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秋天心情”的诗句有哪些?

如题所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唐】杜甫 )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苏幕遮》【宋】范仲淹 )

    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中秋月》【唐】白居易 )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出处】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原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出处】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原文】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创作背景】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2]  [4] 

【赏析】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出处】《登高》【唐】杜甫

【原文】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赏析】

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出处】

《苏幕遮》【宋】范仲淹 

【原文】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出处】

《中秋月》【唐】白居易 

【原文】

《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