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这么一个大才子,生平到底怎样呢?

如题所述

清代大才子纪晓岚天赋异禀,才华横溢,学贯古今,博闻强记,堪称文坛奇才,一代文宗。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年自号石云、观弈道人、孤石老人,人称茶星,清直隶河间府献县人,故又称纪河间。

纪晓岚出身于官宦之家,家学渊厚,良好的家学滋润了幼儿时的纪昀。天赋、家学再加上勤奋,小纪昀成了远近闻名的小“神童”。

清高宗乾隆五年(1740),十七岁的纪晓岚应童子试。然而神童却连连铩羽于考场,并没有一帆风顺地通过三级考试,取得秀才名誉和参加乡试的资格。直到四年后,二十一岁的纪晓岚方才以优异成绩夺魁,并被录取河间(治今河北献县东南)郡庠深造。

乾隆十二年(1747),纪晓岚参加顺天府乡试,以第一名解元夺魁。乾隆十九年(1754),三十一岁的纪晓岚参加甲戌科会试,高中进士。纪晓岚本来志在必得一甲(科举进士第一等,明清规定一甲取前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赐进士及第),结果未能如愿,遗憾考取二甲(进士第二等,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称传胪)第一名进士,名列本次科举第四名(本科多为饱学之士,王鸣盛、钱大昕、王昶、朱筠等皆与纪昀同中进士,他们后来均成为乾嘉时期知名学者,影响极大)。

二甲优秀者可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传胪纪昀理所当然授为庶吉士(明清由新科进士中选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者,三年期满考试,优秀者留翰林院为编修、检讨等官)。纪昀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乾隆二十四年(1759)七月,三十六岁的纪晓岚奉命为山西乡试正考官。次年四月,纪昀充会试同考官。1762年八月,为顺天乡试同考官(纪昀多次任考官,选拔不少人才)。转年,纪昀任福建学政,升侍读。1764年纪昀父亲去世,依制回乡居家丁忧三年。1767年春,纪昀守制期满,进京补翰林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迁左春坊左庶子,参与编纂《续通志》。

乾隆三十三年(1768)二月,纪昀补授贵州都匀府知府(从四品)。乾隆帝以纪昀以学问见优,外任不能尽其才,特加四品衔,留用为左庶子。四月擢翰林院侍读学士。七月,两淮盐运使卢见曾贪腐案发(卢之孙为纪昀长婿,卢贪贿,纪昀得悉官府欲查办卢,事先巧妙泄密于卢),纪昀以泄露机密被革职治罪,发往边疆乌鲁木齐效力赎罪。纪昀遂在乌鲁木齐戍所掌管簿书,佐助军务。次年腊月,纪昀被恩免赐还,仍在翰林院。

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四库全书》馆,纪昀被恩师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刘统勋(刘墉之父)举荐任总纂官,遂全身心投入修书中。《四库全书》历时十五年,于1787年修成,总纂官纪昀殚精竭虑,功不可没。

1787年,《四库全书》成。正月,纪昀迁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次年,纪昀获赐紫禁城骑马殊荣,充武会试正考官。

1795年,礼部尚书纪昀兼署左都御史。九月初三,乾隆帝御勤政殿,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于明年元旦(正月初一)即皇帝位,以明年丙辰为嗣皇帝嘉庆元年。纪昀奉旨主持禅让大典的礼仪筹备。

嘉庆元年(1796)六月,七十三岁的纪昀调任兵部尚书;十月,调任左都御史。纪昀本想补缺为大学士而不可得,还与刘墉等一起受到乾隆帝的申斥。翌年八月,纪昀转为礼部尚书。

1805年正月二十六日,嘉庆帝任礼部尚书纪昀为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管理国子监事。

二月十五日,一代大才子纪昀纪晓岚病逝,享年八十二岁。嘉庆帝赐葬祭,赏赐白银五百两治丧,谥“文达”,并御制祭文、碑文。

纪昀从政五十余年,乾隆帝爱其超卓的才学,舍不得外放,留用身边。纪昀才思敏捷,文思泉涌,贯彻儒籍,旁通百家,一生精力倾注于《四库提要》及《目录》,不复自为撰著。晓岚性坦率,喜吸烟,好滑稽,有亚陈之称;骤闻其语,近诙谐,过后细思,乃名言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