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男友借钱不还,只有转账记录,起诉有用吗?

如题所述

有用,需要充足的证据。转帐记录,这是比较好的证据,对方无法提供其他证据反驳的,可以认定为本方的证据具有证明力。当然,个案的情况,还要看对方能提供什么证据。初步看来,你的起诉法院不会支持,主要原因是,你的证据并非是结论性的,需要有其他证据。
法律分析
根据诉讼活动中证明案件事实的客观规律,证据应具有“三性”,才能作为有效的证据,起到证明案件事实的作用。所谓证据的“三性”是:1. 客观真实性,这是指诉讼证据必须是能证明案件是真实的、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事实。这一客观事实只能发生在诉讼主体进行民事、经济活动中,发生在诉讼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过程中,是当时作用于他人感官而被看到、听到或感受到的、留在人的记忆中的,或作用于周围的环境、物品引起物件的变化而留下的痕迹物品,也可能由文字或者某种符号记载下来,甚至成为视听资料等等。客观性是诉讼证据的最基本的特征。2. 关联性,这是指作为证据的事实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它必须是与案件所要查明的事实存在逻辑上的联系,从而能够说明案件事实。正因为如此,它才能以其自身的存在单独或与其他事实一道证明保证案件真实的存在或不存在。如果作为证据的事实与要证明的事实没有联系,即使它是真实的,也不能作为证明争议事实的证据。3. 合法性,这是指证据必须由当事人按照法定程序提供,或由法定机关、法定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调查、收集和审查。也就是说,诉讼证据不论是当事人提供的还是人民法院主动调查收集的,都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不按照法定程序提供、调查收集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另外,证据的合法性还包括证据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形式。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九条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为合同成立: (一)以现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时; (二)以银行转账、网上电子汇款等形式支付的,自资金到达借款人账户时; (三)以票据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据权利时; (四)出借人将特定资金账户支配权授权给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对该账户实际支配权时; (五)出借人以与借款人约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并实际履行完成时。
第十七条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七十四条第二款之规定,负有举证责任的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经审查现有证据无法确认借贷行为、借贷金额、支付方式等案件主要事实的,人民法院对原告主张的事实不予认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7
前男友借钱不还,只有转账记录,起诉有用。
借钱不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直接开口要,最好能出示借条或证明给前男友看;
2、第三方朋友介入,前男友和有共同的好友,可以向你的共同的好友求助,帮忙开口道出你要求还钱的意愿;
3、收集证据起诉前男友,收集有利证据,包括欠条、关于前男友亲口承认欠你多少钱的录音,或者第三方见证你借给前男友钱的证人都可以。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证据包括:
1、当事人的陈述;
2、书证;
3、物证;
4、视听资料;
5、电子数据;
6、证人证言;
7、鉴定意见;
8、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第2个回答  2021-05-15
其实现在微信的一些转账记录和聊天记录都是可以作为一些证据的,这个必然,如果对方不管的话,但是这个实际上是起诉对方的,但是一定要看这个真价值,如果值得就认真的去操作一下,不值得就算任何一个人算了。
第3个回答  2022-06-24
这要看你前男友借了你多少钱,如果超过2000块钱的话,转账记录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也到了立案标准,如果他只借了你很少一部分钱,那就没有用,所以数额大的话可以起诉,数额小的话就算了。
第4个回答  2021-05-15
有用。只要保存好借钱的转账记录,就是最有力的证据,也是最好的证据,如果对方还是不肯还钱,你可以走法律程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