”其实哪是这样呀,只是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隐藏自己,最后这段恋情就无疾而终了。

当你失去了你自己的色彩,那就失去了乐趣。你在关系中越来越不能做自己,对方也会觉得没有对手,关系会变得越来越无趣,没有个性,对方都不知道跟谁在一起。

直至后面遇见耳朵(我老公),他的包容和宠爱让那个自我重新抬头,并不断地被滋养。好的关系真的很滋养人。我做什么耳朵都支持,他一直认为我能够写出一本书,比我还相信我能做好,所以我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底气。

在一段关系(恋情/友情)中,最好的状态是:做真实的自己!哪怕是缺陷缺点、不好的地方,那也是你,是你成为你的一部分,说不定在爱你的人眼中,反而是一种可爱,是你独有的标签。

大胆地做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